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自稱的字典

自稱的字典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稱皇帝為“國”,這是因為在古代,諸侯稱為“國”,大夫稱為“家”,所以人們以“國”作為國家的總稱,皇帝是國家的化身,所以稱皇帝為“國”,晉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沿用這壹稱謂。

唐朝(公元618 ~ 907年)皇帝被稱為“聖人”,在宮中被稱為“宅家”,所以被稱為“宅家”,是因為皇權至上,“天下為他家,天下為他家”。

宋代(960-1127)稱皇帝為殿祖。例如,宋神宗被稱為“神的祖先”,宋仁宗被稱為“人苗”。還有“官”“官”,意思是“五帝在上,三王在下”。

此外,對皇帝還有其他的別稱,如、陛下、皇帝、商、、成禹、車賈、賈、萬歲、萬歲爺、聖人、(北朝)、郎主(遼、金)等。,還有根據年號給皇帝起的別稱。

我國最早的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釋》說:“我身也。”在先秦時代,“我”是第壹人稱代詞。不分等級,每個人都可以稱自己為“我”。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與嬴政統壹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我。”從此,普通人不能自稱“我”。

《現代漢語詞典》對“我”的解釋是:“秦以前的意思是“我的”或“我”,自秦始皇以來,壹直致力於為皇帝。”然而,這裏有兩點需要說明:

第壹,“我”作為第壹人稱代詞,不等於先秦時期的“於”、“吾”、“我”等第壹人稱代詞。正如顧頡剛先生和劉啟貴先生在《論校對與翻譯》中指出:“我——甲骨文只使用單數第壹人稱所有格,即‘我的’。”如《舒順殿》:“妳為我擔憂。”意思是:“妳是我掌管山澤的官員。”《達丁羽》(青銅器銘文):“不可廢我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指示。”《離騷》:“吾皇考伯雍。”我父親的名字叫博勇。"

有人可能會說,《尚書·唐史》裏有“我不會食言”這句話。意思是:“我不能信守諾言。”許慎在《說文·周部》中解釋“我”:“我也”。這些不都證明了先秦的“我”也可以等同於後世的“於”、“我”、“我”嗎?我們認為此本《尚書·唐史》並非原作,必然會被後人證偽。秦火之後,僅憑西漢儒生的口述,就很有可能給漢朝打上印記。許慎是東漢人,對先秦的含義理解就更難了。

第二,“我”字從秦始皇開始就是皇帝專用詞。這是壹種常見的情況,但有壹種特殊情況,那就是如果至尊太後也可以自稱“我”。如《後漢書·商紂誌》:“太後曰:‘今皇帝小小年紀,正有悔意,我將輔佐其聽政。"

我是壹個沒什麽美德的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更復雜。在古代,諸侯可以卑微如寡婦。《左傳》曰:“請以子為師。我就算死了也無怨無悔。”《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邀十五城為吾寶,可予乎?”鄒忌諷刺齊王曰:“齊王曰:‘好。’下令:‘官民能刺我臉者,賞之。’”古代士大夫也自稱“我”。《世說新語》:“在燕國丈夫會議上,郭氏家族與燕國丈夫裴夏談話,據說所有的人都說:‘妳們這壹代人不應該做妳們的女婿,妳們會被我丈夫所困。”古代諸侯的妻子們也自稱是我,“詩?泰豐:“妳欠我人情,我就守寡。”這是衛莊公的妻子莊江打來的電話。唐朝以後,只有皇帝才能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