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表盤的作用如下:6點位置為秒針計時,大秒針(半紅半黑)為計時秒針。12點,是它的分針(大秒針走壹圈,它走壹格)。9點鐘,是計時碼表的時針(每小時移動壹格)。
計時碼表是壹個專業名稱,其中計時碼表在古英語和拉丁語中的意思是“時間”,而graph在英語中的意思是“記錄工具”。持續顯示時間流逝的普通手表。計時碼表不壹樣。它可以任意記錄任意時間段的長度。標準計時碼表具有30分鐘或12小時的功能。表面中心的秒針通常停在零點。為了顯示時計正在行走,通常會添加壹個持續運動的小秒針。天文鐘有兩種,第壹種是只有壹個測量對象的普通天文鐘,另壹種是有兩個測量對象的兩秒指針分段天文鐘。
壹般來說,計時表根據設計分為單秒針、雙秒針、單按鈕和雙按鈕。出於表盤設計的目的,最常見的計時表是那些測量速度的計時表,比如歐米茄登月表、測量脈沖的ULYSSE NARDIN脈沖表以及天梭可以測量距離和速度的JANEIRO計時表。至於區分功能的方法,註意表盤周圍的英文字符就可以知道了,比如速度計,遙測儀,脈沖。其實操作計時碼表的方式是壹模壹樣的,區別只是在刻度上。不同的刻度所顯示的數據解釋了不同的脈動,但大多數常見的計時表仍然以測量速度為主要功能。
計時表中最常見的計算刻度系統通常位於表盤的最外圍或表殼的外環上。主要原理是:當已知某個單位距離時,比如1 km或1 miles,當壹個運動物體開始在這個距離內運動時,計時碼表的啟動功能啟動,當單位距離完成後,按下停止按鈕,這個物體的速度就是指針指示的刻度。如果標定系統設計為單圈,物體速度小於60公裏/小時,碼表無效;螺旋刻度設計的碼表,不會遇到刻在有秒表功能的手表外圈的500/400/350之類的數字,而這些物理量就是速度,單位是km/h;這個擋板叫做測速計。例如汽車在壹公裏或壹英裏的固定距離上的平均速度。以車速測量法為例。當車輛以路旁裏程標記為參考點向前移動時,它開始啟動計時器。當車輛到達下壹個裏程標誌點時,計時器停止,計時器指針停留在車速表上的位置就是車輛的速度。比如1,000平方英尺用45秒,可以換算成80公裏的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