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語言營造出悲涼的氛圍是李賀詩歌最成功的因素之壹,也是“昌吉體”在繁花似錦的詩壇獨樹壹幟的關鍵。典型的如李賀筆下的秋來。
《秋來》這首詩寫的是李賀辭官回家的時候。惡劣的心情,蕭瑟的秋風,刺骨的冷雨,引發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悲傷。詩人的主觀感受與孤墳中的鬼融為壹體,借助“鬼”來抒發感情,用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表達詩人深沈的哀怨,凝聚成壹種淒美而冰冷的語言,讀來令人心驚肉跳,毛骨悚然。
昌吉詩歌的另壹大特點是寫古體詩和樂府詩較多,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的詩中沒有七律詩。
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借古寓今,諷刺或嘆息,靈活,漫不經心,有所創新。在、張、王等樂府流派之外,獨樹壹幟。他尤其擅長短篇小說,如《天空之歌》、《天堂之夢》、《帝子之歌》等。,而且是被後人稱為“龍脊體”的傑作。
擴展數據:
李賀以其“長吉體”在詩壇獨樹壹幟,豐富了浪漫主義傳統,對後世詩人影響深遠。如李商隱、文等人都創造了“龍吉祥體”。
他所創作的“昌吉體”詩,成為整個唐代美學徹底轉向的代表。他悲壯而神秘的詩風不僅成為壹種前所未有的發展和創新,也成為晚唐詩歌直接模仿的創作模式,成為後世無數著名詩人不斷模仿的藝術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