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牡丹江歷史上的英雄

牡丹江歷史上的英雄

1.渤海之王:大秦毛

渤海王王欽茂是牡丹江市歷史上第壹個有文字記載的名人。公元737年(渤海仁安十九年),大欽茂繼位,改大興,成為渤海漢文王。唐朝封他為渤海郡王、左將軍、呼韓太守。

大秦毛是渤海15代君王中的佼佼者。大秦毛時期,渤海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進程,全面推行唐朝中原“憲象”政策,使渤海的封建經濟、政治、文化迅速發展,成為唐朝中國封建制度的組成部分。大欽茂作出的壹個重大決策是,755年將渤海國都城從中京常德府(今吉林省和龍市以西古城)遷至上京龍泉府,將渤海國的統治中心北移。762年,唐朝廷宣渤海為國,立大欽茂為渤海王,授巡撫太尉。

793年大欽茂去世。他在位五十七年,是渤海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渤海作為唐代的“國中之國”、“國中之國”,與唐朝和五代的侯亮、後唐中央政府以及中原地區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並積極發展對日經濟文化交流。

2.反俄愛國將領薩布蘇

薩布蘇薩布蘇出生於1629年寧古塔(今寧安市臥龍鄉英山村)南馬場。當初清廷任命薩布蘇為寧古塔副總司令。65438年至0674年,薩布蘇被任命為黑龍江省將軍。1701年,薩布蘇卒於黑龍江將軍衙門(今齊齊哈爾市),享年73歲。薩布蘇是清朝著名的抗俄愛國將領。1685年,薩布蘇率清軍取得雅克戰役勝利,迫使俄羅斯侵略軍投降。65438年至0689年,薩布蘇作為清政府的談判代表之壹,參與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在寧古塔任職期間,薩布蘇親自到盛京(今沈陽)請鐵匠、醫生、畫家、造紙、釀酒五大公司,為寧古塔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薩布蘇去世後,寧古塔居民吳兆騫寫了壹首悼念詩。至今,1904年蘇俄入侵寧古塔時毀壞的薩布蘇將軍墓地(關彜墓)遺址依然存在。

3.清代流亡名人

寧安,原名“寧古塔”,是滿族的發祥地之壹,也是清朝統壹東北、進軍中原的根據地。清初是盛京以北的重鎮。寧古塔也是清朝流放犯人的地方。1644年(清順治元年),為加強對東北各大驛站的管理,清政府以寧古塔老城(康熙五年亦稱臺街,現為寧安三中舊址)為界,設立寧古塔老城(海林老街老城)。

65438年至0653年(順治十年),揚州著名學者、《絕玉略》作者方公幹因科舉考試堂獄案被貶寧古塔,首次被帶入漢文化。

1655年(順治十二年),彭長庚、徐二安集團謊稱王睿無權,流放寧古塔。

1657年(順治十四年),平果公鄭之龍因兒子鄭成功堅持抗清,被弟弟至寶、子時忠、石磨流放到顧寧寶塔。

1658年(順治十五年),因丁有克朝廷案,方、、吳、姚、、莊元豹、錢維、等八位江南名士,連同父母妻妾,被流放寧姑塔。與此同時,方公幹二流放和錢德偉等人也被派去守衛。

1659(順治十六年)江西巡撫劉因犯法負責40板,因無家產被流放到寧古塔。

1660年(順治十七年),崇禎朝兵部尚書張晉言因“刻下兩集壹冊默劇”,被革職,家財盡失,流放寧古塔,被他稱為“攪人心的不朽功臣”

1661年(順治十八年)楊貴武,濟南同治,被山東巡撫耿淦壹案拖累,流放寧古塔。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吉林將軍衙門將120名罪犯送到寧古塔當奴隸。

1881年(光緒七年),清政府解禁寧古塔地區,大量漢人流入肯定居。

4.張琰琰的吳兆騫廣場拱門

張晉言·張晉言,1599年出生於河南新鄉縣小松佛村。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秀才。崇禎末年,任兵部尚書。張琰琰於1646年(順治三年)被貶後,從順治開始做了十至十七年的官。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終身流放寧古塔。張晉言在《寧古塔》中所寫的《寧古塔景觀》是壹部非常重要的景觀專著。其中《東京》壹文描述了渤海北京龍泉府遺址;《灑雪泉》壹文描寫了顧寧寶塔的名泉:雜記最長,描寫了顧寧寶塔的特產、風土人情。張琰琰也在寧古塔寫了很多詩。他的散文集《外域集》最為著名。1672年(清康熙十壹年),張琰琰死於寧古塔。

吳兆騫·吳兆騫,1631(明崇禎四年)出生於江蘇吳江縣松陵鎮壹個官宦家庭。因江南科研中心案,於1657(清順治十四年)被貶寧古塔23年。

在顧寧塔期間,吳兆騫開辦博物館,傳授弟子,傳播知識,培養人才,創作了100首以顧寧塔為題材的邊塞詩、抗俄愛國詩、作品和詠物詩。吳兆騫的《秋茄集》收錄了他的壹些邊塞詩。《在朱蓓看月亮》是迄今發現的最早描寫鏡泊湖的詩,《去北京》是最早描寫渤海北京龍珠府遺址的詩。在寧古塔期間,吳兆騫為中朝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1681年,吳兆騫被贖回山海關,於1684年在京去世。

方公幹(1596—1667)系安徽省通城縣人。因江南科舉堂案於1659年被貶寧古塔進士,161年被赦免回鄉,1667年死於揚州。方公幹寫了壹本書《覺玉略》(又名《寧古塔》),很有史料價值。

5.黑龍江省第壹任省長李。

李1912,5月3日出生於穆棱縣。1929李在哈爾濱壹中讀書期間,參加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修建鐵路的學生運動。

1932年,李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聯盟,任河北省委總交通員。同年加入中國制片人黨。1933至1936,先後任中* * *穆棱、寧安縣委書記,組織部長、冀東特委書記。

1936年,李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在東方殖民地國際學院(東方大學第八分校)學習,並擔任學生臨時支部書記。

1938回到延安。在延安期間,李先後擔任中央組織部地方黨總支書記、中央情報局研究員、抗日軍政大學東北幹部訓練隊指導員、中央東北工作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中央機關總務主任等職。1945當選為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6.八個女人投河自盡

1938年7月至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四、第五軍從宜蘭轉戰武昌。部隊回到刁嶺附近時,五軍女團只剩下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戰士、黃桂清、、(朝鮮族)和四軍被服廠廠長安順福(朝鮮族)等8個姐妹。最大的23歲,最小的才13歲。10年10月初,隊伍突然遭到敵人襲擊,冷雲等8名女姐妹被河水截斷,與大部隊失去聯系。他們頑強戰鬥,寧死不屈。最後,他們打光了子彈,跳進了烏順河,為祖國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7.牡丹江市第壹任市長——李

李,男,1908,寧安縣沙欄鎮人。九壹八事變後,他組織抗日自衛隊,署名“平南洋”。隊伍擴大後,1932+00成立抗日遊擊隊“平南洋”,編入王德林麾下。1933年5月加入中國* * *產黨。1934年2月,“平南洋”在寧安縣東南天橋嶺“天平坡”戰役中殲滅日軍500余人,防守“天平坡”抗日秘密營。1935年2月,李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第壹師師長(軍長為周保忠)。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於9月中旬被任命為東北國軍牡丹江地區司令員,1945。5438年6月+10月,東北國軍改名為東北人民軍自由軍。同月,李被任命為牡丹江市市長。

1946年4月遂寧省成立後,李被任命為省軍區司令員。1947年8月牡丹江省成立後,任牡丹江軍區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李調任中央工作。他多次回到牡丹江,受到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