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1906 -1926怎麽回事?

1906 -1926怎麽回事?

65438+10月1-19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 *黨組成員吳擔任大會秘書長。由於* * *產黨和國民黨的左翼代表占有很大優勢,本次大會決定進壹步貫徹聯俄、聯* * *和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對參加西山會議的右翼分子進行紀律處分。在會後成立的國民黨中央黨部中,* * *產生了黨員擔任中央書記處、組織部、宣傳部和農民部的主要領導職務,並且幾乎都掌握了這些關鍵部門的領導權。然而* * *制作方在這次發布會上也犯了錯誤。在選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時,* * *生產者做出了很大讓步。在36名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中,只有7人是黨員,甚至像戴這樣本應被開除黨籍的右翼分子也是在受到黨內紀律處分後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的。中央監察委員會12人,只有1人是黨員,右派占絕對優勢。這為蔣介石很快奪取國民黨中央的領導權打開了大門。

2月21-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確定我黨要做好北伐的各方面準備。此時,國軍正在冀魯豫與馮軍、直軍交戰。會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如果英日帝國主義和馮至軍閥反對國軍的統壹戰線勝利了,必然要進攻和推翻廣州國民政府。會議指出,從根本上解決時局問題的途徑“始終在於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勝利”。因此,“黨目前的主要政治任務,是從各方面準備廣東政府的北伐;北伐的綱領必須以解決農民問題為基礎”;北伐必經的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必須加緊群眾工作。會議同時強調,在眾多的危機面前,北方國軍的存亡將對即將到來的北伐戰爭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國軍現在能支撐北方現有的局勢,廣州政府經過幾個月的相當的準備,壹定會對北伐戰爭的勝利更有信心,會和北方的革命力量聯合起來,導致國民革命的勝利。因此,黨必須加強北方的軍事工作,以迎接廣州政府的北伐。會議還決定成立中央軍委,以加強黨的軍事工作。隨後,中央成立了軍事部。陳獨秀因病沒有出席會議。

3月12日,日本軍艦駛入大沽口掩護馮軍偷襲天津,炮轟國軍,被國軍擊退。16日,日本聯合美、英等八個帝國主義國家向北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國防工事等無理要求。來自各個帝國主義國家的20多艘軍艦聚集在大沽口,公開以武力威脅中國。

08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在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北區委和國民黨北京執行部領導下,在天安門廣場前舉行了萬余人的反帝示威遊行。會後,當壹個上千人的請願團體到達段執行政府門前時,警衛人員向人群開槍,造成47人死亡,199人受傷,造成了三·壹八慘案。3月20日,中國* * *產黨就三·壹八慘案發表致全國人民的壹封信,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打倒段,推翻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統治。天津、上海和其他地方的人們舉行集會和示威。

3月20日,蔣介石制造了中山艦事件。他在廣州實行緊急戒嚴,逮捕了海軍局代理局長和黨員制片人李之龍,監視和軟禁了大批* * *制片人,解除了省港罷工委員會工人糾察隊的武裝,包圍了蘇聯領事館,監視蘇聯顧問。當時在廣東的國民革命軍六個軍中,有五個軍的軍長與蔣介石有矛盾。在蔣介石直接指揮的第壹軍中,大多數政治骨幹都是黨員。毛澤東等人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主張以葉挺獨立團為主,發動工農群眾,團結國民黨左翼和壹切可能的力量,堅決回擊蔣介石。但* * *生產國際代表主張讓步。在妥協政策的指導下,中央接受了蔣介石的無理要求,黨員被迫退出第壹軍。毛澤東和周恩來建議把這批* * *黨員派到其他部隊去,在葉挺建立壹支獨立的革命軍,但* * *中央沒有接受這個意見。蔣介石偷襲中山艦,不僅打擊了中國* * *產黨,也打擊了汪精衛和國民黨左派,大大加強了他的政治軍事地位。他從這種誘惑中進壹步發現了* * *制作者的弱點,從而加緊了自己的反* *活動。這壹事件成為國家間關系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5月1日,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和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同時召開。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召開12天,通過了工人運動的總策略、組織問題和運用方法,以及經濟鬥爭的近期目標和步驟。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召開15天,通過了包括農民運動在中國國民革命中的地位在內的21項議案。兩會代表召開了四次聯席會議,通過了《工農大聯盟》等決議,並上書廣州國民政府開始北伐。

5月3日,農運六車間開學,9月11結束。、高、為訓政主任,為教務處主任。招收了20個省區的300多名學生,為北伐戰爭時期全國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準備了幹部。

5月15-22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譚、、蔣介石等九人在全會上聯名提出了旨在限制* * *產黨,篡奪國民黨黨權的“組織黨務”議案。蔣介石對於這個限制* * *產黨活動的提議,事先征得了鮑羅廷的同意。“整理黨務案”的主要內容是:國民黨高級黨部中擔任執行委員的* * * *產生的黨員人數,不得超過各黨部執行委員總數的三分之壹;* * *黨員不能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加入國民黨的* * *黨員生產者名單必須上交,等等。和鮑羅廷壹樣,上海的中共中央采取了妥協的態度。出席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的中共中央對是否接受“整理黨務”意見不壹。在鮑羅廷的壓力下,指導黨中央的張要求大家接受,使“整理黨務”順利通過。結果,黨員,國民黨中央黨部主任,全部辭職,變成了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成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兼軍事部長。隨後,蔣介石成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獨攬黨政軍大權。

5月20日,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和第四軍所屬的葉挺獨立團奉命作為北伐的先遣部隊進入湖南,幫助被直系軍閥打敗的湖南省國防軍第四師師長、湖南代省長唐生智支援國民政府,拉開了北伐的序幕。

6月19日,中國國民黨中央致函中國* * *產黨,提議根據“組織黨務”的規定,成立兩黨聯席會議,並任命、譚、、吳誌輝、顧為國民黨代表出席聯席會議。隨後,中共中央委派瞿秋白、譚平山、張作為中共代表出席聯席會議。

7月4日,國民黨發布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9日,國民革命軍誓言北伐。

7月7日,陳獨秀發表《論國民政府北伐》壹文,錯誤地認為北伐時機尚未成熟。他的認識受到黨內的批評和國民黨的攻擊。

7月12-18日,中國* * *產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討論了黨的組織路線、北伐戰爭中國家與人民運動的合作策略,通過了《關於中國生產黨與國民黨關系的決議》等文件。會議回顧了去年6·5438+00以來的全國政局,指出廣州三·二○事變和國民黨中央5·15會議,都是對* * *產黨的壹貫攻擊,與帝國主義軍閥的反虧運動遙相呼應。會議把過去被認為是國民黨的中間派甚至左派的蔣介石和戴壹起作為新右派的代表,進而提出了無產階級要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任務。這是壹種進步。然而,會議未能就如何與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給出正確答案。在資產階級問題上,會議雖然指出了資產階級的妥協性,但仍然過高估計了資產階級在當前中國革命中的作用,強調“沒有資產階級的有力參加,國民革命將是極其困難或危險的”。在對待資產階級問題上,雖然提出要防止右和“左”的錯誤傾向,但還是強調單方面聯合資產階級的壹面,怕鬥爭嚇退資產階級,“使革命運動流產”在北伐問題上,會議沒有看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在革命戰線內部的鬥爭,而是把重點放在北伐的領導權上,仍然把重點放在群眾運動的領導權上,忽略了軍事問題。這次會議通過的軍事運動決議認為,中國* * *產黨在北伐戰爭中只是“參與”了壹些工作,只是“進行了相當的政治宣傳”,鼓勵“進步的軍事力量”,沒有認識到黨應該直接控制軍隊,實現建立政權的任務。在農民運動問題上,會議單方面指責新出現的“各地農民運動‘左’傾,或口號提得太高,或行動太左”,從而對農民運動作出許多不適當的限制。

7月中下旬,發動大規模北伐的國民革命軍相繼攻占株洲、長沙等地。

8月,北伐軍在農民群眾的支持下,攻占了通往武漢的汀泗橋和橋,直系軍閥吳的主力全軍覆沒。北伐軍乘勝追擊,九月攻克漢口、漢陽。在這些戰鬥中,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多次戰勝強敵,為四方面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

17年9月,得到蘇中* * *生產黨援助的馮玉祥在綏遠婺源宣誓,宣布參加國民革命,隨後進軍甘肅、陜西,與北伐軍遙相呼應。

9月,毛澤東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壹文,指出“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城市工人、學生和中小商人應當起來攻擊買辦階級,直接同帝國主義、進步工人階級,特別是各革命階級的領袖打交道。但是,沒有從農村起來的農民推翻宗法封建地主階級的特權,軍閥和帝國主義勢力永遠不會從根本上崩潰。”?

10 10月10,北伐軍攻克武昌,殲滅守敵,基本消滅吳反動軍隊。

10年10月24日,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上海,中國* * *產黨領導的工人舉行了第壹次武裝起義。起義是倉促發動的,因為準備工作非常不充分,時機也非常不成熟,大部分工人也沒有真正發動起來,所以很快就失敗了。

5438年6月+10月湖南湖北爆發農村大革命。廣大農民組織起來,向非法地主、土豪劣紳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幾千年來,封建地主的特權被打得落花流水,農會成為農村唯壹的權力機構,即“壹切權力歸農會。”北伐軍占領區的工人運動也蓬勃發展。國民黨和國民革命軍軍官中的地主和資產階級對此極為敵視。他們和大批逃到城市的土豪劣紳壹起,大肆攻擊工農運動,特別是農村革命。

165438+10月22日-65438+2月16 * *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全體會議在莫斯科召開。中國* * *制片人譚平山出席,邵力子代表國民黨出席。會議集中討論了中國革命,並通過了壹項關於中國的決議。斯大林在會上就中國革命的前途發表了講話。會議在理論上對中國革命的任務、動力和前途作了壹些正確的說明,但其根本錯誤是過高地估計了國民黨的革命性質。

11北伐軍殲滅孫主力,占領九江、南昌。占據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吳、孫、張三大軍閥勢力已基本被消滅,北伐戰爭取得重大勝利。根據這壹有利形勢,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遷都武漢。65438年2月,到達武漢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和國民政府成員組成了由黨員參加的中央黨政臨時聯席會議,黨員作為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最高權力機構。蔣介石反對遷都武漢,企圖在南昌另設中央政府,並開始與帝國主義和封建買辦勢力的代表進行秘密談判,準備在北伐軍占領上海、南京時發動突然襲擊,公開反對* * *。

65438+2月中旬,中央在漢口召開專題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分析變化著的政治形勢,並據此制定黨的主要鬥爭策略。會上,陳獨秀作了政治報告,指出江西戰場勝利後,我們同國民黨的關系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和危險傾向,統壹戰線隨時隨地有破裂的危險,危及整個國民革命的前途。報告雖然也承認國民黨的右傾,承認蔣介石的言論是左的,實際行動仍然是右的,但是著重批評黨內的“左”傾,認為這是造成危機的主要原因。這種分析,壹方面誇大了黨內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壹些“左”的錯誤;另壹方面掩蓋了新右派準備背叛革命的事實,這是分裂主義危機的根源。會議根據陳獨秀的政治報告作出決議,錯誤地認為當前的主要危險是群眾運動日益勃起和向“左”傾,蔣介石因害怕群眾運動日益向右傾,“左”和“右”拉開距離,會破壞統壹戰線和危及整個民族革命運動。會議決議規定,當時黨的主要策略是:限制工農運動的發展,反對“農地歸農民所有”,以換取蔣介石的從右到左的政策;同時,幫助汪精衛取得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和群眾運動的領導地位,以制約蔣介石的軍事力量。實質上,這是相信蔣介石和汪精衛多於相信工農,以犧牲工農的根本利益來遷就蔣介石的要求。漢口特別會議沒有解決如何在迫在眉睫的危機中生存和堅持鬥爭這壹極其重要的問題,反而引導了錯誤的方向。這次會議的決定,是中央政治局和* * *國際代表聯席會議壹致同意的。這是導致大革命失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