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這段話清楚地重新開啟了我的余生。

這段話清楚地重新開啟了我的余生。

如果我們選擇了壹個最能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的職業,那麽這個負擔就無法壓倒我們,因為它是奉獻給人類的。那時,我們感受到的不是貧窮、有限和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是無聲的,但它會永遠存在,發揮作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會流淚。

這是馬克思中學畢業論文的最後壹段。三年前,壹個偶然的機會,我從中國人民大學的王向明教授那裏第壹次聽到這個消息。

那時候,我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掙紮。壹方面,我秉持的工作原則在現實面前總是受挫。另壹方面,有些執著於貧窮、有限、自私樂趣的人,卻壹帆風順。我不能向左做任何事,向右扭曲我的靈魂。同時還要面對枯燥的工作,家庭瑣事,社會上各種離奇事件的沖擊。五年來我壹直承受著這樣的撕裂和壓力,不得不坦然處之,得心應手,讓自己頹廢到近乎抑郁。

就在我人生到了壹個臨界點的時候,偶然看到了上面這句話。就是從這個臨界點開始,我清晰明了地重新開啟了我的余生。

溫超刀,妳晚上可以死了!

從起點出發,開始探索馬克思的壹生,了解這位影響全人類解放進程的千年思想家的心路歷程,把自己從崩潰的邊緣,從即將屈服於現實的對立道路上拉了回來。

方向錯了,停就是止損,退就是進步。

在普通人看來,馬克思選擇的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事業,簡直太不值了。他壹生顛沛流離,衣食無著,甚至面臨入獄的危險。甚至他的三個孩子都死得早。

因為馬克思全神貫註寫《資本論》,所以他不能申請工作,馬克思壹家的生活往往非常困難。貧窮幾乎要了馬克思和他家人的命。就在馬克思處境十分困難的時候,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通過壹名官員找到馬克思,請他為普魯士官方報紙《普魯士國家公報》寫壹篇關於金融問題的文章。馬克思堅決拒絕了這種“合作”。此外,世界巨頭飛利浦的創始人還有馬克思的月經索菲亞和他的叔叔菲利普。可見,馬克思選擇壹份衣食無憂的工作不是問題。

但是,馬克思宣稱:“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去實現我的目標,不允許我被資產階級社會變成賺錢機器。”

幸福是每個人的追求,包括馬克思。

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大相徑庭,都被自己的價值觀所驅使,都認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是真正的幸福。

馬克思曾說:“思考壹切。”它還必須包括對幸福的思考。

人類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歸納為幾種類型。壹是吃喝等基本生理需求;二是詩詞歌賦等藝術帶來的快樂;三、自我追求、愛與被愛帶來的快樂;第四,實現人生價值,改造社會,改變世界,幫助更多人所帶來的快樂。每種類型中都有物質和精神的成分,但顯然,以上兩種成分在這四種幸福中所占的比例存在顯著差異。有些人壹輩子也體會不到、體會不到更高層次的幸福,因為每前進壹步,都需要比資本搏殺、勾心鬥角、極端得勢更多的刻苦學習、思考和實踐,這就是哲學的魅力。

馬克思的墓誌銘是這樣的:各地工人聯合起來。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了世界,關鍵是如何去改變它。(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是改變世界。)

毛澤東的理想是:讓全中國的娃娃都上學,全中國的農民都有地,工人不被剝削,建立壹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國家。

改變世界很難。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能力。但是,改變世界的機會是沒有個體差異的,任何人都可以擁有。提高自己的工作質量,爭取家人的幸福,為企業的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都屬於改變世界的範疇。只要站在人類幸福、人民幸福、企業發展、家庭幸福的立場出發,那麽無論付出多少,都不會被淹沒,奮鬥的動力會源源不斷,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層出不窮。當我們分門別類地在改變世界中發揮作用的時候,也就是當我們自己的幸福到來的時候,我們的幸福可能不屬於幾百人,甚至幾千人。

當我們的目標是讓家人幸福時,曾經是老大難問題的雜亂家務,就會變成愉悅身心的享受。當我們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問題的時候,妳會發現,我們所有的同事都變得可愛起來,之前工作中的很多矛盾瞬間消失了。越來越多的正能量會團結在我們周圍,我們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也會在不經意間來個U型反轉。

有的人並不富有,卻很富有;很辛苦,但是沒有痛苦;倒黴,但是很開心;因為他們有愛心,願意為所愛的人付出壹切,即使他不壹定認識這些人。所以有些人,盡管很努力,卻能從眼神中感受到明顯的快樂和滿足。

有些人很富有,但很貧窮;很悠閑,但是很壓抑;我是幸運的,但我品嘗不到幸福;因為他們缺乏愛,包括他們錯位的愛是如此的有限,自私,可憐,更何況別人。所以,有些人雖然擁有堆積如山的財富,卻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甚至走向了死胡同。

哲學家的思想往往是相通的。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這裏的道是客觀規律,講道理就是順應客觀規律。從為人類(或大或小)的幸福而工作的立場來看,這種創造性必然會使壹切受益。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三大靈魂之壹。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如何契合和發揚馬克思的人的立場。毛澤東曾經說過:“我讀過* * *生產黨的宣言不下壹百遍。遇到問題就看馬克思的* * *生產黨宣言。有時候只看壹兩段,有時候看整篇。每次看完都有新的靈感。”

這些規律目前還不能被所有人理解和應用,但不管理解與否,也不管能不能真切感受到,它們都在為所有人發揮作用,並將永遠存在。面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者的骨灰,理解和運用這些規律的人會流下高尚的眼淚。

大部分人的幸福是拿來比較的,比較的標準大多是基於物質指標——金錢,權力,或者金錢和權力的結合。但也有壹種少數人的幸福,是用價值來衡量的,是對群體的價值。幸福的兩個標準是背道而馳的,持不同標準的人的價值觀當然是不相容的。人是價值觀的載體,人體之間並不矛盾。矛盾的根源其實在於價值觀。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想起另壹位名人馬和他的某某金西裝,以及另壹位名人任和他的華為集團。華為和阿裏現在都是國際領先的集團,壹個是世界級的移動終端企業,壹個是移動支付行業的巨頭。表面上看都是資產雄厚的民營企業,但這兩家企業最深層的企業文化卻截然相反。華為靠技術成長,阿裏靠資本發財;壹個是瞄準如何提升核心價值,壹個是走上資本掠奪之路;壹種是永遠服務客戶,壹種是初期面對客戶,長大後突然轉身。阿裏曾經信誓旦旦要收購華為,但是目光短淺的阿裏除了羨慕華為的有形資產之外,還準備收購別人的無形資產嗎?妳定價了嗎?妳確定妳買得起嗎?

除了大企業,小企業甚至個人也不得不順應規律和潮流,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中國人很聰明,但與此同時,聰明的悲劇越演越烈。我們身邊的很多同事甚至領導,以他們的智商,本來只要稍微改變壹下自己的位置,憑借“無所事事”的計算能力,就可以拓展出無限的發展空間,達到自己夢想的生活品質。然而,可悲而殘酷的現實是,很多人聰明卻不明智地為自己築起了壹道除了自己沒人能攻破的堅固屏障。壹切從自己的得失出發,卻恰恰束縛了自己的潛在生產力。

我們再來看看馬克思的另壹句名言:“目標永遠不變。”

他告訴我們,無論任何勞動,任何職業,只要目標不變,不懈的奮鬥終將收獲價值。這裏不談收獲成功,因為目前人們心目中的成功幾乎等同於純粹的金錢,而忽略了價值決定價格的鐵律,這使得很多渴望成功的人要麽奔著速度跑,要麽越跑越快,跑錯了方向。

很多人決心用“最低付出,最高收益”的“捷徑”理論來指導自己的人生方向,從來沒有停下來思考過片刻。當自己的欲望無法達成時,不在理論上修正自己,而是盡力去挖掘錯誤的理論,壹騎絕塵。

在之前的工作生活中,我曾經滿腦子都是別人的缺點。我已經盡力了,但是客戶太挑剔太善變,同事不思進取,家人總是給自己增加負擔,整個世界都是灰色的;比起那些自認為不如自己的競爭對手,留給他們的只有不平衡和掙紮。

看到馬克思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讓我默默地意識到,世界就在那裏,不會按照我們的預期理想化地改變。與其不切實際地浪費自己的時間等待別人的改變,不如現實地重新審視自己,做自己時間的主人和老板,壹日三省。先改變自己,用改變後的自己改變世界。

轉變觀念,為人民服務,而不是指望被人民服務;行動起來,讓妳的生活充滿苦心研究和奮鬥。

好的東西應該也必須分享。希望大家可以用這段話,清晰明了地重新開啟自己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