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盡可能改變生活環境
對於人來說,環境並不能直接引導人進入積極的情緒狀態,但它的作用主要是幫助我們創造良好的情緒,這是積極情緒發生的必要場所。壹般來說,較大的空間總是對人有利的,因為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是直接相關的。通常人們不喜歡太擁擠的地方,擁擠的外部空間會導致人們的煩惱和抑郁。心理學家無法解釋心理空間和物理空間之間的微妙聯系,更多的將其歸結為動物在不侵犯對方的情況下劃分領地的本能行為。可見,人們對大海、草原或各種荒涼之地的喜愛是很有道理的。對於警察來說,沒有時間也不可能經常去這樣的地方,所以可以通過改變對環境的熟悉程度來達到類似的效果。壹般來說,清新的環境總是吸引人的。所以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通過布置環境來營造好心情。比如改變辦公室或臥室的布局,播放音樂,種植花草,都是改變環境的有效措施,有助於調節心情。
二、表情訓練法(詹姆斯·蘭格的情緒理論,日本的情緒訓練法)
第壹種方法是人會被動接受環境的影響。事實上,人們可以更主動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有這樣壹個新聞,日本人很會做生意,這是舉世公認的。但由於日本人東方色彩濃厚,做生意時不愛表露感情,尤其不愛笑。所以日本人在談生意的時候會覺得壓抑,刻板。因為日本人的主要貿易夥伴大多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兩種文化之間往往會產生沖突。日本壹家公司的老板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在生意上的感受,特意訓練員工在下班前半小時微笑。具體做法是給每人壹根筷子,橫著咬在嘴裏,固定好面部表情,拿出來。這個時候人的面部基本保持微笑狀態,然後發出聲音,就像在笑壹樣。
這種看似荒謬的做法是基於心理學研究的。這類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情緒引起身體的反應,還是身體的反應引起情緒的變化?換句話說,人是因為哭而哭,還是因為傷心而哭;妳害怕得發抖,還是害怕得發抖?壹般來說,人們認為情緒引起人的反應。換句話說,人難過的時候會哭,害怕的時候會發抖。但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完全如此。相反,人會因為哭而擔心,會因為顫抖而害怕。也就是說,人的情緒是可以由行為引發的。根據這種觀點。人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行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日本人面部表情的練習就充分利用了這種觀點。
壹個最常見的研究證明,當妳生氣的時候,妳可以找壹面鏡子,試著對著鏡子微笑。幾分鐘後,妳的心情會變好。不信,妳可以回家試試。
第三,改變對事物的認識來調節情緒。
對事物的理解不同,會導致情緒的巨大差異。比如公務員被領導批評,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人認為領導的批評是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讓他更進步;有人認為領導故意為難他,讓他難堪。正是因為這些認識上的差異,人們才會有不同的情緒。比如前壹類公務員會覺得和領導更親密,後壹類公務員會對領導產生厭惡甚至反對的情緒。所以心情的變化有時候取決於人對事物的看法。
美國心理學家愛麗絲提出了這壹觀點。他認為人類情感的產生是壹個叫做ABC的過程。a指的是激活事件,B指的是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後產生的信念,即他對這個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對個體情緒和行為的考慮。壹般認為是A導致了C,而愛麗絲認為A是C的間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換句話說,人們對事物的不同看法會導致不同的行為和情緒。所以當我們被情緒困擾的時候,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認識,改變對事物的看法來調節情緒,達到調節情緒的效果。
失落-打擊-快樂-冷靜-然後失落-再次打擊-再次快樂-冷靜
什麽是情緒訓練?訓練壹般意味著什麽?情緒是指由不同的想法引起的各種情緒變化,如快樂、憤怒、悲傷、恐懼、嫉妒等。情緒訓練能讓人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它是壹種自制力,善於調制和調節情緒,能恰當地化解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樂觀的心態和幽默的情趣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
這個有專門的情商培訓課程。
積極情緒訓練的內容是什麽?理性情緒療法也叫理性復合療法[1]。其基礎理論主要是ABC理論。在ABC理論模型中,A指誘發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壹個誘發性事件後相應的信念,即他對這個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緒和行為結果。壹般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是由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論指出誘發事件A只是情緒和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事件的信念、看法和認識,才是人們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人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與人對事物的想法和看法有關。在這些思想和觀點的背後,是人們對壹類事物的相同看法,這就是信仰。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另壹方面,不合理的信念會導致不恰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堅持壹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最終會導致情緒障礙。因為情緒是由人的思維和信念引起的,埃利斯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他認為,當人們陷入情緒障礙時,他們會讓自己不開心。他們自己選擇了這樣壹個情感取向。但需要強調的是,理性情緒療法壹般不反對人有負面情緒。比如失敗、感到懊惱、感到沮喪是壹種恰當的情緒反應,而沮喪、抑郁就是所謂的不恰當的情緒反應。
理性情緒療法的治療步驟:1。向尋求治療的人指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信仰不合理;幫助他們弄清楚為什麽會變成這樣,怎麽發展到現在的狀態,理清不合理的信念和他們情緒困擾的關系。這壹步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向尋求者介紹ABC理論的基本原理。2.向尋求者指出,他們的情緒困擾持續至今,不是因為早年生活的影響,而是因為自己不合理的信仰。為此,他們應該對自己負責。3.通過基於非理性信念反證方法的治療技術,幫助尋求者認識到自己信念的非理性,進而放棄這些非理性信念,幫助尋求者產生壹些認知層面的變化。這是治療中最重要的部分。4.不僅要幫助尋求者認識和放棄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而且,我們應該從改變他們常見的非理性信念入手,幫助他們學會用合理的思維模式來代表非理性的思維模式,以免再次成為非理性信念的受害者。壹旦完成這四個步驟,非理性信念以及由此帶來的情緒困擾和障礙很快就會被消除,尋求治療的人會用更合理的思維模式來代表非理性的思維模式,從而少受非理性信念的困擾。在理性情緒治療的整個過程中,與非理性信念爭論的方法壹直是幫助那些尋求治療的人。
運算符模式
(1)找出讓妳感到極度緊張的誘發事件(a),如當眾講話、考試、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等。(2)分析並挖掘出自己對誘發事件的解釋、評論和看法,也就是由它們引起的信念(b),從理性的角度審視這些信念,並探究這些信念與張力(c)之間的關系。就是因為妳有不合理的信念,所以妳要為這種偏頗的思維方式負責。(3)拓展自己的思考角度,與自己不合理的信念爭辯。(d)動搖並最終放棄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學會用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妳也可以通過與他人討論或實際驗證來幫助自己改變思維方式。(4)隨著不合理信念的消除,異常緊張情緒開始減少或消除,從而產生更合理、更積極的行為。行為帶來的正面效應促進了合理信念的鞏固和情緒的放松。最後,個體通過情緒和行為的成功轉化,從根本上建立了合理的思維方式,不再被異常緊張(E)所困擾。
如何訓練控制情緒的能力?個人感覺以下方法不錯
1加強理性,讀哲學散文書籍。
2培養情操。多聽音樂,
3、可以改變動作,比如唱歌跳舞等。
4.註意力轉移法,嘗試做其他事情,把註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洗衣服,做飯,打遊戲。
為什麽放松訓練可以調節情緒沖動?情緒其實是最無力的情緒,也是最具破壞性的情緒。很多人壹沖動就會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因此,應該采取壹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制他們的沖動情緒。(1)首先調動自己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遇到強烈的情緒時,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迅速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采取“拖延戰術”來表達情緒或消除沖動,盡量不陷入沖動、魯莽、單純的被動局面。比如,當妳被別人諷刺、嘲笑的時候,如果妳怒不可遏,反唇相譏,很可能會引起雙方的爭執,而且火氣越來越大,自然無濟於事。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妳能提醒自己冷靜下來,采取理性的對策,比如以沈默為武器,或者三言兩語表達自己受到傷害,指責對方無聊,對方就會覺得尷尬。(2)運用暗示,轉移註意力。讓妳生氣的事情通常會觸及妳的尊嚴或切身利益,所以很難壹下子平靜下來。所以,當妳覺得自己情緒很激動,控制不住的時候,可以采取提示暗示、轉移註意力等方法來放松自己,鼓勵自己克制自己的沖動。口頭暗示,比如“不要成為沖動的受害者”,“回頭再來處理這個,沒什麽大不了的”,或者換點簡單的,或者去壹個安靜平和的環境,都是有效的。人的情緒往往只需要幾秒鐘或幾分鐘就能平復下來。但如果不良情緒不能及時轉移,就會更加強烈。比如,擔心的人越想自己的擔心,就越覺得自己有很多理由擔心;生氣的人越想生氣的事情,就越覺得自己應該生氣。根據現代生理學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滿、憤怒、悲傷時,會向大腦傳遞不愉快的信息,逐漸形成神經系統的暫時性,形成優勢中樞,越想越鞏固。如果妳立即轉移,想快樂的事情,把快樂的信息發送到大腦,努力建立快樂的興奮中樞,妳就會有效地抵制和避免不良情緒。(3)冷靜下來後,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遇到沖突、矛盾、不順心的事情,不能只是逃避,還必須學會如何處理矛盾。壹般采取以下步驟:①沖突的主要原因是什麽?雙方分歧的關鍵是什麽?②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有哪些?③有哪些解決方案是沖突壹方無法接受的?④哪些解決方案是沖突雙方都能接受的?⑤找到最佳方案,采取行動,逐步積累經驗。比如小明這幾天心情不好。原來他和父親因為踢球發生了矛盾:父親要他放棄自己喜歡的足球,專心學習;小明本人對足球有著濃厚的興趣,不願意放棄馳騁球場。明確了產生分歧的原因後,有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以下四種方案:①放棄足球訓練,專心學習;(2)放棄足球訓練,不專心學習;③堅持足球訓練,影響學習;④合理安排時間,既堅持足球訓練,又兼顧學習。其中第二、第三個方案沒有父親見證,第壹、第二個方案小明不願意接受。既然第四個方案雙方都能接受,我不妨試試。(4)平時可以進行壹些針對性的訓練,培養自己的耐心。可以選擇幾件需要靜心、細心、耐心的事情,比如練習書法、繪畫、精美的手工藝品等。,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既陶冶了自己的性情,也豐富了自己的業余生活。中學生年輕,熱情,充滿理想,充滿朝氣。這是壹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時期;這是內心世界不輕易顯露的時期;這是壹個性和依賴並存的時期;這也是壹個思維簡單,少有保守思想,有進取精神的時期;同時也是情緒應對方式的時期,容易走極端,容易出現心理疾病。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中學生走向成熟和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礎。
如何訓練孩子表達情緒的主要問題可能是表達能力不夠。
會有不耐煩,
有必要培養耐心,
父母也是。
什麽是初級情緒,什麽是次級情緒?心理學上有兩個概念,區分不同的煩惱。壹個是初級情緒,壹個是次級情緒。初級情緒是指最初的、基本的內心情緒反應。次要情緒是對原始情緒反應的後續情緒反應。比如陳邇冬,壹個他心目中不太好的女人離開了,他的初級情緒反應是失望,然後他受到了傷害,但很快這種情緒就下意識地轉化成了憤怒——這是壹種次級情緒反應。最後,原來的失望也沒有感覺到。初級情緒和次級情緒的關系揭示了情緒的壹個秘密:即壹種情緒導致另壹種情緒,不斷的發展會形成不同個體非常復雜的情緒特征。於是就形成了心理學上所謂的“廣泛性焦慮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煩惱是壹種復雜的現象。它可能成為菩提,也可能成為毒藥,就看我們對它的智慧的分析和理解了。很多負面情緒,比如憤怒、悲傷,不壹定是毒藥。有時候它們很有實用價值,壓制它們會制造更多的麻煩。重要的是,情緒往往會向我們傳達壹些重要的信息,而我們卻未能理解它的含義。情緒調節的秘密在於自我與心靈永無止境的對話。它不僅有助於消除煩惱,也是通往幸福的堅實途徑。
第壹種:改變處理信息的方法,類似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情況。情緒可以說是像天氣壹樣短暫的表達。當這種狀態產生後,我們可以通過產生當前情緒的前因後果來暫時改變自己的情緒。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是我們接受了外界的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從而產生了現在的情緒。所以,如果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緒,可以說是處理這些信息的方法不正確。改變情緒的第二種方法是改變身體內外的感受。情緒伴隨著身體的表現,兩者之間有聯系。所以,改變身體內外的表現,也能對情緒產生作用。比如運動和跑步,飲食和保健。跑步可以帶動身體內外的狀態,那種狀態可以讓人充滿力量和氣勢,從而掩蓋和替代負面情緒。食療中改變心情的內法,其實應該屬於改變人的情緒,就像吃喜歡的食物會讓人心情愉悅壹樣。)第三種改變心情的方法:改變時間和空間。既然身邊的信息產生情緒,那麽我們就可以通過改變身邊的信息來改變自己的情緒。就像換了工作去公園感受花香。因為情緒相對於情緒是壹種短暫的表達,可以通過當時的壹些變化來改變。但是,如果壹個人的整體情感態度是消極的、負面的,就應該從根本上、長期地改變。這就跟治標不治本的概念壹樣。只知道改變心情,未必能改變人生。如果妳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情感態度,妳的情緒會得到很大的影響和改善。對於現代中國社會的浮躁,很多人不關註壹個簡單的改變情緒的思維方式:1。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有什麽好處和壞處?還有比這更好的嗎?我要怎麽做才能得到我沒有得到的利益,什麽時候可以開始做?
如何訓練孩子的情緒,感知孩子的情緒?
其實我們說孩子的情緒不會表現出來,他肯定會有壹些外在的表現,所以這是妳要善於觀察的。也許有的人會表現在臉上,有的人不會表現在臉上,但他壹定會表現在行為上。
解釋孩子的情緒。
首先,和他坐在同壹高度,深呼吸,放松自己,集中註意力。妳的專註讓妳的孩子知道妳認真對待他的事情,願意花時間在上面。然後我們開始幫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