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雕謝,紅杏小。燕子飛來,綠水人繞。枝頭吹柳少,天涯芳草多。墻內墻外蕩秋千。墻裏俗人,墻裏美人笑。笑聲消逝在寂靜中,激情卻被無情地惹惱。
(1)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在徽州貶謫,甚至更早。
②柳絮和柳絮。
③傷心,消失。多情,指墻俗人。無情,指墻中美人。
這是壹個感嘆春光逝去,美景難見的小詞。詩人失意的情懷和曠達的人生態度也在這裏隱隱流露。
第壹部,寫的是春天即將結束,傷春中暗含鄉愁。第壹句“花雕謝,紅杏青杏小”,既指出了春夏之交的季節,又揭示了春花盡,青杏生的自然新陳代謝規律。雖然是景物描寫,但還是包含了思想。“燕子”這個詞不僅帶來了這個地方,也描繪了這個家庭的環境。輕盈的燕子在空中斜飛,被屋外的綠水包圍。多麽美麗而寧靜!“其他人”這個詞暗示和鋪墊了下壹部電影《墻裏美人》的出場。《枝頭上》壹句先抑後揚,在細膩的景物描寫中傳達出詩人深邃曠達的情懷。柳絮漫天,草茫茫。最容易挑起人們的憂慮。有了“妳”字,在這裏過流亡生活的時間並不長。“天涯何處無芳草”表面上看似乎是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春色無邊,但實際上是說《離騷》的意思是只要妳開心,哪裏能不安定下來?“我生來總是隨緣,四方無不便”(《與姜夔送茶》)。貶謫海南後期,作者唱到“日有三百枝荔枝枝,不惜長大為嶺南人”(《二枝荔枝枝》第二部);“我不恨死在南方,那我就精彩地旅行壹輩子”(《六月二十日晚渡海》),這壹切都在思鄉的悲涼中蘊含著壹種無憂無慮的的雅量。
下壹部描述的是美女聽不到聲音的煩惱和憂郁。《墻裏秋千》三句,用線描的手法,描寫行人(自己)在“別人的”墻外的小徑上徘徊,只看到墻上方的秋千架,以及從墻上蕩來的女人的笑聲。在這壹點上,詩人指出自己是“行人”,固然意味著自己是這個“綠水人家”墻外的過客,但也有“人生如壹行,我也是行人”(《林江仙寄錢穆賦》)。如果說上壹部電影中的“天涯”是在暗示惠州離天涯海角很遠,那豈不是離美女只有壹箭之遙?最後兩句是對壹個美女離去的自嘲。行人知道看不到墻內美女的身影和模樣,只是想停下來聽壹會兒。沒想到,美女此刻已經蕩著秋千走了,還不知道墻外有壹個深情的行人。這怎麽能不讓人討厭呢?這兩句話極其合理有趣。蓋嘉人的“無情”是因為墻外有“多情”行人,世界上不止壹件事是普遍的、必然的。詩人壹生忠厚,見疑,直而謗。這時,他終於到了嶺南。不就是他“深情卻無情的懊惱”嗎?作者嘲笑自己的激情,也就是嘲笑強加在他身上的不公平的命運,嘲笑所有的悲劇!
整個詞別出心裁,充滿了奇異的感覺。寫景、記筆記、說理自然,融莊於壹體,語言回環,風格清新優美。阿清朝學者王世貞說:“我怕靠壹根樹枝生活的劉冕,因為柳永的愛,可能活不下去”(《花草盛開》)。這是作者詩風的體現。《林茨年譜》卷五引《慈潭下林》雲:“子瞻在徽州,與(史記)對雲閑坐。少女初至,木蕭蕭,悲秋。我奉命在雲端告訴大白,唱‘花落殘紅’,我將淚灑衣襟在雲端唱。子瞻批評原因,回答說:‘奴才唱不出來的是‘枝上吹柳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子瞻哈哈大笑,說:‘是我政哀秋,妳傷春’。”對雲的哀悼,因為她意識到了其中包含的曠達和感傷的復雜感情。此詞與賀鑄的《玉案》(淩波不跨橫塘路)在旨趣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是用“香草美人”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失意。但苦澀與沮喪中有樂觀與曠達,這是賀詞中所沒有的。這也是蘇軾人格和作品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