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子學(貴族學校)收七品以上官僚子弟。
2.太學,招八品以下官員及庶人子弟。
3.律學
4.書學
5.算學
6.醫學
7.武學(軍事學院)宋仁宗時期開設。
8.畫學(美術學院)宋徽宗時期開設,分人物、山水、花木、鳥獸,屋宇。
宋朝重科舉而輕學校。北宋大臣先後三次提出興學,其中有:範仲淹的慶歷興學,王安石元豐興學,宋徽宗時期蔡京興學。
王安石興學最有成效,他更改並編寫了新的教科書,把宋初的《五經》改為三經:《詩經》、《尚書》、《周官》,反對繁瑣章句而重義理。
比起官學,宋朝最富盛名的屬於民辦的私學——在漢代“精舍”,唐代“學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形成北宋著名的書院:
1.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南唐李善長創立的學館。)
2.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北宋初年潭州太守朱洞始建。)
3.湖南衡陽石鼓書院(代唐李寬讀書之處,北宋至道年間,李士真在其舊址建立書院。)
4.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後周始建,北宋初曾次賜名太室書院。)
5.河南商丘應天府書院(北宋真宗時郡民曹誠所建後來捐給政府。)
6.江蘇南京茅山書院(北宋仁宗時侯遺所建。)
書院老師大多為“名流學者”,學生不問出身。因此廣泛地吸引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學生。為中國古代學術文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書院有其獨特的教學特點:
1.教育、研究相結合,學院往往是某學派的學術中心,有些學院的教材,成了後來的學術著作。
2.不同學派經常開展學術交流,求同存異,以文會友。
3.獎掖後進,鼓勵年輕才俊。
4.既讀經,也學文史,既讀古籍,也看當代著作。
5.強調創新,鼓勵獨立思考,註重學行結合。
6.提倡師生間、同學間互相詰難,贊揚質疑精神。
? 書院有嚴格的學規,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言行舉止都有要求:
必嚴朔望之儀,謹晨昏之令。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莊,衣冠必整,飲食必節,出入必省,讀書必專壹,幾案必整潔,堂室必潔凈。修業於余功,遊藝有適性。
這些學規對今天的教育仍有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