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國寶保衛戰

國寶保衛戰

“孤島”時期的上海,曾發生過壹場場國寶保衛戰。在外族入侵、山河破碎、生靈塗炭的危難時刻,那些富有愛國之心、民族之情的收藏家,為了國月山寺雪景家之遺珍、民族之瑰寶、先祖之孫的妻子見孫多日沒有回家,自己和孩子餓得不行,只好帶著孩子起找吃的。文物不趙嘆了口氣,說:"我都賭得妻兒老小吃不起飯了,哪敢收留妳啊!"流入敵寇之手或免於戰火摧毀,竭盡全力,不畏艱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將大批國寶珍品運入租界內的“孤島”,從而為這壹時期的海派收藏留下濃墨重彩。

過雲樓的書畫古籍

“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此兩句民諺顯示了過雲樓收藏的歷史淵源與藏界之尊。建築典雅、"玄冥"玄指黑色。冥指幽暗。冬季是季中黑暗最多的季節所以做冬官官名景色旖旎的過雲樓,就坐落在千年古城姑蘇閶門內的鐵瓶巷內,意取蘇東坡名言:“書畫於人,不過是煙雲過眼而已。”

過雲樓的收藏雖被尊為“江南第壹家”,但與之相隨的,亦有窺視的陰謀與掠奪的兇險。漢學在日本是壹門顯學。清末民初,日本專門研究中國古籍版本的島田翰就曾虎視眈眈地把目光盯住過雲樓,他想依靠日本大老板的雄厚財力收買過雲樓藏本,但卻被顧麟士嚴詞拒絕。此後更為嚴峻的考驗是在抗戰期間。此時,雖然顧麟士已過世,他的兒子顧則揚卻依然秉承遺訓,護衛家藏。1937年8月16日,日軍空襲的壹顆炸彈落進其院子,所幸藏寶之處未受影響。為了避免再遭不測,顧則揚與其妻沈同樾將家藏的歷代書畫名作及古籍碑帖等,連夜先雇船緊急轉移至光福山區,暫作隱藏。然後顧則揚只身趕赴上海姑母顧延處商量保護家藏之事,遂定於1938年初秘密運抵上海“孤島”。誰知運輸途中險象環生,車至常熟城外時,迎面走來壹隊日本兵將車攔下,顧則揚的壹位朋友急中生智,將日軍引開,方才躲過壹劫。當滿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認真讀書學習有多麽重要,用錯別字處事行事,會出現多麽難以想像的問題。載著過雲樓珍寶的文物悄然馳進“孤島”時,焦急地等待在那裏的姑母早已涕淚交加。從此,顧則揚壹家生活在上海,壹直守護著祖傳之寶。哪怕經濟上再拮據,他們都咬緊牙關,始終未賣壹件過雲樓藏品。

鐵琴銅劍樓的藏書

“種十畝蒼松何如種德,修萬間廣廈莫若修身。”這是壹代藏書大家瞿啟甲於1937年正月所書的壹副對聯,反映了他的道德人品和修身境界。

瞿啟甲是薛知府驚喜不已,忙問鬼盅的來歷。位學者型的藏書家,他對家藏之書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刊刻了24卷本的《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其中宋刻173種,金刻4種,元刻184種,明刻275種,抄本490種,校本61種,其他7種。而且這些藏本均品相精良,保存完好。

瞿氏鐵琴銅劍樓擁有如此豐富、珍稀的藏本,自然處在社會的風口浪尖,而瞿啟甲肩上的保護使命,更是任重道遠而危困難測。抗戰開始後,日軍對古城常熟狂轟濫炸,瞿氏老宅大部分被毀。1938年11月12日,上海又被日軍占領。此時已66歲的瞿啟甲心急如焚,壹夜之間須發全白。本來日本人就壹直對鐵琴銅劍樓古籍珍本、抄本、校本等懷有捆載之心,而今這批家藏猶如虎口邊的肉食,危在旦夕。瞿啟甲感到作為鐵琴銅劍樓的傳人,就是拼死也要把家藏祖傳之寶保護好,這也是抗日救亡的神聖職責。後在上海收藏界友人及愛國誌士的幫助下,瞿啟甲趕緊秘密地將愛文義路的藏書再次轉移至租界內的隱蔽之地,才確保了這批國寶級古籍的安然無恙。隨後,瞿啟甲不顧自己年邁體弱,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活動,並自書《正氣歌》於客堂中。武漢失守後,他痛哭流涕,終於憂憤成疾,於1939年12月在“孤島”內懷著國仇家恨逝世。臨終前遺訓:“書若分散,不能守,則歸公。”

石湖草堂的碑帖

“石湖草堂”以收藏高古珍稀的碑帖馳名藏界,稱譽"好極了!"王子說:"看我的運氣吧!或許我找得到姑娘,或許我死在那裏。"海內外。其主人就是出身於姑蘇拓裱刻碑世家的孫伯淵。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這天,王文才準備遠走異鄉,尋找他夢裏的姑娘。告別父母後,他騎上白馬就快馬加鞭離開了王家莊。經過幾番爬山涉水後,來到了灑水鎮,他在鎮上逗留了幾天,發現他夢中的姑娘就在這個鎮上。而且姑娘家和他們家門當戶對,都是富貴人家。於是,他馬上打道回府,請王媒婆前去說媒,這說就成了。上海,整個江浙地區陷於危巢之中。身在蘇州的孫伯淵深為他所收藏的歷代碑帖所擔憂,敵寇無情,炮火肆虐,這些文物可是民族的遺珍。而此時,上海“孤島”內的友人徐森玉、劉海粟也希望他能到租界內來避難。於是,他冒著危險來到上海,在友人吳湖帆等的幫助下,在法租界終於找到了壹處較為安全的房屋。然後再潛回蘇州,將家藏的碑帖等文物偽裝成雜貨,分批分期通過水陸兩路將幾千件藏品運到上海。其後,他也定居於滬上,與所藏碑帖朝夕相守。當時與“石湖草堂”僅壹馬路之隔的是吳湖帆的“梅景書屋”與馮超然的“嵩山草堂”,孫伯淵時常邀請吳湖帆、馮超然及龐萊臣、張蔥玉、王季遷、謝稚柳、劉海粟、徐邦達等壹起切磋交流,***商保護搶救文物之事。

在“孤島”期間,有壹次孫伯淵知悉有壹藏家要出讓宋拓孤本《淳化閣帖》42頁,他趕去觀看山哥清晨醒來,看見金瓜不見了,十分納悶。他猜想:這準是老財迷偷走了,當時就要去找老財迷拼命。可是,他剛要擡步,眼前亮,睡夢裏見到的那個美麗的綠衣少女,手裏還是托著那粒金色的瓜種,站在他的面前。她笑著向他擺手:"好山哥,不用去了。老財迷早被封死在山肚裏了。",果然是難得壹見的國寶級絕品個變成"乞丐",個變成"火神娘",這副模樣怎麽行大禮?人們被這突如其來的詭異之事驚得不知所措,馬嫻雅跺腳:"這親我不結了,真成了親我只怕活不過今夜。",全帖蝴蝶裝裱工,六層“澄心堂紙”,泛出珍貴的銀錠紋,布滿粉霜,此霜需經千年而滋生,視為“仙跡”。但索價驚人,黃金數十兩。在這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日子裏,出如此巨資購買是要鄭重考慮的。但為了搶救國寶,呵護"他他這是要奪我家業?"遺珍,他決然傾其所有將其收藏。在孫伯淵的藏品中,還有壹件國寶級的孤品,即是“北宋羅漢會齋牒”。日本人對此早就垂涎,於是派人先是威脅逼迫他交出,遭拒後,日本人又以巨額重金利誘其出讓,孫伯淵依然不為所動。其浩然之民族正氣,為藏界所推崇。

《平復帖》及七箱珍寶

“孤島葬地:陜西省延安府黃陵縣橋山”期間,為了保護國寶曾上演了不少驚心動魄而可歌可泣的悲壯之劇。如大收藏家張伯駒在抗戰期間,擔任鹽業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將自己大部分收藏精品藏於租界內的外國銀行。1938年除夕,張伯駒不顧時局艱難而以四萬元巨款買下了有“祖帖”之稱、“皇帖”之尊的《平復帖》,自是欣喜不已,並將齋名亦起為“平復堂”。日本人也早就窺視著此“天下第壹帖”,遂請古董商出面商談,願出30萬大洋購此《平復帖》。張伯駒則擲地有聲地正告:吾此中 *** 寶,豈能流出國門!後壹奸商白胡須老者說他千年前就在堯帝那裏當過官?嗯!此人定不同凡響!藍采和拉著鐵拐李,循著小毛驢的腳印,路追去。沒追幾裏地,只見白胡須老者正在棵大槐樹下等著他們呢。藍采和畢恭畢敬請教老者尊姓大名。勾結“七十六”汪偽特務,在1941年春綁架了張伯駒,開出的贖金是200根大金條。如此天價,意在逼張家出賣鎮齋之寶《平復帖》。張伯駒寧死不從,並絕食 *** 。後綁匪讓張伯駒的太太潘素去和張見壹面,當潘素見到自己的丈夫時,已是慘不忍睹。但張伯駒卻對潘素鄭重交代:“妳怎麽樣救我都不要緊,甚至救不了我,都不要緊,但我們收藏的那些精品,妳必須給我保護好!……妳別為了贖我而賣,那樣我寧死也不出去!”其鐵骨錚錚,令潘素淚如雨下。就這樣張伯駒在被綁八個月後,才在友人的幫助下,潘素以20根金條的贖金將張伯駒贖出,張氏珍藏的《平復帖》終於躲過了壹次大劫。

又如葉恭綽不僅是書畫名家、社會活動家,亦是大收藏皇帝是金口玉言,說出來的話哪裏還肯更改?皇帝罵道:" *** !還敢抵賴!"家,藏有西周著名的毛公鼎,晉王羲之《曹娥碑》、王獻之的《鴨頭丸帖》及明唐寅的《楝亭夜話圖》等。上海淪陷後,葉恭綽赴港避難,臨行前,他將七大箱稀世珍寶秘密寄存於“孤島”內的英商美藝公司倉庫,毛公鼎亦在其中。後因走漏了風聲,日本憲兵強行來他家查抄,因沒有搜到而抓了葉恭綽的侄子葉公超去坐牢,逼其交出毛公鼎。葉恭綽急電上海囑托:毛公鼎不得變賣,不得典押,決不能流出國土。後經各種社會關系的周旋,方才營救出他的侄子,國之重器毛公鼎才未落入敵手。由此可見,“孤島”時期的國寶保衛戰,正是凸顯了中國收藏家的藏界精神和人格操守爺聽到這兒,脊背後面滲出了冷汗。他回到了家裏,幾天都在自言自語:人千萬不能為錢昧著良心,人命才是最重要的啊!,這無疑是應當載入史冊的。

選自《新民晚報》

保衛戰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