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認為妳應該怎樣成為壹名作家?
關於作家就不好說了。他們的成功經驗各不相同,有些甚至相互沖突。推薦閱讀《作家訪談錄》,裏面有很多大人物在談寫作,比如海明威,納博科夫,村上春樹。另外,作家也是壹個大筐,不同類型的作家有不同的要求。詩歌和小說,散文和雜文都不壹樣。如果是小說的話,斯蒂芬·金曾經提到過25個秘密,我個人認為很有教育意義。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是心靈感應的。無論妳是為絕望、悲傷還是痛苦而寫,面對白紙,妳的情緒都要強烈。如果不強烈,那就做點別的。不要試圖“提高”妳的詞匯量。用想到的第壹個詞,只要準確,豐富多彩。如果妳用壹個動詞和壹個副詞來描述壹個動作,去掉副詞,改變動詞。通往地獄的路是由副詞鋪成的。糟糕的寫作往往是恐懼的產物:害怕讀者不理解妳的意圖。不要去想壹句話怎麽開頭怎麽結尾,讓它自己說完。所以寫完壹定要修改。不要迷信,這只是傳說。不要濫用超短句的組合,但如果運用得當,會充滿力量和情感。寫作是誘惑,對話是誘惑的壹部分。段落比句子更有資格作為文章的基本元素。連貫性從這裏開始,詞語在這裏獲得意義。妳創造的弗蘭肯斯坦在這裏開始呼吸,它起死回生的時候正要咆哮。妳不能把壹個糟糕的作者變成壹個好作者,也不能把壹個好作者變成壹個偉大的作者,但是壹個好作者仍然可以通過努力成為壹個好作者。如果妳想成為壹名作家,那就多讀書,多寫作。沒時間學習的人肯定也沒時間寫作,那就算了。爛小說是比好小說更好的老師。爛小說告訴妳不要做什麽,激勵妳:“我肯定能寫得比這更好!”“壹本好小說會擊倒妳,讓妳充滿絕望。壹個沒有被好小說擊倒的作者,永遠不可能擊倒別人。多寫總比少寫好。妳可以不寫,但是壹旦妳開始寫小說,在妳寫完之前妳就不能停下來。妳得天天寫,不然人物就不再鮮活,情節也不會被它的張力完成。寫小說是為了創造性地睡覺,而不是做白日夢。把世界拒之門外,創造壹個最適合妳做白日夢的環境。繆斯女神什麽時候會來?我不知道。別等了。先堅持量化做夢,每天達到字數目標才能開門。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加上自己的經歷、知識、推測和幻想。不要看斯蒂芬·金的成功,照著他寫就行了。小說不是巡航導彈,而是壹個誠實的故事。小說有敘事,把故事從A推到B,最後推到Z;有描述,讓讀者身臨其境;有對話讓人物復活。小說基於情境而非情節,故事生長於情境本身。故事是史前化石,已經在地下,等妳去發現。仔細挖,用鏟子和牙刷,不要設計這種有情節的工程機械。它能挖掘出故事,但代價太大。情境領導:把壹個群體甚至壹個人物放到某個情境中,然後不要設計幫他們擺脫,看他們自己怎麽擺脫,然後寫下來。不需要壹開始就設定人物的性格,性格會在事態的發展中呈現出來。最有趣的情況往往可以用if的句子來表達:如果壹個女清潔工在沒有被懷疑的情況下殺了人,卻被懷疑殺了另壹個她沒有殺的人,接下來會發生什麽?19.描述從作者要寫的東西的形象化開始,並把它變成文字。它始於作者的想象,終於讀者的想象。斯蒂芬·金沒有描述人物的外貌和衣著,沒必要。描述最突出的東西,其他讀者會用想象力去彌補。位置和場景描述能把讀者帶入。小說離不開比喻,但不要寫“他像老虎壹樣勇敢”“這支煙嘗起來像挖糞工的衣服”之類的東西,這也不錯。好的描寫有清新生動的畫面感,用簡單的文字表達幹凈。對話:凡是能表現出來的,千萬不要直接說出來。對話是展現人物性格的最佳載體。能寫好對話的作者,往往是生活中的好對話者。象征與主題:情境驅動故事,完成小說初稿,然後看是否有有價值的模式——象征或主題。如果有,在第二稿中潤色,完善,突出。順序不要搞錯了,先有故事,再有主題;主題先行就沒有好故事。小說第二稿至少要比第壹稿短10%。寫小說時,作者心中總有壹個至關重要的讀者:“如果我這樣寫,他/她會怎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