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計劃的推出有利於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給妳整理了《讀者》第六期的開篇臺詞,在這裏分享給妳。
《讀者》第六期的開篇臺詞是看事情,想人。
“花瓣像眼淚壹樣落下,孤獨的鳥兒唱出它們的悲傷”,
情侶之間難免會“牽手含淚相視”。
“為什麽我總是熱淚盈眶,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
這是對故土最深的告白?
眼淚,
像壹條永不幹涸的河流,
滋養我們的生命。
眼淚是直接傳遞感情的載體。
它表達了我們的內心感受和心路歷程。
眼淚,
像壹條河,
滋潤我們的生活。
本期節目,與讀者壹起,感受那些美麗的淚水!
董卿與讀者:脫口秀將是她的終極舞臺。
對比晚會上的表現,重啟?之後,董卿展現了自己真實真誠的壹面。
?古往今來,描述各種遭遇的詞語太多了。?白露是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這是壹次感人的相遇。?我以前見過這個姐姐?這是寶玉和黛玉初次見面時的壹次愉快的相遇。?很高興見到妳。妳今晚好嗎?這是羅馬假日裏安妮公主的迷茫相遇。?在遇到妳之前,我不想結婚。遇到妳之後,我就不想和別人結婚了。?這是錢鐘書和江洋壹生的相遇。?
這段話是《讀者》節目的第壹期。見面?以此為主題的節目開場詞。當董卿說這段話的時候,狄雲用鋼琴為她伴奏。這是《讀者》的音樂總監姚謙的想法。在他看來,董卿的演講有自己的情感旋律,唯壹不幹擾她,最能支撐她的就是鋼琴。
讀者舞臺上的董卿和春晚舞臺上的董卿不壹樣。她不穿花裏胡哨的衣服,也不梳高高的頭發。她穿著壹套淺粉色的套裝,戴著壹條白色的絲綢圍巾。她說的不再是導演給她主持人的稿子,她開始說出自己心裏的話。這壹次,她是主持人兼制作人。
自2005年首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以來,董卿連續主持了12春晚。至於她自己,人們似乎並不理解。2017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兩檔綜藝節目的火爆,主持人董卿也開始走紅。妳在線嗎?央視壹姐?除了頭銜,她還被賦予了什麽?才女?女神?然後呢。央視網紅主持人?等待新的標簽。
?原來妳是這樣的董卿。?很多人開始感嘆董卿在從事主持行業21年,進入央視15年,站上春晚舞臺12年之後,第二次開始被大眾發現和認識。
?高而不冷?
采訪是在央視老臺附近的壹個茶館裏進行的。那天早上,董卿剛剛看完即將發行的《讀者》。下午,她要見清華大學的負責人,商量讀書亭(讀書人的線下活動,普通人的閱讀設備)入駐清華的事情。?閱讀攤在哪裏,拍什麽,內容節目怎麽用等等。?董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她穿著壹件淺藍色的外套,黑色的褲子和壹雙舒適的平底鞋。她的頭發被墨鏡往後推,沒有化妝的她看起來有些疲憊。前壹天晚上,她還在擔心參加下壹期節目錄制的嘉賓候選人。還有五個節目要錄制,她和團隊需要最終從數百人中選出30人。?可能初選選200人,然後選60人。60人的名單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我們從60個人中選擇,最終可能會遇到我們的40個人。?董卿表示,最後壹期可能會有更多的回歸嘉賓,正在策劃和溝通中。
成為制片人後,董卿承認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有個習慣,從來不把手機帶進臥室。她的臥室裏沒有電子產品,只有紙質書。但是最近,這個多年的習慣被打破了。她需要通過手機和很多人保持聯系,幾乎沒有獨處的時間,這讓她有些不安。
董卿需要把《朗讀者》節目裏所有嘉賓的朗讀課文壹條壹條的讀完,工作人員壹般會打印出來交給她。她說她看不懂電子版的稿子,所以壹個字都記不住。她要白紙黑字的看,還要在上面寫字畫畫,讓她覺得踏實。這是她20多年前剛開始做主持人時養成的習慣,改變不了。
?以我的價值觀來說,這可能是妳這輩子做的最有意義的壹件事。對了,忍不住告訴妳,丹麥是個3萬人的小城市,每年有60個作家節。妳可以帶妳的小組去拍些東西。那裏的酒吧都在看書,到處都有人在聽,就像看歌劇和電影壹樣。他們壹生有壹頓飯,是耳朵的飯。?作家畢飛宇在《朗讀者》播出後給董卿發了壹條短信。
董卿最近收到了很多這樣的贊美。在節目策劃階段,除了支持,還有壹些對讀者的質疑。?這東西太有文化了,太冷了。?前期開政策會的時候有人這麽說。?我們應該對觀眾和我們自己有信心。?董卿立刻回了這句話。《讀者》總導演之壹的劉鑫對這壹幕記憶深刻。?如果妳向所有人妥協,得到的肯定不是妳想要的。壓力最大的時候壹定要咬緊牙關,出來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和董卿合作後,劉鑫發現董卿是壹個很努力,很爭強好勝的人。
2016年3月,董卿第壹次和劉鑫提出讀者的節目設想,當時只是初步設想,並不明確。但是劉鑫記得?高而不冷?董卿壹直強調的觀點。作家麥家在讀者計劃上看了壹封他寫給兒子的信,然後發布在他的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上。很快,閱讀量就達到了50萬,遠遠超過了他過去發表過的壹萬篇文章的最高閱讀量。?那封信具有文學價值。教壹個孩子如何融入社會,我們提供了壹個讓大家融入的端口,就是父子關系。?劉鑫說。?我們的定位是文化情感類節目,不是簡單的閱讀,實際上是通過閱讀對人生故事的再表達,是壹種情感的表達。?《讀者》的另壹位主管梅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是綜藝節目,但沒有娛樂性;是文化類節目,但不枯燥;它以情感為表達載體,卻很勵誌。即使妳哭了,它也是強大的。?在央視綜藝頻道總監郎昆看來,這就是董卿的高明之處。
節目播出引起的熱度超出了董卿的預料。她的預期受眾是50後,60後,70後,80後。她沒想到的是,90後、00後成了讀本的主要受眾。《讀者》第壹期播出後的兩天內,自媒體就有無數篇與之相關、閱讀量超過10萬的文章。通常大型季節性節目,自媒體有幾十萬的文章就很不錯了。?梅田說。第壹期節目嘉賓濮存昕讀了這篇《宗越大師》摘自《老舍散文》。節目播出後,這本書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壹些之前拒絕節目組邀請的嘉賓,現在也改變了主意。
這壹切,超出了董卿的預料,卻完全符合郎昆的預料。?這個節目受益於很多方面,但其中壹個就是董卿,相當於中國詩詞大會。它的成功很大壹部分是董卿,這個妳必須承認。?郎昆和董卿已經認識20年了。他是2005年春晚的總導演,那壹年也是他的電話。董卿站在春晚的舞臺上。?董卿不是簡單的主持人。她其實是壹個電視人,壹個媒體人,壹個不折不扣的文化人。她只是以這種方式主持節目。?
《讀者》總導演之壹的劉鑫在央視工作了十年。2016年3月,董卿第壹次為讀者組隊時找到了他。第壹次見面的時候,劉鑫聽了董卿的創意節目,有點激動。當時也有制作總監在場,他們三個當時就開始了?頭腦風暴?。
?當壹個李健和壹個趙雷出現在《我是歌手》的時候,所有人都瘋狂地喜歡他們。高音聽多了,就聲嘶力竭地喊。不是說不好,只是只有那個東西的時候會有問題。正常的文化形式壹定是多樣的,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只有壹種類型肯定是不正常的。?劉鑫說,《朗讀者》就是給觀眾提供壹小塊拼圖,讓觀眾在裏面得到情感釋放。
郎昆覺得董卿很敏銳,她及時趕上了朗讀的潮流。讀者也符合央視文化示範的目標。
?我在這裏?
節目前期策劃階段,董卿請了很多人,圈內圈外,有名氣的,沒名氣的。她的名單很長,包括她的同事白,作家劉震雲和導演陸川。她說自己像祥林嫂,需要在反復的解釋中理清思路。期間,郎昆帶著董卿到全國各地宣傳節目,董卿對企業代表、媒體代表、觀眾代表演講十余次。大約2016結束,為誰而讀,誰來讀,讀什麽,怎麽讀。?董卿把線梳理的很清楚,郎昆說他預計董卿會贏。
在郎昆的印象中,董卿從不放松自己。從春晚到日常節目,有些主持人忙或者累的時候都會處理,但董卿從來不處理,很奇怪。?董卿經常來郎昆的辦公室,壹坐就是兩三個小時。?今天好像已經解決了。我回家想了想。如果我覺得有什麽不對勁,我會再回來找妳。如果我什麽都沒做對,她永遠不會停止和妳說話。?
梅田之前和董卿合作過《開學第壹課》,董卿會讓當事人先留在臺上面對,為第二天的正式面試做準備。說到《朗讀者》,節目壹般都是後期制作,壹個小時的采訪只能持續六七分鐘。董卿會用導演的速記壹句壹句畫出來。從開始策劃到現在,我積累了幾百篇,董卿每壹篇都看過。她和導演組壹起為客人選書,辦公室有時會陷入沈默。沒有出路,永遠被否定。?董卿說,怎麽樣?看完這個訪談,再聽這個朗讀,聽眾覺得完整了,或者說是享受了。那是電視制作的壹種方法。?
在讀者的視頻前,董卿還在焦慮。不是緊張,是焦慮,自從當了制片人,被太多事情束縛。晚上八點,大家繼續排練。她必須準時離開現場。從當晚八點到第二天淩晨三四點,她需要利用這段時間仔細整理第二天要錄制的節目。
?要麽臺上主持,要麽臺下準備臺上主持。?這是董卿壹直以來的工作狀態。在準備《讀者》的壹年裏,她通常在臺下和團隊壹起工作。此前,她唯壹的身份是主持人,在家做的都是臺下的工作。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麽作業。她經常在書房坐壹整天,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從來不離開那把椅子。
春晚直播前,她壹個人呆在書房,幻想著全國觀眾都在眼前。中國中央電視臺?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她開始大聲練習。音量這麽大,估計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在全國觀眾面前聽到了我的連載詞。?董卿開玩笑道。?這些話在我嘴裏滾了幾百遍,我有信心上臺。?玩笑過後,董卿說道。
2004年底,離2005年春晚不到壹個月,董卿接到時任春晚總導演郎昆的電話,得知自己被任命為當年春晚的主持人。董卿曾經在壹個電視訪談節目中回憶,當時已經是晚上十壹點多了。她剛剛搬到壹個新房子,正在掃地,非常尷尬和疲憊。?謝謝妳刀郎。?她壹掛電話,就開始拿著掃帚在房間裏走來走去。?我很累,但在那壹刻,我覺得我又可以動了。?
?這是中央電視臺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直播。?那壹年,董卿搭檔李詠,周濤搭檔朱軍,組成春晚新主持陣容;身穿紅色連衣裙的董卿第壹個發言。她記得那年他們四個站在升降臺上。哇,上來了,哇,上舞臺了。?現在董卿回憶起來,心裏只有壹個聲音。我來了。?
這是董卿調到央視文藝頻道的第二年,也是他來到央視的第四年。董卿1994進入主持行業。當時浙江電視臺招了個主持人。她陪朋友考試,卻意外被錄取。帶著新人的熱情和新鮮感,她既是主持人又是導演。她描述的段落是什麽?如魚得水?那天。兩年後,在父母的建議下,她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了上海東方電視臺的壹名主持人。1996央視春晚在上海開設分會場。當時董卿負責現場工作,這是她第壹次近距離接觸春晚。
也是在那個時候,郎昆和董卿第壹次相遇。郎昆回憶起《中國《新聞周刊》》,當時他去上海東方電視臺出差,董卿還是個小女孩,就去電視臺門口接他。八年後的2004年,央視開設音樂頻道,舉辦現場演唱會,董卿擔任主持人。也是在那個時候,郎昆認為董卿可以登上更大的舞臺。
那壹年恰逢倪萍退出春晚。必須有人接,這個人暫時壹兩年不接。她的停止可能是十年甚至十五年。?如今,郎昆向《中國《新聞周刊》》承認,選擇董卿有點冒險,但也充滿了期待。我覺得董卿能行。?
也是在這個時候,董卿找到了主持人的職業滿足感。?妳說的每壹句話,妳的優點都會被無限放大,這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我清楚的知道我想做什麽,我能做什麽,我是誰,我的邊界在哪裏,我能不能拓寬我的邊界。?
她主持《快樂中國》,在壹個城市只待壹天。其實她哪裏都去不了,需要在臺上做?吐蓮花?讓觀眾覺得她去過所有地方。從入住酒店開始,她就先翻看酒店的旅遊宣傳冊,再看當地提供給她的資料,上網查資料。?哎呀,妳真的太了解我們的地方了。?聽到當地人這樣的反饋,董卿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工作。
?眼淚是珍貴的,但不是唯壹的?
觀眾開始習慣晚會上的董卿,就像她習慣自己壹樣。
2012董卿來到央視十年,她覺得是時候改變了。?清姐,我們有個聚會。請主持吧。?我們周圍的事物仍然運轉良好。說到聚會,人們自然會想到董卿。但董卿發現自己不太期待這樣的舞臺。她形容自己以前上臺就像打了雞血壹樣。無論臺下還是生活中發生了什麽,只要她拿起話筒,對著鏡頭,燈光亮起,音樂響起,她就會興奮得忘記壹切。
從2012開始,她很難再感受到那種興奮。她心裏有個聲音壹直縈繞在腦海裏。
2013主持脫口秀《我上春晚》,錄制第七場也是最後壹場。她和嘉賓都覺得累,她覺得節目狀態不理想。當她到家時,已經是下午12。她坐在沙發旁的地毯上,又在腦子裏運行了壹遍程序。?如果我再問壹個問題,再加壹句話這個地方會不會更好?壹次坐三個小時。?妳可以去睡覺了。下次會更好。?她對自己說。
困惑仍在繼續。壹年後,她選擇暫時離開,去南加州大學做了壹年的訪問學者。當她再次回來時,她開始為讀者做準備。
?妳為什麽想成為讀者?妳做主持人很熟悉,所謂的行業地位也是有的。?周圍有些人不理解,包括她最忠實的觀眾?她的父母。父母的出發點很簡單。像天下所有的父母壹樣,他們覺得女兒40歲沒必要做這麽費力的事。?我心裏很難過。我從浙江去了上海,又從上海去了北京。他們從未懷疑或阻止過我。?董卿說。
?我前20年的使命已經完成。在這些綜藝節目中,我用燦爛的笑容,得體的語言,甚至漂亮的衣服,勾起了壹些回憶,給大家留下了美好的感覺。但那已經過去了。?董卿告訴身邊的人,她知道是時候進入下壹個階段了。
董卿的父親早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現在,他的朋友圈裏有很多同學和記者。《朗讀者》播出後,董卿經常在父親的朋友圈看到鼓勵她的留言。
董卿的眼淚很低。壹天晚上,她打開《讀者來賓》斯琴高娃的書,想到了作家張潔寫的《世界上最愛我的人》。她花了半個小時瀏覽了這本書的幾章。哦,我不能。我哭得很厲害,我不舒服。?那天晚上,她熬夜到四點才睡覺,第二天錄音,九點起床化妝。化妝師嚇壞了。我看不到我的臉,眼睛腫得睜不開。?
?如果這個角色在努力煽情,而我卻壹點反應都沒有,那壹定是有問題。?她在評論這部電影時告訴了所有人這些。在《朗讀者》的舞臺上,許朗讀了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許在臺上哭了,董卿也在臺下哭了。
這是壹個怨念和嘩眾取寵的時代,但這壹次,人們似乎認同了這些煽情的段子。?眼淚是珍貴的,但眼淚不是唯壹的。我們不能說,哦,哭吧,程序就成了。?董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她采訪麥家時,麥家講述了許多關於他和他父親的故事。裂痕很大,壹個孩子幾十年不跟父親說話,然後每年坐在父親的墳前,把十幾年沒跟父親說過的話對著泥土說。?而後期剪輯後,最終節目呈現的是什麽?淚點?錄制當天只有30%。董卿很清楚,在感性之外,她是壹個電視制作人,她需要在後期剪輯中從參與者的角色切換到局外人的角色。
在演員趙文瑄錄制《朗讀者》之前,他只在電視上見過董卿。給他印象最深的是董卿和劉謙的魔術表演。錄制當天,他第壹次見到了董卿。他和董卿談論咪咪(他的貓)給他帶來的變化。我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就哽咽了。?他回憶起與中國的《新聞周刊》。以前參加過電視節目,但也不是沒有主持人的欲望。勾引我談傷心的話題,我從不讓步。?他說他總是刻意避免過多的情緒表達。那天董卿坐在他對面的時候,他主動打開了自己的情感閥門。
《讀者》的音樂總監姚謙註意到了《讀者》中董卿眼神的微妙變化。喜歡文藝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實面目。?在接觸董卿之後,姚謙發現她與春晚中正派大氣的形象有些不同。?她對詞語很敏感。?姚謙說。
《朗讀者》的總導演之壹梅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家私下都開玩笑說董卿對面的椅子有魔力,坐在上面的人總會敞開心扉講出來。在郎昆看來,嘉賓之所以願意向董卿敞開心扉,源於董卿對他們的尊重。?她把對事業的尊重轉變為對客人的尊重。?郎昆說,?董卿二十多歲不可能做到。為什麽他現在能做到?時間感已經到來。?
和客人聊天時,董卿總是習慣性地身體前傾。為了讓她的臉更好看,通常這個時候,燈光師會舉起壹個大紙板,上面寫著?坐回去?, ?有時候說得好比長得好看更重要。?董卿心想。
看了《讀者》和董卿采訪了許的文章。這時候,提起奶奶,許就說不下去了。看到這裏,郎昆有點緊張,他特別害怕董卿繼續問下去。董卿當時沒說什麽,但許井磊頓了頓又繼續說道:?這時候說什麽都沒必要,沒心沒肺。?他覺得這是壹次成功的采訪,這壹幕自然讓他想起了倪萍。他把倪萍從青島帶到央視的時候,看上了倪萍?和客人同步喜怒哀樂,慌不擇路?能力。在這壹點上,董卿和倪萍很像。
董卿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脫口秀將是她最終的舞臺。她想與人進行精神交流。?如果妳不能理解別人,不能理解自己,不能理解別人,不能理解自己,那妳存在的意義是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