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今天,在這扇門裏,
桃花相映成紅,
人們不知道去哪裏,
桃花依舊在春風微笑。
順便找了個贊賞,壹起貼上來,希望有用。
崔護,唐代博陵(今河北定縣)人,貞元秀才,嶺南為官。
崔護的七言絕句,字面意思簡單,語言直白自然,清晰通順。被後人傳誦了數百年,“桃花有臉”被廣泛用作典故和成語。說起這首小詩,還有壹個傳說中的技巧,在《唐詩年譜》和《技巧之詩》中都有記載。《唐詩年譜》載此詩技雲:“非首護士,清明獨遊城南,居村采花樹。鎖門很久後,壹個女人從縫隙裏問。是的,我說,‘獨自尋春,我渴酒。’這個女人打開門把水帶到罐子裏。倚陌陌倚柯,意極濃。崔辭了,送上門。如果妳不知所措,妳可以進入。之後再也不回來了。等來年明朗了,我再去找,門還是老樣子,鎖好就行了。因為標題是“去年今天在這扇門裏”,這首詩是在它的左葉。"
《唐詩年譜》和《技能詩》中記載的這壹“技能”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或許先有壹首詩,再敷衍成上述“技巧”也不是不可以。但不管這個“技巧”是真是假,有兩點似乎是肯定的,壹是這首詩有情節,二是這個“技巧”有助於理解這首詩。
崔護的詩,整個故事講的是過去和現在,只有四句話包含了兩個東西是人,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場景。
詩中的前世今生的感覺,是對壹個第壹眼就離開的美少女的回憶引起的。從過去到現在,我用追根溯源的方式寫出了《去年》,引出了第壹幕:尋春的艷遇——“去年今日,人面桃花相映。”“去年”和“這扇門”指出了時間和地點,非常確定,毫不含糊,表現出了深刻的認同和準確的記憶。那時候“這扇門”裏開滿了春風和桃花,站著壹個美麗的姑娘,臉蛋和桃花相映成趣,真的很漂亮。在這裏,詩人沒有直接描寫桃花和女人的美,而是抓住了整個“尋春遇美”過程中最美最動人的壹幕,只用了“相映成紅”壹詞,生動地勾勒出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相互映襯、爭奇鬥艷的美好景象。“桃花相映紅”不僅為“桃花”設置了壹個美麗的背景,還襯托出壹個女孩容光煥發的臉龐。同時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迷戀和情感,以及雙方深情無話的情況。通過這感人的壹幕,激發了讀者對前後事件的許多美好想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用花形容美女已經用了很久了,已經俗了。然而,這首詩有幾個不同之處。第壹,詩人沒有直接描寫桃花有多艷麗,姑娘有多漂亮。而是只用大家都熟悉的艷麗桃花作為背景,用“相映成紅”來間接襯托姑娘的美好形象,很好地將風景與人融為壹體。第二,這首詩寫在實景面前,叫做“鄉土風光,隨手拿來。”
至此,詩人本可以續寫“去年”的場景,但詩人沒有,而是換了筆,直接到了“今天”。於是我勾勒了第二個場景:又找不到了。都是《今天》和《這扇門》,但美少女已經走了。依然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依然是花木桃花的關口。然而,為這壹切和桃花增光添彩的那張美麗的“臉”不知去了哪裏,只有壹朵桃花還在春風中微笑著。桃花依舊在春風中微笑,勾起了詩人對“去年”和“桃花相映”的思念和憐惜,使詩人重遊故裏時感到無比的惆悵和失望。試想,去年的今天,我遇見的女孩,竟站在桃花樹下,微笑著凝視著她,深情而又與桃花融為壹體;現在,當人們死去的時候,桃花依然在春風微笑。除了對過去的美好回憶和美好時光不常在的感覺,這還能帶回什麽?“還”字隱含著詩人無限的失望、遺憾和悵惘。縱觀全詩,前兩句是從今天到過去,後兩句是從過去到現在。雖然感情變化劇烈,但文氣始終低落,轉折無縫。全詩語言樸實、坦率、自然,清晰流暢。在寫作手法上,主要采用“倒影對比”,以“人面”和“桃花”為運行線索,通過“去年”和“今天”的倒影對比,迂回地表達兩種不同的遭遇和感受。對比和思考在這首詩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我把失去的美好寫在面對現實的回憶裏,所以回憶特別珍貴,特別美好,特別有感情,是“桃花相映”的生動描寫;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美好的回憶,才會覺得失去美好的東西特別失望,所以才有了“臉在哪裏,桃花依舊笑在春風”的感覺。
這首詩雖然有壹定的情節,甚至有些戲劇化的色彩,還有傳奇的“技巧”記載,但卻被廣泛閱讀。除了這些以及上面提到的語言、結構、寫作手法,筆者認為詩本身所表達的壹些人生體驗是最重要的方面。“技巧”可能促成了它的廣泛傳播,但這首詩對讀者的典型意義並不在於它描述了壹個有趣的故事。讀者可能在《技巧》裏沒有過類似的故事或遭遇,但可能有過類似的人生經歷,就是偶然或不經意間遇到了美好的東西,而刻意追求時,卻再也找不回來了。這可能是這首詩幾百年來壹直保持著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壹。
在這首詩采用的倒影和對比的寫作技巧方面,前人的詩中可以找到許多例子。雖然規則可能不同,但都是建立在過去和現在的基礎上。下面再舉幾個例子,供讀者體驗。
春江柳暗花明,老板橋二十年前建。
曾經和美人橋說再見,恨不能至今杳無音信。
(劉禹錫《楊柳枝詞》)
獨自在河底,我模模糊糊地想,月色如水。
來玩月亮的人都去哪了?景色依稀像去年。
(趙薇《江樓感覺老了》)
30年前,我參觀了這家醫院,木蘭醫院是新建的。
如今到了子午,無花老僧老。
(王播《體繪昭廟》)
農歷正月十五,花市燈火如晝。月亮升到柳樹上,黃昏時他和我幽會。
今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月光和燈光還是和去年壹樣。再也見不到去年的老朋友,眼淚的淚水都濕透了衣服。(歐陽修《人生檢查器》)
根據沈括的《孟茜筆談》,崔護這首詩的第三個原句是“不知何去何從”。後來作者以為“不知何去何從”,把“不知”改成了“只有今天”。“雖然我並不為‘今天’這個詞感到惋惜,但從全詩來看,‘只有今天’確實比‘我不知道’好,因為有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