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思的主要論文

張思的主要論文

1.19世紀末魯西農村手工紡織業的衰落與義和團運動,南開歷史,1982,1;

2.陸贄農村手工紡織業的破產與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與近代中國社會》,中國義和團運動研究會主編,四川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9;

3.19世紀末天津的洋紗洋布貿易,《天津史記》第4期,1987;

4.《清代封建官僚與鴉片泛濫》,《明清史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5;

5.19世紀陸贄農村手工業紡織業的曲折經歷,《清朝的建立、階層及其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4;

6.《義和團運動辭典》(by *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438+02;

7.近代中國壹個北方村落的農耕合作,順義區沙井的數據實踐,41東方學者國際會議紀要,東方金融學會,1996.12;

8.近代華北農村的社會生活,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尋訪日本,第9期,1997.7;

9.《近代華北農村的設套習慣》,中國研究所中國研究月刊(出版社),3月1999,總第613期;

10.19世紀山東外國紗線、織物的進口、運輸和營銷(1860-1900),《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慶祝成立20周年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11.華北農村調整實錄——①柴②沙井村,主編,中國農村格格家?村莊?國家,第1卷,東京,吉谷學院,2月1999;

12.華北農村調整實錄——(3)後下寨村,三谷孝主編,中國農村改革之家?村莊?《國家》,第二卷,東京,菊子學院,2000年2月;

13.《近代至近代華北鄉村社會整合的惡化》,《中國社會史評論》第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

14.日本學者對中國社會形態的反思,《中國社會史評論》第3卷,中華書局,2006年5月5438+0;

15.近代華北農村的村民組合--以孵化習慣為例。馬蓉等21世紀:跨文化對話與文化自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5438+0。

16.19世紀天津的對外貿易與傳統市場網絡——以洋紗洋布進口貿易為例,《城市史研究》第21期,2002年3月,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

17.朝鮮誌願軍華北支隊事跡考辨,《誌願軍研究》第五輯,朝鮮語和漢語,高句麗,2002年8月;

18.《中國社會史研究與歷史社會學——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閆長紅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19.辛亥革命與商會?《公民社會問題——讀李平書七十本自傳隨筆》,中國近代改革與革命的歷史軌跡,田玲出版社,65438+2002年2月;

20.近代華北農村的農民生產條件如何?農合?《村莊* * *與身體》,《中國農業史》,2003年3期;

21.遭遇與機遇:19年底中國農村手工業的曲折經歷,歷史月刊,11,2003;

22.19世紀天津、煙臺的對外貿易與傳統市場網絡,《士林》2004年第4期;

23.《清代法律史研究路徑探析》,《歷史月刊》2004年8期;

24.《近代以來華北農村青年農民協會的成長與村民自治》,唐·,主編,《國家與地方民眾的互動與社會變遷》,商務印書館,2004年6月;

25.近代華北農村的農民生產條件如何?農合?《同體同村* * *》,張國剛主編,《家族史研究新視野》,三聯書店,2004年4月;

26.《華北近代農村的山寨習慣》,15第2期,千葉商業大學經濟研究所,2004年3月。

27.19世紀天津對外貿易與傳統市場網絡,《華北社會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2005年;

28.《沙井村:1940-1949》,《福建論壇》2005年8月第8期;

29.近代中國的村民與村落結合——舊華北鄉村農耕結合研究,復旦大學歷史系?《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

30.19世紀華北青年團組織結構與職能的變化——以順天府寶坻縣為例(合作),《清史研究》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