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及代表作品:
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更是聞名遐邇。
2.新印象主義,或稱新印象主義,是繼印象主義之後的法國美術流派。19的80年代後期,壹群深受印象派影響的畫家掀起了壹場技術革新。他們不是用輪廓線來劃分圖像,而是用點狀的筆觸,通過科學的光與色法則的並置,在觀看者的視覺中混合出無數個小色點,從而形成壹個由色點組成的圖像。
新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壹保羅·西格納克在他的《從E?德拉克洛瓦對新印象主義(1899)定義新印象主義說:“他們是從1886開始發展分離主義的技術的人,分離主義用顏色和色彩混合光來表達他們的意圖。”分色技術的目的是利用光學原理將純色小塊地排列在畫布上,從而獲得比在畫板上混色更高的亮度。所以新印象主義也叫點彩派。
新印象主義的理論主要包括:①色彩分割理論和分割方法。(2)提倡色彩和線條表達與情感特征相結合。新印象主義不僅是壹些印象主義技法與科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也是從印象主義(帶有直覺和經驗的現實主義)向古典主義(強調規律、理論和秩序)的轉變。代表人物有喬治·修拉、保羅·西格納克、卡米爾·畢沙羅、m·奧斯、h-e·克羅斯等。
新印象主義的倡導者是喬治·修拉,他的代表作是《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5),發展其理論的畫家是保羅·西格納克(1863-1935)。修拉死後,西內克成為新印象主義的領袖。他用長方形的筆觸描繪了巴黎的城市風光和鄉村風光,尤其是許多水景。雖然仍然使用純色,但畫面活潑,與修拉的古典風格不同。西內克還將他和修拉的理論寫成專著《從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義》,總結了從法國浪漫主義到印象主義再到新印象主義的實踐和理論。
20世紀後不久,立體主義興起,新印象主義首當其沖被擊敗。
3.野獸派是20世紀最早的新藝術象征主義畫派。特點是色彩運用狂野,視覺沖擊力強,往往給人壹種非理性的感覺。1905年,以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為首的壹批青年畫家在巴黎秋季沙龍上展出了他們大膽的作品,畫面簡潔,色彩明快,震驚了畫壇。人們驚呼:“真是禽獸!”從此,畫壇出現了壹個新的野獸派。
法國象征主義畫家古斯塔夫·莫羅在壹定程度上成為野獸派的先驅。他鼓勵他的學生不要遵循程式化的繪畫方法,而是根據自己的想象來繪畫。馬蒂斯是他的得意弟子。
野獸派的領袖馬蒂斯和安德烈·德隆都是莫羅的學生。他們吸收了來自非洲、波利尼西亞和中南美洲的原始藝術表現手法,將朱紅、翠綠色、天藍色、淺黃等醒目的不和諧色彩與筆觸、大膽的構圖模式相結合,使色彩達到了新的強度。
野獸派把梵高和高更的畫推向了極致,用生硬的線條和大膽的色彩表達強烈的感情,色彩成為畫面的主題,不再註重透視和明暗關系。
馬蒂斯的代表作是舞蹈系列。
4.現代西方藝術史上的壹場運動和壹個流派..又譯立體主義,1908始於法國。畢加索的油畫《彈曼陀林的女孩》(1910)被認為是含有立體主義的作品。立體主義繪畫方法的出現經歷了壹個醞釀過程。20世紀初,巴黎繪畫非常活躍。在後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之後,年輕藝術家普遍關心的是如何在快速變化的工業社會中創新形式來表達人們內心的情感和心理。法國、德國、意大利和俄羅斯都出現了新的學校。在法國,繼野獸主義興起之後,又壹批作家和藝術家經常在蒙馬特的“移動洗衣房”聚會。與會者包括畢加索、布拉克、洛朗森、阿波利奈爾、薩蒙、勒納爾、格裏斯、萊格等。他們賦予了分析立體主義以秩序和規則,從而推動了立體主義向更加抽象和主觀的方向發展。從1912開始,畢加索等人進行了全面的立體主義實驗。在解析立體主義破碎透明的結構中,依然有強烈的光線和空間感。畫家將不同狀態、不同視點觀察到的物體集中在壹個平面上,產生整體的體驗效果。綜合立體主義不再從解剖和分析某壹個物體開始,而是通過組合多種不同的材料來創造新的母題,並試圖通過物理拼貼的方式使藝術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實。
代表畫家有畢加索、萊澤爾、布拉克、葛蘭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