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之後的壹些學者將“憂天”引申到政治生活中,以示對國家大事的關心,意為“眾人皆醉,我獨醒”。
比如李白《傅亮吟》中的“天不誠,齊國無慮”,只是比喻憂國憂民,被排擠;
在文天祥的《去闕》中,也有“欲以勇氣填海,卻以辛酸憂天”的說法。在南宋的關鍵時刻,他用“精衛填海”的傳說和“杞人憂天”的寓言表達了力挽狂瀾的決心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