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古詩詞課外鑒賞精選五首

古詩詞課外鑒賞精選五首

#能力訓練#引言古詩詞是古人表達內心情感的壹個出口,是壹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富有中華文明特有的美感。他們或鏗鏘,或委婉,風格各異,都耐人尋味。以下是5首課外古詩精選。歡迎閱讀參考!1.課外古詩詞選讀

Tite菊花

黃巢[唐朝]

颯颯西風遍植庭院,寒蝶難來。

如果明年我是狄青,我會向桃花匯報。

辨別和欣賞

唐末詩人林寬有兩句詩:“莫言當即得天下,自古英雄解詩。”(宋風·泰)古往今來,能解詩的英雄很多,晚唐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之壹。自東晉陶淵明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世以來,菊花就與驕橫跋扈的貴族文人隱士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為封建文人的精神象征。黃巢的菊花詩則完全脫離了同類作品的模式,呈現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颯颯西風植滿院,寒蝶難來。”這首小詩的前兩句說的是秋風颯颯,菊花搖曳滿院。

第壹句說菊花在颯颯秋風中盛開。《西風》點出季節,作下壹句;“滿園”都是菊花;說“植”而不說“開”,是為了避免和最後壹句押韻,同時“植”字本身就給人壹種挺立拔的感覺。寫菊花在風霜中綻放以示堅強,這在文人關於菊花的詩詞中不難看出;但“滿園栽”與文人詩詞中的菊花意象明顯不同。無論是表現“孤傲天下”的感覺,還是表現“孤傲獨特”的狀態,還是表現“獨處無伴”的感覺,往往都離不開“孤獨”二字。黃巢的詩只說“全園種”,是因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勞動群眾的象征,與“孤”字無關。菊花迎著風霜綻放,當然顯示出它的勃勃生機,但非常可惜的是,正值寒冷的秋天,“寒香蝶難來”。在蕭蕭的秋風中,菊花似乎有壹股寒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不像陽光明媚的春天裏盛開的花朵那樣芳香四溢,所以蝴蝶很少飛來摘取菊花的幽香。在舊文人的筆下,這種事實通常總會引起兩種感覺,自戀或者才華不足。筆者的感受與此不同。在他看來,“心冷香冷”是因為菊花在寒冷的季節開放,他不禁為菊花的不適時開放感到惋惜。

“如果明年我是狄青,我就報桃花。”詩的最後兩句說,總有壹天,我會做壹個春神,我會安排菊花和桃花在春天壹起綻放。最後兩句是作者感情的自然發展。作者想象著有壹天他會是春天的神,他會讓菊花和桃花在春天壹起綻放。這種充滿強烈浪漫激情的想象,集中表達了作者宏大的抱負。詩中的菊花是千千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開放風霜的頑強生命力,又對他們所處的環境和命運深惡痛絕,決心徹底改變。所謂“狄青”可以看作是建立農民政權的政策綱領。作者想象到那壹天,勞動群眾可以過上溫暖的春天。值得註意的是,這裏還體現了農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都是百花齊放,應該享受同等待遇。菊花在寒冷的秋天獨來獨往,其核又冷又香,真的不公平。於是他決心讓菊花也像桃花壹樣享受春天的溫暖。可能會認為這是農民平等的詩意想法。

還有壹個誰來改變命運的問題。是祈求上帝的同情和憐憫,而不是“我支持狄青”嗎?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是有區別的。這首詩的作者說:“我是狄青。”這種豪邁的語言,凝聚著農民階級*舊政權領袖的豪邁意誌和自信,這是所有封建文人都無法逾越的鐵門檻。

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非常豪邁。它展現了壹個有野心的人的本色,但不流於粗陋,卻依然蘊含著意義。這是因為詩成功地運用了比興的手法,比興本身就融合了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2.古詩詞選讀課外欣賞

預約

趙師秀[宋朝]

梅黃時,家家都被雨水淹沒,池塘邊綠草如茵,蛙聲陣陣。

時間已經過了午夜,邀請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把壹盞點油燈的燈芯震得疙瘩疙瘩的。

辨別和欣賞

和壹個人交往久了難免會焦慮。這大概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入詩很難寫得有情趣。然而,趙師秀的這首小詩就像這種情感壹樣,卻寫得很深刻,回味很豐富。

“黃梅時節家裏下雨。”作品開頭首先指出季節,“黃梅季節”,是梅子黃熟的江南雨季。再以“家家下雨”四個字,寫出“黃梅時節”的特色,描繪出壹幅煙雨蒙蒙的江南詩畫,家家籠罩在蒙蒙細雨中。

“草塘裏到處都是青蛙。”在這句話中,詩人將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靜之美與籠罩在煙雨中的草塘和震耳欲聾的蛙聲進行了對比。蛙聲越是此起彼伏,越是震耳欲聾,越是凸顯夏夜的寂靜。這是文學作品中用來表達沈默的常用手法。

“我約不到半夜”,使詩的標題清晰,也使上面兩句話中對景物和聲音的描寫變得很到位。用“約會”指出詩人曾“邀客”來訪,“午夜後”說明主人耐心等待,又有些焦急。他所期待的是客人的敲門聲,而他聽到的只是壹陣雨聲和青蛙聲,可見作者的焦急心情。

“亂敲棋子,落在鼻煙上”是全詩的詩眼,讓全詩頓時眼前壹亮。詩人久等不到客,燈芯漸漸燃盡。詩人無聊時,下意識地敲打棋盤上的棋子,敲棋聲把鼻煙敲下來。詩人靜靜地獨自敲著棋子,看著滿桌的鼻煙。雖然他的朋友們壹直在等待,他也不耐煩,但詩人的心情在這壹刻脫離了等待,陶醉在窗外的風景中,融入其中,找到了那份獨特的喜悅。全詩既描寫了詩人在雨夜等待客人來訪的情景,又寫出了客人未到的悵惘之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濃厚,擺脫了雕琢的習慣,所以很美,可以背誦。

人在孤獨、焦慮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做出壹個單調、機械的動作,比如故意弄出聲響來打破沈默,沖淡憂慮。詩人這裏的“亂敲棋子”正是這樣壹個動作。《墜入鼻煙》固然是下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現了燈芯燃久,客候久的局面,詩人失意的形象躍然紙上。下棋這個細節包含多重含義,有近有遠,有韻味。可見藝術創作中捕捉典型細節的重要性。

這首詩的另壹個明顯的特點是對比的運用。前兩句關於戶外“家家有雨”“到處都是青蛙”的話,就像兩個宣傳壹樣響亮。後兩句寫的是壹等在室內,坐著下棋,沈默而無聊,和前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這種對比,詩人更加深刻地表達了孤獨和失望的感情。因此,趙師秀等“四靈”詩人雖然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現,但他們實際上有很多心血。

3.古詩詞課外鑒賞

南方的北方有戰爭

魯[唐朝]

這位將軍騎著馬出了長城,在茫茫人海中與茅盾作戰。

兩軍在雁門關以北交戰,我軍與敵軍在城南占據陣地。

晚上戰爭沒有停止,士兵雕刻的弓的環很漂亮,第二天騎兵的奔跑沒有被切斷。

士兵們晚上拼命戰鬥,白天本該休息,但他們沒有停下來,壹直等到戰鬥勝利,睡了壹個好覺。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是壹首準古詩。通過描寫漢初與匈奴的邊境戰爭,歌頌了當時邊防軍浴血奮戰、捍衛疆土的功績,反映了唐初對外戰爭的壹些現實。

這首詩的第壹對是嚴格的對仗。“將軍出子賽,茅盾貪烏”指出了交戰雙方,介紹了戰爭的地理背景。善於用兵的可汗,殺父自立,滅東胡,逐月扶持丁玲,入侵秦朝的河南(今內蒙古河套地區),勢力強大。西漢初年時不時進壹步南侵,嚴重影響了西漢王朝。在這裏,“將軍”與“冒頓”對峙。冒頓既然如此勇猛,“將軍”自然非同壹般。這裏為接下來的激戰做鋪墊。“黑貪”和“紫塞”是相對的,表示身在異國。“紫塞”是古代對長城的習慣稱呼。紫色,象征高貴、莊重、不可侵犯,與烏克蘭相對。“武”字之後的“貪”字更容易讓人產生輕蔑的感覺。詩歌利用文字在人們心目中的形、意、色,巧妙地營造出壹種邪不勝正的氣勢,既為下文做鋪墊,又表現出必勝的信心。

照顧第壹句,指出“將軍有紫塞”的原因。敵人如此猖狂,漢軍奮起反抗是理所當然的。下壹句“翼龍在城南”也落地了。不僅正面迎擊,還從左到右包圍。兩翼的戰鬥已經到了“龍城之南”——奪敵巢。字裏行間流露出漢軍的強大和抗擊外敵的豪氣。

“雕弓夜轉,鐵騎參戰”,進壹步描述了抗敵戰士的戰鬥生活。他們在等待黑夜,早晨從不離開馬鞍,準備躍進,追到北方。比起《等妳枕邊人》,“夜抱玉鞍”的描寫新穎大膽。“四處遊蕩”和“參與戰鬥”既恰當地表現了前方戰士緊張而平靜的心情,又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妳要待在白天,等待戰鬥的壹方”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雖然這首詩沒有說明對抗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但這壹天即將結束,戰鬥仍在激烈地進行。戰士們等待著決戰的勝利,於是他們發自內心地呼喚:“太陽!請留下來,讓我們與敵人戰鬥!”日出日落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留在白天”的號召看似荒誕,近乎瘋狂,實則生動展現了軍人高昂的鬥誌。這是“安得長繩系天”詩的變化。結尾“戰鬥壹方激烈”這幾個字並沒有直接說戰爭的勝負,但是很清楚誰勝誰負,因為第二聯已經表明翼龍已經直奔敵人的老巢——城南。總的來說,這是壹部切樂府入法的傑作。

4.古詩詞課外鑒賞。

走在沙中,雪如梅花。

呂本中[宋朝]

雪如梅花,梅花似雪。喜歡和不喜歡都很棒。討厭的味道。誰知道呢?求取南樓的月份。

我記得去年,梅花盛開的季節。沒人說過去的事。為誰而醉,為誰而醒?我還是討厭輕言離開。

做出贊賞的評論

呂本中的詩以構思精巧著稱,大部分都寫得意淺味深。胡載道:“呂的詩幹凈可愛。比如‘午後樹動,影靜,閉門春風閑十天’,‘往事半枕邊夢,故人南北跑幾本’。”呂本中的藝術風格在他的詞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采桑子》(恨王不似江月)、《絞碎玉蘭》(昨夜)、《菩薩蠻》(高樓只在夕陽下)等詞都鮮明地表現了詩人的藝術風格。

字的第壹部電影,用“同”與“異”來形容梅雪相得益彰的奇妙景色。梅花和雪同時飛舞的時候,寫梅花往往以雪為背景談雪。唐代戚跡《早梅》:“深雪前村,昨夜開枝。”宋代陸遊《梅花》詩為絕句:“聽說梅花香滿清風,雪堆遍四山。”因為梅花和雪是同時的,梅花和雪花是相似的,所以詩人常常把它們聯系在壹起。唐代張騫《早梅》詩說,兩者形似難分:“壹樹寒梅白玉帶,鄰村道溪橋。不知道是不是水先來了,懷疑是冬雪後沒賣出去。”到了宋代,王安石從另壹個角度展示了他的與眾不同。《梅花》詩說:“壹角有幾枝梅,韓玲獨開。我遠遠的就知道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香味。”梅花和雪花的形狀和顏色相似,但品質不同,精神也不同。所以,在這首詞裏,寫了“雪如梅花,梅花如雪”之後,詩人立刻畫了壹筆:“似與不同,妙也”。“喜歡”是字的顏色,“不喜歡”是字的香味。在朦朧的月光下,白色的梅捷,清香浮動,這真是壹種美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應賞心悅目,詩人卻認為是“惹人厭”“惹人厭”就是“挑逗”的意思,這在詩歌中並不少見。引起人們憂慮的原因是詩人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說:“誰知道那討厭的味道?”求南塔月。“詩人在這裏設置了壹個懸念,令人深思。

江淹別府中的名句:“春草碧,春水蕩漾。送妳去南浦有什麽壞處?”李白《瀘水曲》:“瀘水秋,南湖采白蘋果。蓮花太迷人了,殺死了船夫。”這首詩寫的是送別時,春草如草,綠水如染。正是這個春天,增加了詩人的憂郁。施立說,那個女孩正在湖上摘蘋果,秋天很亮,荷花很紅。然而這壹幕並沒有讓人開心,反而讓人難過。這是因為她心裏有事。看到這幸福的壹幕,與她的心情格格不入,卻更增添了她的悲傷。

接下來的壹段話道出了詩人心靈的本源:“我記得去年,我拜訪了梅。那些陳年舊事,誰也沒說過。”原來去年是梅花季。曾經和愛人壹起賞梅,南塔之月可以作證。現在離開了愛人,風景依舊,人事不再。只是在我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才指出詩人為何不來壹醉方休,頻頻醒來,為的是“恨”那“輕別”。全詩先是設置了無數疑團和疑雲,然後驅散了迷霧和疑雲,揭示了原意,讓讀者從深深的困惑中領悟,得到情感上的慰藉。

“情話壹定要靠風景來體現,深刻又美好。”(吳《詞中蓮子》卷二)的《走沙》有壹種看雪、看梅花、上樓抒情、對月抒情、委婉抒發離別之恨的朦朧美。這種朦朧美不同於明亮美,但並不晦澀。如果壹個詞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那它就失去了意義。這個詞不是晦澀,而是晦澀。朦朧美如霧中之花,面紗後的女兒。乍壹看不太清楚,但可以詳細看到它的形狀。這種境界給人壹種含蓄的美。這個詞的主題完全取決於最後壹句話“我還是討厭離別。”藝術手法真的很像畫龍。在卷雲的過程中,東邊出現壹片鱗片,西邊出現壹只利爪,最後看到了畫龍點睛之筆,從而使畫中的龍顯得蒼勁有力,韻味十足。

5.古詩詞課外鑒賞。

獨飲明月壹號

李白[唐朝]

花兒在下壹壺酒,沒有朋友,獨飲。

舉起我的杯子,我邀請明月,明月帶給我它的影子,讓我們成為三個人。

明月不知飲酒,身前影子在後。

我不得不和他們打成壹片,享受春天的快樂。

我唱的歌是光明而流浪的,我舞的是漂泊前的影子。

醒來壹起開心,醉後各自散去。(和別人做愛:和別人做愛)

我願意和他們永遠在壹起,忘記友誼的傷害,就像銀河的銀河。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詩的詩人是壹個因政治挫折而產生的孤獨和悲傷的感覺。

佛教中有所謂“立壹意”,然後“破壹意”,“立”之後再“立”“破”,最後得辨法。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先講壹個道理,然後反駁後建立新的理論,再反駁再建立,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壹般來說,這種爭論總是有兩面,互相“破”和“立”。但是,李白的詩只有壹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強不息,自立自強,其詩跌宕起伏,與自然相似,故流傳後世。

詩人上臺,背景是花房,道具是壹壺酒,登場的角色只是他,動作是壹個人喝酒,加上“不相親”的字樣,場面十分單調。於是詩人突然心血來潮,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的自己的影子,甚至自己,都變成了三個人,舉杯暢飲,冷清的景象變得熱鬧起來。這就是“李”。

然而,盡管詩人熱情好客,“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和明月畢竟是“不解之緣”。至於影子,雖然正如陶謙所說,“當妳遇到壹個兒子時,悲傷和快樂沒有什麽區別。如果妳在陰涼處好好休息壹會兒,直到壹天結束才離開(《影子答表》),但畢竟影子不會喝酒;詩人暫且將明月與身影相守為伴,待這春暖花開(“春”顛倒了上面的“花”字),及時吃喝玩樂。"顧瑛獨自壹人,突然又喝醉了."(《陶謙飲酒詩序》)這四句話,讓月影的感覺變得不可捉摸,這就是“斷”。

詩人已漸漸進入了醉生夢死的故鄉,他陶醉了,載歌載舞。唱歌時,月色縈繞,戀戀不舍,仿佛在聽佳音;跳舞時,詩人的身影,在月光下,也變得淩亂,仿佛在他身上跳舞。醒來後互相歡喜,直到酩酊大醉。當我躺在床上的時候,月光和身影無奈的分開了。“我唱了。月亮鼓勵我,我跳舞。我的影子滾落之後,醒來就有了性,然後我喝醉了,我們失去了彼此”,這四句話和《月光與背影》壹樣,寫給詩人。這又是“站”。

在最後兩句中,詩人真誠地會見了月亮和影子:“善意永遠安全嗎?,我看星河漫漫路。”但“月”“影”終究還是無情的東西,和無情的東西交朋友主要看詩人自己的感受。在“善意永遠安全嗎?”、“無情”斷了,“千古之結”、“遊”成立,斷了又成立,構成了最後的結論。

題目是《獨飲明月》,詩人用豐富的想象力表現了壹種從獨立到獨立,從獨立到獨立,再從獨立到獨立的復雜情感。表面上看,詩人確實可以自得其樂,但背後卻是無限的蒼涼。詩人曾寫過壹首詩,名為《春日醉,誌在必得》:“若活大夢,何苦謀生?就這樣整天醉醺醺的,頹然的躺在我們面前。朝庭望去,壹只鳥在花叢中歌唱。請問,這是什麽時候?春風在竊竊私語。感到欲嘆,又傾倒於酒。歌在等明月,歌已忘。”其中的“壹鳥”、“自憐”、“等明月”等詞,表現了詩人無法回避的孤獨。寂寞邀月影那還不算,即使在以後的歲月裏,妳也找不到人喝酒,只能和月光下的身影永遠做朋友,在遙遠的天堂重逢。最後兩句突出了詩人孤獨和荒蕪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