意思: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然後付諸實踐,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資料來源:唐代杜甫《魏詩二十二首》
摘自原文:
紈絝不餓死,儒者冠常誤。
丈夫試著靜靜地聽,母狗問陳。
就在昨天的青年節,我提前看了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敵以材,建家以詩。
李詠求知,王翰願為鄰。
翻譯:
有錢人家的孩子不會餓死,窮讀書人多半會耽誤自己。
魏主可以靜靜的聽,告訴妳他的過去。
我十幾歲的時候,曾長期作為客人去王的都城遊玩。
讀了幾千本書,寫了幾千篇文章,文筆似乎也很敏捷。
詞可以媲美楊雄,詩可以類似曹植。
李詠尋找機會結識自己,王翰願意成為他的近鄰。
擴展數據:
詩歌和散文欣賞:
這種社會詩有明顯的功利性欲望。普通人寫作,要麽故意討好對方,要麽故意貶低自己,容易表現出討好、低頭求饒的樣子。在這首詩中,杜甫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抒發對封建統治者壓迫人力資源的長期悲憤。這就是杜甫高於平均水平的原因。
詩人主要運用對比和挫折來表達胸中的憂郁思想,感人至深,泣不成聲。這首詩應該說是最早體現杜甫詩歌“憂郁”風格的壹首。
百度百科——讀書如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百度百科——向魏作成獻二十二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