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王翹散文《懲罰壓抑的感覺》的註釋與翻譯

王翹散文《懲罰壓抑的感覺》的註釋與翻譯

王翹散文《懲罰壓抑的感覺》的註釋與翻譯

老子有句話:“專氣導柔。”但是憤怒和欲望才是出路。《易經》教導:“懲罰被壓抑的欲望”。戒貪無明,滅佛三毒。不懂,就是空的。所有的貪婪都是欲望的障礙。吹心生怒,如火壹般兇猛。不要擔心過去,和災難。刑罰是窒,是由節欲決定的。當妳有智慧的時候,妳就會出生。當妳移動的時候,妳會壹直保持安靜。叫性學(11),叫神作。修之則吉,違之則兇。

給…作註解

(1)懲罰怨恨:抑制憤怒,抑制情欲。《易·喪》:“喪,君子懲惡抑欲。”孔《英達疏》:“懲罰者,隨它去;那些扼殺的人,關閉了他們的未來。怒與欲之間有交流,罰與戾氣也足。”分:憤怒和怨恨。

②老子:春秋時期的思想家。相傳老子是他寫的。

3獻給柔:語《老子》:“攜壹營而持壹,豈能不可分?”致力於柔軟,能像嬰兒壹樣嗎?"河上註曰:"若專守精氣而不亂,則身順。"

4陳:陳的心。佛教語言。意思是可以造惡業,有苦果。佛教三毒之壹。精神錯亂:佛語,也譯為“無知”。意思是愚昧無知。《程維誌論》卷六:“雲何以愚?導演迷性,能礙無知,雜染皆依之。”

⑤性空:佛語,又稱“自空”。與“假”相對。說壹切事物和現象都是因緣和組合而產生的暫時的生存和消亡,沒有自己固定的性質,所以稱之為。《大智論》卷三十壹:“性空者,諸法常空,偽業連綿,故似非空。”又有雲:“眾生空,法空。畢竟是義,徒有虛名。”

⑥障礙:在佛教語言中,業障是指妨礙修行結果的罪業。

⑦調情:違背自己的意願。

⑧黃:沒空,沒時間。

⑨丁:梵文意譯,三學之壹或六度。它意味著頭腦集中在壹個情境上而不被分散。

⑩慧:智慧。梵文般若意譯。在混淆證據的問題上,真的沒有智慧的區別。

(11)性學:也叫“性學”。程(、郝、)和朱()是理學派。

(12)矛盾:違規。

翻譯

老子有句話:“聚精會神,體魄柔順”。只有憤怒和欲望才是傷道的矛。易經寫了壹句座右銘:“抑制憤怒,抑制情欲。”放棄貪、嗔、癡,擺脫佛教所說的“三毒”。不明白“性空”的道理,就是在做夢。壹切貪欲都是“欲”的“業”,違心就會生氣,而且會像火壹樣兇猛。沒有時間回顧和思考,以至於我們遇到了巨大的災難。克制它,克制它,“定”是由戒律產生的。“丁”與“惠”並存,動靜常有靜。這是性學,這是聖人的功夫。依之修身則吉祥,違之則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