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額濟納河誰來拯救額濟納綠洲?

額濟納河誰來拯救額濟納綠洲?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上遊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雪線上升。中遊過度開墾,種植糧食,大力發展人工綠洲,農業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資源,擠占了下遊的生態用水,導致進入額濟納的水量從20世紀60年代的平均每年654.38+0.5億立方米減少到現在的每年3億立方米左右,下遊斷流時間從654.38+000天延長到200天,地下水位下降,水質惡化,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根據衛星影像資料分析,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綠洲面積從6900平方公裏減少到現在的3328平方公裏,天然林大幅減少,特別是世界珍稀樹種胡楊,從50年代的75萬畝減少到現在的34萬畝。荒漠化面積增加462平方公裏,年均增加23.1平方公裏。1961和1992年,西居延海和東居延海相繼幹涸,使額濟納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

5438年6月至2000年4月,中國北方共發生8次沙塵暴,危害西北、華北、東北乃至華東地區,總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裏。強沙塵暴從哪裏開始,沙塵源在哪裏?這些問題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視。2000年5月12日,中央電視臺制作的專題片《沙七額濟納》在央視播出。居延地區的生態惡化及其外部影響令人震驚。國務院指示水利部門治理黑河,實施調水方案,拯救居延綠洲。水利部開始實施“97”調水方案,2000年下泄水頭達到額濟納旗。黑河流域歷史上首次成功實現跨省調水。2001年7月,根據國務院指示,水利部在《黑河流域水資源問題及對策》的基礎上,編制了《黑河流域短期治理工程規劃》,並於2001年7月上報國務院。同年8月3日,國務院以國函(2006 54 38+0)86號批復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計劃,2002年4月20日,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鄭州召開黑河工程評審會。根據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規劃,提出了黑河工程與非工程措施三年實施方案,並經水利部批準。

在邊境,雖然現在沒有戰爭,但今天的額濟納面臨著和700年前黑城壹樣的處境。黑水中上遊有數不清的隱形大壩,無節制用水,浪費水資源而建。這些無形的大壩甚至比盛豐建造的大壩更可怕,更具破壞性。拯救額濟納綠洲,制止生態環境惡化,更關系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防穩定。2002年7月和9月,黑河在統壹調度和科學管理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黑河兩次分水,3億多立方米的水流入額濟納綠洲。已經幹涸了10年的東居延海,流入了4000多萬立方米的水,水面擴大到23.5平方公裏。隨著黑河引水工程的實施,上遊來水量增加,幹旱多年的額濟納綠洲得到有效灌溉。壹些瀕臨死亡的胡楊、檉柳等植物重新復活,消失多年的甘草、苦豆子、蘆葦等植物開始恢復,草原植被覆蓋度和植物種類明顯增加。

額濟納綠洲,又名居延綠洲,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由發源於祁連山中部的黑河(進入內蒙古後稱為額濟納河)灌溉,總面積11.46萬平方公裏,比三個臺灣省的面積還大。歷史上,這裏有茂密的森林和茂盛的水草。漢代,士兵在此屯田,開墾了大片農田,曾有“居延糧倉”的美譽。西夏在漢城墻遺址上修建了著名的黑城,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樞紐。13世紀初,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洛從贛州城去拜見元朝忽必烈汗時路過此地,看到的是“豐沛的水源,茂密的松林,野驢和各種野獸在此出沒”。直到上世紀40年代,額濟納河盡頭的居延海(湖)仍有300多平方公裏的水面。

1936年夏天,著名記者範長江千裏迢迢來到額濟納采訪蒙宮。他在《憶西門》壹文中寫道,誰也沒想到額濟納有這麽多森林。額濟納河水清澈見底,河岸上有高大的沙山、樹木和深草。駱駝和羊自然來來去去,沒人看管。這裏的梧桐(胡楊)林完全處於原始狀態,生長茂密,完全沒有人工控制,道路也沒有打通,只是順著林中人畜的足跡。梧桐密集的地方,陽光無法穿透地面,所有人都顯得陰郁。森林裏有壹些巨大的藤蔓樹枝,錯穿在黑暗的森林裏,有的像巨蟒...“這裏是南美洲亞馬遜河的上遊,是非洲剛果未開發的腹地。”

然而,60多年後的今天,範長江筆下晶瑩剔透的額濟納河已經完全幹涸,無比茂密的森林正在壹片壹片地雕零。據林業部門統計,僅最近10年,因幹旱、沙塵暴等原因,胡楊、柳等80萬株天然樹木消失,5000多萬畝草原沙化,其中75%成為不能利用的荒地。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壹批批農牧民不得不舉家搬遷,成為“生態難民”。

從1993開始,被稱為“環境殺手”的沙塵暴每年春天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黑色氣旋壹般橫掃河西走廊後,到達寧夏平原,然後進入華北乃至華東地區。由於常年幹旱和沙塵暴,草原荒漠化,森林消失和食用牧草的大量減少,過去盛產糧食和牲畜的千裏良田的糧食產量大大減少,甚至喪失。額濟納河幹涸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沿河1500桶井已幹涸1020。114600平方公裏的土地,15000居民面臨著被惡化的生態環境逼入絕境的危險。過去,祁連山的冰雪融化後,通過甘肅省的黑河,流下額濟納河及其盡頭的居延海(湖)。河水像雨水壹樣滋潤著額濟納綠洲,讓它充滿了生機。史書記載,酒泉以北金塔、丁鑫兩縣之後,有壹片不毛之地,直抵居延海,南北長三四百裏,全是水草豐美、林木蔥郁的良田。

然而,由於甘肅省上遊工農業生產用水量不斷增加,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上遊的黑河幹流上修建了英落峽、草灘莊等水利工程,以及十幾個水庫、水塘,甚至近年來還修建了大型水上公園開發旅遊項目,使額濟納河水源急劇減少。資料顯示,20世紀40年代,每年排入額濟納河的水量為12 ~ 13億立方米。80年代減少到不足5億立方米。90年代後的第二年,沒有壹滴水排出,百萬畝水面的居延海(湖)徹底幹涸。

沒有水,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原本降雨量很少的額濟納地區變得異常幹燥,年降雨量不足蒸發量的千分之壹。再加上西伯利亞氣流常年猛吹,流沙上升。短短幾年時間,額濟納河變成了沙溝,河兩岸的胡楊、柳樹等老樹開始枯死。草原已經逐年沙化成戈壁灘,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北移的耐旱植物梭梭林也大面積死亡。進沙退沙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當壹股強烈的西伯利亞氣流出現時,沙塵隨風揚起,“環境殺手”四處逃竄而死。拯救額濟納綠洲的呼聲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1995年7月,由七部委專家學者組成的調研組到額濟納考察生態環境。研究小組沿著額濟納河流域進行了實地考察。當他們站在幹涸沙化的居延海(湖)中心時,感嘆水源斷流導致生態環境極度惡化的嚴重後果。之後,調研組沿著額濟納河逆流而上,深入甘肅省相關地區進行調查。他們認為,額濟納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不采取緊急救援措施,後果將不堪設想。目前拯救額濟納地區生態環境的首要問題是解決水資源的合理分配。沒有水,壹切都是空談。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中國科學院7位院士在認真研究調查材料後,聯名撰寫了《關於拯救額濟納綠洲的緊急呼籲》,建議盡快成立黑河-額濟納河流域管理機構,統壹管理和合理分配上中下遊水量,確保每年有9.5億立方米的水排入額濟納河。此後,有關專家學者通過分析沙塵暴的形成與環境的關系,認為起源於額濟納地區的沙塵暴與河流水量有直接關系。他們在報告中說,額濟納河年水量是8億立方米,這是生態保證值,5億立方米是極強沙塵暴的預警值。可見,只有解決了水的問題,才能保證額濟納綠洲的延續,才能遏制沙塵暴這個“環境殺手”。

2000年,國務院作出黑河跨省調水的重大決策,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實施,三年完成調水指標。從2000年到今年,已按計劃向東巨鹽海調水4次。中上遊已向下遊輸水22.5億立方米。日前開始向西居延海調水,確保黑河水沿西河幹流向西居延海推進,灌溉沿途森林和草原,補充地下水。為實現黑河大調水,國家投資23.5億元用於黑河流域中下遊水利設施建設。

然而壹晃五六年過去了,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上下遊的水源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有識之士早就指出,環境問題和人類面臨的問題是壹樣的,沒有國界和界限。額濟納綠洲環境的破壞也證明了這個道理。今年開春以來,遠至北京甚至濟南等地壹次次揚起的沙塵暴,不能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今天,我們從西部大開發的全局來看這個問題,應該說更容易統壹認識,即西部大開發的實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正是這種合作精神,才需要額濟納綠洲重新充滿綠色和生機。生命之戰——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額濟納旗額濟納河畔胡楊額濟納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巴丹吉林沙漠和額濟納河兩岸,分布著中國最壯觀的胡楊林,總面積8萬多畝,集沙漠、戈壁、草原湖泊、胡楊林於壹體,自然景觀神奇,人文景觀獨特。每年秋月,第壹次秋霜的時候,胡楊的大葉子由綠變黃。壹眼望去,陽光下金色的樹葉在藍天的映襯下隨風起舞。強烈的對比,尖銳的語氣,鮮艷的色彩,足以讓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

從河堤的高地出發,走到額濟納河床的最低處。我腳下沒有壹滴水,沒有壹株水草,只有流沙上雕刻的壹條彎曲的波紋線,似乎在告訴每壹個路過那條河的人,在壹個或幾個月前,偶爾有壹次流過這裏。額濟納是壹條長河。歷史告訴我,從盛豐將軍因戰爭需要強行引水到民國時期,除了五六月份斷斷續續的流量,壹直是壹條無盡的河流在善意的流淌,平均年流量只有20多億立方米。是她滋潤了額濟納的綠洲,賦予了額濟納無盡的生機和生命。現在她被切斷了,365天中有200天是陽光照射下幹枯幹涸的河床。河還是額濟納河,水還是祁連山的水。生命的清泉走了怎樣的水道?額濟納河的中斷讓我對額濟納的未來感到擔憂,也讓我想起了古額濟納河(古弱水)上壹座廢棄的黑城(死城)的滄桑。如果沒有額濟納河的清泉,今天的黑城就是額濟納地區的未來。

黑城,蒙古語叫“哈拉浩特”,應該叫黑水城。這座被遺棄的死城位於額濟納旗阿姆河東岸,在額濟納旗政府所在地東南35公裏的遼闊戈壁上。在沒有風暴、天氣晴朗的季節,十幾裏外,就能看到四座類似的高聳入雲、古老衰敗的著名白塔。在雲霧繚繞中,它們時隱時現,呈現出壹種自古以來的神秘。走近城市的殘破邊緣,站在被覆蓋的碗狀白塔下,紅柳環繞,幾株枯死的胡楊樹植物倒在地上,壹端隨著腐朽的墻基被流沙掩埋,另壹端似乎在痛苦地掙紮。放眼望去,連綿不斷的山丘和丘陵,像蘑菇壹樣,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老城區內外,像刀子壹樣的風,在沙丘上像蛇壹樣塗寫著沙線,風吹著沙,尖尖地叫著耳朵。

這裏壹直是中原農耕民族和西北遊牧民族沖突的最前沿(當然也是交流的窗口)。古往今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戰爭不斷。這片古老、脆弱、貧瘠的土地,承受了太多的重量和鮮血,壹次又壹次遭受著毀滅和破壞。漢武帝開國大典第二年(121年前),驃騎霍去病馳騁千裏,橫掃草原,封土司土王,降伏萬人匈奴。西漢天漢二年(99年),李陵被匈奴單於以三萬騎兵圍困,敗於單於山狹谷,屍體遍地,李陵被迫叛變求生。應天四年(1209),成吉思汗發動反夏戰爭,夷平了黑城,西夏王朝從此壹蹶不振。.....諸如此類,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死。有壹句蒙古諺語說,有女人和孩子的草原上永遠有希望,有甘甜清澈的水流過的草原永遠不會被火燒毀。

但是黑城最後還是死了,在元順帝到鄭錚期間19 (1359)。自然與元末明初的毀滅性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真正的原因是戰爭破壞了水利設施,幾百年形成的完善的水系,富饒的綠洲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尤其是明朝盛豐將軍與哈裏巴特爾之戰,值得壹提的是,這場戰爭最終改變了黑城的歷史變遷方向。

明朝洪武五年,將軍盛豐帶領他的部隊面對元軍的堅固工事。經過長時間的進攻,他不得不命令部下在弱水(黑河下遊又稱弱水)上築起數百米長的堤壩,切斷了黑城的水源,守城官兵又饑又渴,最後棄城而逃。

現代考古學家也證實了這段歷史。今天,舊河壩的廢墟是相互依存的。沙壩長約千米,寬數百米,高20余米。數百年後,大壩已經被胡楊樹和草覆蓋,它已經成為壹個固定的沙丘。明朝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也破壞了弱水和好的生態水系和水利設施,使壹大片古老的綠洲消失在沙漠中。弱水受阻後,河流被迫改道,河流由東北轉向北方,從而產生了額濟納。相反,失去了水源的黑城,漸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被死者占據,被流沙覆蓋,最後在沙漠中安靜地沈睡了近700年。

水造就了黑城的文明和輝煌,也造就了黑城周邊2500多公頃的古綠洲。然而,由於戰爭,黑城失去了水源,最終死在了沙漠中。

在邊境地區,雖然現在沒有戰爭,但今天的額濟納面臨著和700年前的黑城壹樣的處境。黑水中上遊有數不清的隱形大壩,無節制用水,浪費水資源而建。這些無形的大壩甚至比盛豐建造的大壩更可怕,更具破壞性。

黑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全長821 km,平均天然徑流量24.75億立方米,天然水資源總量28.08億立方米。由於近代黑水中上遊的經濟發展,墾殖面積擴大,牲畜和人口迅速增加,用水量驚人。漢代中遊以上地區人口只有9萬,而2002年,現在的人口高達654.38+0.25萬。同時,填海面積從40萬公頃擴大到22.3萬公頃。中上遊的工農業占用了大量的水資源,占用了綠洲的生態用水。與此同時,修建了幾座水庫,落後的設施和無節制的用水造成了大量水資源的浪費。中遊以上地區已經消耗了黑水流域94.5%的水資源,而下遊額濟納地區的用水量僅為5.5%。河水斷流時間從每年65,438+000天延長至約200天。許多泉水和沼澤消失,地下水下降,水質高度礦化,水生態系統嚴重惡化。再加上過度放牧,加速了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不可逆轉的破壞,大面積的胡楊和沼澤。達萊布以南十公裏,有壹處令人心疼的風景。十年或二十年前,這裏曾是壹片原始森林。由於缺水,胡楊樹全都死了,搖搖晃晃,面目猙獰,土地的沙漠化把壹片森林變成了“奇怪的森林”。

額濟納地區的荒漠化不僅僅是在破壞額濟納。

寒流來自西伯利亞,但近年來中國西北地區頻發的沙塵暴是從哪裏來的?根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權威報告,額濟納沙漠地區是北京、韓國、日本沙塵暴天氣的主要來源之壹。

在歷次沙塵暴襲擊中,損失最大的是甘肅、寧夏造成250多人傷亡,654.38+0.2萬頭牲畜,經濟損失5.5億元,導致交通、電力線路中斷。

土地沙漠化導致沙塵暴頻發,流沙不斷入侵綠地。不斷擴張的戈壁被推到了距離北京僅240公裏的位置。

2002年4月12日,壹場來自中國的沙塵暴席卷韓國,遮天蔽日,首爾的人們幾乎無法呼吸,還波及到了日本。

美國大使館最近發表了壹份題為“沙漠的合並與擴張”的報告。報道說,衛星圖像顯示,中國中部和北部的兩個沙漠正在不斷擴大和合並,成為橫跨內蒙古和甘肅省的大沙漠,這將進壹步破壞地球的生態系統,並嚴重阻礙全球經濟的發展。遏制沙漠化進程不僅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全世界。

隨著黑河流域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將進壹步加劇。因此,經濟發展不能只關註眼前利益,更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和高度,協調好工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的關系,節約水資源,向下遊供應壹定的水量。同時,額濟納地區要減少牲畜數量,減少過度開墾和放牧,慢慢恢復額濟納脆弱的生態平衡。

額濟納中文意思是有主的河。300多年前,土爾扈特蒙古族定居額濟納河谷時,對寬闊的河流、茂密的森林、肥沃的牧場念念不忘,如今卻成了導致西北沙塵暴的主要沙源,誰也不能不為他們惋惜。

節約每壹滴水,珍惜每壹滴水,讓清泉跨過額濟納河。流動的不只是水,是綠色,是生命,是人類明天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