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青團的傳說
清明節吃青團的傳說(1)
傳說有壹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擊,附近壹位農民挺身相助,將陳太平偽裝成農民,和他壹起耕地。陳太平沒有被抓住,清兵並沒有就此罷休,於是他們加派士兵在村子裏設崗,每個出村的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把食物帶到陳太平。
回家後,當農夫正在考慮帶什麽去陳太平時,他走了出去,踩在壹叢蒿草上滑倒了。當他起床時,他看到他的手和膝蓋都染上了綠色。他馬上打理起來,趕緊摘了些艾草回家,洗幹凈,煮開,榨成糯米粉,做成粽子。然後把綠色的餃子放在草叢裏,和村口的哨兵混在壹起。
陳太平吃了這個綠色的球,感覺又香又糯又不粘。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所,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命令太平軍學做青年團,以自衛抗敵。吃團子的習俗流傳開來。
清明節吃青團傳說2
《浙江省臺州地區椒江市故事卷》中有這樣壹個傳說。
從前,有壹個名叫金蘭的年輕人。父親去世後,他靠母親在家紡紗織布為生。金蘭從小就驕縱懶惰,甚至打罵母親。但朝廷下令,棄地要處死,他只好硬著頭皮去祖田裏幹活。
金蘭偶然看到壹只母羊在野外哺育壹只小羊,突然意識到她決心報答母親的恩情。當他媽媽提著竹籃過來送飯時,他主動迎了上去。母親誤以為自己送飯遲到了,兒子要打她罵她,無法釋懷,縱身跳入池塘。金蘭立即跳進池塘,但只碰到了壹塊木板。他把板子帶回家,放在大廳前面。據說牌位就是這麽來的。
為了紀念母親,他把母親放米筐的地方長的雜草撿了回來,做成苦餅。故事還說,這壹天是年輕人清醒理智的日子,所以稱之為清明。而且每年清明,他都會帶著苦餅到池塘邊的路邊祭拜。後人稱之為上墳。
清明有哪些傳統習俗?
1,祭祖掃墓
清明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在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根據當地的習俗,帶著水果,食物,紙錢和其他物品到墓地,在墓地前放置供品,焚燒紙錢,在墳墓上添加壹些新土,然後在墳墓前磕頭膜拜。
2.折柳送別
柳樹是春天的象征。搖曳在春風的柳樹總能給人壹種繁榮和活力的感覺。自漢代以來,人們逐漸形成了折柳送別的習俗,以此來祝願彼此平安。因為“柳”和“留”諧音,所以也取了舍不得的意思,盡量留著。同時,要離開的親友就像外地的柳枝,能迅速生根發芽,到處存活,都寄托著對親友的美好祝願。
第三步:搖擺
清明節蕩秋千的習俗歷史悠久,比較古老。它最初被稱為錢球,後來為了避免壹些禁忌,它被改為秋千。最早的秋千通常是用樹枝做的,然後用絲帶系住。後來逐漸發展成用兩根繩子和踏板做成的秋千。蕩秋千的習俗流傳至今,深受人們喜愛。它不僅能鍛煉妳的身體,還能鍛煉妳的勇氣。
4.拔河比賽
拔河起源於春秋末期,最初流行於軍隊中。當時叫“拉鉤”、“強鉤”,後來流傳到民間,到了唐代叫“拔河”。拔河就是雙方人數相等,拉壹根粗繩子,把對方拉出河界,就算贏了。唐玄宗年間,清明節期間舉行大型拔河比賽,並逐漸演變成清明節的民俗。
5.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動,起源於戰國時期。蹴鞠指的是壹種古老的橡膠球,其球面由皮革制成,並填充有羽毛。蹴鞠是古代清明節非常流行的遊戲。到了漢朝,蹴鞠已經成為壹項非常專門的運動。唐宋時期,蹴鞠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也成為壹項大型活動。在法庭上,經常有數百人參與。《水滸傳》中的高俅是蹴鞠高手。正是由於他高超的技藝,他贏得了宋徽宗的賞識,並壹步步走上了頂峰。
6.去郊遊
去郊遊也叫春遊。古代也叫探春、尋春等。清明時節,春回大地,陽光明媚,萬物復蘇,大地生機勃勃,正是踏青的好時節。踏青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風最為盛行,並代代相傳。
7.吃雞蛋
清明節吃雞蛋的習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古人把蛋、鴨蛋、鳥蛋等各種蛋煮熟,塗上各種顏色,稱為“彩蛋”。他們把這些五顏六色的雞蛋扔到河裏,順著河水沖下去,下遊的人都搶著要,以為吃了就能生孩子。
後來,人們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征著家人團聚。還有壹種民間傳說,清明節吃了雞蛋,他的身體壹年四季都會好的,就像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壹樣,都是節日食品。
8.吃發糕
在清明節期間,人們喜歡吃蒸餅,這是由糯米磨成米漿,然後蒸熟制成的。蒸糕很多重要的是好吃不好吃,而是蒸不蒸,用來寄托自己“發財”“崛起”的美好願望。
9.吃青年團
青團是江南的小吃,也是清明節最喜慶的食品。是清明節前後才有的壹種艾草。它是用糯米粉和湯汁混合做成的餃子。因餃子呈鮮綠色,故名青團。
10,兒女公婆互送麻。
在浙江省的壹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子女和親戚互送麻片的習俗。在古代,男女結婚後,往往要過很久才正式結婚,也是為了方便雙方互相考察。畢竟,結婚是人生中的壹件大事。兒女公婆互送麻片,是婚前的壹種禮儀。男方通常在清明節前給女方送麻片,表示下壹個清明節就要來迎娶新婚妻子。女兒出嫁後,女方家的父母會在清明節前給男方家送去壹份點心,意思是祝小兩口生活美滿、甜絲絲、幸福。
清明節的象征意義。
1,清明節是壹個緬懷逝者生命,激勵現有生命,紀念身邊逝去親人,感謝祖先賜予我們生命的節日。如何通過我們現有的生活延續過去的生活,用過去的生活啟發今天的生活。緬懷的意義不僅僅是對親人的思念,更是壹種民族習俗,壹個種族的繁衍儀式。我們壹年壹度的為親人掃墓是壹種儀式,是祭祖報恩理念的延續。
2.清明節仍然是壹個“活力的節日”,迎接和擴大大自然的活力。當大自然在清明節到來時,它充滿了生機。種樹意味著古人擴展了大自然的活力。古代有“插柳為春”的習俗。去郊遊是為了珍惜大自然的生機,去大自然,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打蹴鞠,蕩秋千,拔河等等,迎接大自然生機的到來。
3.清明節融合了古代的寒食節。冷食是壹種自然的節奏,再加上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就是中國很多傳說和人物的傳統節日,大部分是由自然節日轉化而來的。從自然到人文,“感受自然節奏,富有人文精神”。
清明節吃青團傳說相關文章:
★清明節吃團子的寓意和由來2021
★清明節吃清明果的傳說簡介。
★清明節吃青團子的由來及註意事項。
★為什麽清明節要吃團圓飯?
★為什麽清明節要吃團圓飯?
★清明節吃青年團作文。
★為什麽清明節生氣要吃綠球?
★清明節吃團圓飯有什麽寓意?
★清明傳說故事
★為什麽清明節要吃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