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跳虎節的節日傳播

跳虎節的節日傳播

雲南的節日很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這些節日保存了許多古老的習俗,成為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此外,民族節目在傳播民族文化、匯聚特定民族文化、對民族歷史、宗教信仰、風俗倫理等進行多元化展示和傳播方面具有特殊的“場”功能。民族節日的發生和發展是壹個漸進的過程,大多數民族節日都與宗教祭祀有關。

漢族人過春節,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節日。雲南的少數民族中,彜族、白族、納西族、傣族、苗族、哈尼族、佤族、回族、布依族、藏族、拉祜族、基諾族、傈僳族、水族、獨龍族都有自己的歷法,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節日。“卡克哇”是獨龍族壹年壹度的節日。獨龍族以農歷12月29日為除夕,30日為新年的第壹天,這也是獨龍族壹年中唯壹的節日。節日持續2-5天,通常取決於食物的多少。原來是宗族,今天多是在壹個村子或者附近的村子裏進行。屆時將以木雕、打結等方式,邀請親朋好友、鄰村參與節日活動。參加者要集體獵捕野生動物,殺豬宰羊,準備節日食品。其中,祭牛祭天是最隆重熱鬧的儀式。正月初壹的清晨,人們伴著鑼鼓聲來到預定的開闊地,用他們古老的習俗宰牛祭祀鬼神,並伴有古樸的歌舞形式。然後,牛肉熟了,長輩們用精致的壹龍藤器皿盛菜,按傳統方式分菜,人人有份。人們邊吃邊唱,祈求來年豐收。

在雲南少數民族的節日中,有些節日本身來源於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動。“祭天”是納西族古老而盛大的節日。民間有“納西拜天”“納西拜天”的說法。祭天是在農歷正月舉行,以古代傳承下來的同姓團體為基礎,分為普渡、古敘、阿玉、古展等“祭天團體”。不同群體祭天的時間有差異,但必須在正月十四前結束。祭天是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於壹體的民族節日。祭祀的神靈以矗立在“天祭場”的三棵樹為象征,左邊的橡樹象征納西族祖先崇仁連的嶽父老阿普,又名“美人”,意為“天”;右邊的橡樹是紅給我婆婆的,也叫“大”,是“地”的意思;中間矗立著壹棵柏樹,象征著舅舅的美麗,有些地方演變成了帝王的象征。祭天壹般是三到四天。在祭天之前,各家各戶都要準備祭米,制作香燭,派專人砍伐用於祭天的樹木,清理祭壇,造竈裝盆,豎立神樹,安神燒火除穢。正式祭天的前壹天晚上,各家都要舉行“祭米祭神”的儀式。父母先在家中點燃用松柏枝、杜鵑樹、蒿枝綁成的火把,清除汙穢,點上香。然後按家族的輩分和年齡卷好卷,把米倒進裝滿神食的竹籃裏,壹個人提著米籃和香走向祭壇。禁止與人交談。那壹年輪到豬農出豬,他們也是背著豬去祭天。從那天晚上到祭拜儀式結束,所有住戶都有在祭拜儀式上過夜的人看守。拜的第二天,住在拜場的人壹大早就起來開舞壇獻酒,點大香。日出時,所有家庭的男女老少和14歲以下的女孩都到祭壇上參加“晨祭”儀式。“東巴”或懂古書典故的長老們供奉祭品,大家磕頭拜神樹。然後圍坐在大火坑邊,吃東西前先拜老人。吃飯的時候,人們不停地喊著祝福的話,大家都大聲地唱著。第二天,豬被殺了三次。壹種是“血祭”,把豬血塗在神樹和石頭上,人們敬酒敬茶;二是“活祭”,豬的內臟掛在神樹上,祭司吟唱納西的創世史詩《人類遷徙》;三是用米飯、燉豬頭、灌腸等“熟祭品”,餵烏鴉。如果烏鴉來的多,就被認為是“吉兆”。煮熟的祭品後,舉行“射敵”儀式,參加的男子每人向代表敵人的靶子射幾箭,表示不忘見義勇為的民族傳統。然後是向神靈“求福”、“抗天災”等儀式。那天他們回家時,每個人都從聖樹上摘了壹片葉子戴在頭上,表示他們受到了天地之神的保佑。第三天,豬被獻祭,獻祭後,聖樹和石頭被放置在祭壇的固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