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鳳鳥至”、“河出圖”是什麽時代?與教育有關嗎?

“鳳鳥至”、“河出圖”是什麽時代?與教育有關嗎?

鳳鳥:古代傳說中的壹種神鳥,據傳在舜和周文王時代都曾出現過,它的出現象征著“聖王”將要出世,預示著時代的興盛、事業的成功。河不出圖:據記載,伏羲氏時代曾在黃河中出現過壹條龍馬,背上有壹張圖,這就是後來伏羲氏畫八卦時所根據的“河圖”,它的出現也象征著“聖王”將要面世。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辛苦奔波了壹生,晚年回到魯國,看到理想的實現似乎已經化為泡影,於是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據《周易?說卦》上說:“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孔子對於聖世的期許是用“鳳鳥”、“河圖”等符號的出現來表征的。孔子的感嘆,壹方面說明他對太平盛世、理想 社會 的渴望,以及對於這種渴望不能實現的痛苦和哀嘆;另壹方面也表明他對時局的深刻見解,孔子通過觀察當時 社會 的現象,深切地覺察到,要出現太平盛世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想到,孔子壹語中的,他去世後幾百年,仍然是戰亂頻仍、幹戈不息,天下壹片混亂,直到秦滅六國,才出現天下壹統的局面。“吾已矣夫”,表達了孔子對當時 社會 深深的失望。

透過孔子的感嘆,我們還可以看到作為教育家的孔子那種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情懷。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似乎與政治沒有太大聯系,但在國家危難之時,教師既要關心國家大事,又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政治立場,不可能只顧埋頭教書,不問政治,否則就會在處理各種事務時陷入迷茫。生當亂世的孔子,壹生抱定自己的德政的理想,雖到晚年明知道這壹目標不能實現,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為時代培養人才,並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學生身上,這是壹個真正教育家的情懷。

很高興回答這壹問題,個人管見,不當之處“關註”作者繼續交流!

謝謝題主。我來試著回答。

其壹,“鳳鳥至”、“河出圖”是什麽時代?

《易·系辭上》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相傳,上古伏羲氏時,黃河出龍馬,馬背有圖符,稱龍圖,即“河圖”,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之源。

伏羲為中國上古三皇之壹,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伏羲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即距今約5000左右。

其二,“鳳鳥至”、“河出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與教育無關

鳳鳥指鳳凰,上古時代傳說的神鳥,是吉祥如意、繁榮昌達的象征,也象征著著時代的繁榮興盛。《論語?子罕》雲:“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出自。大意是鳳鳥不來,黃河中不出卦圖,我這壹輩子就什麽都沒有了。《皇帝錄》載:“黃帝坐於元扈之閣,鳳銜圖至。”元扈即元扈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地,說文字就是這個“鳳”銜來的。

“河圖”“洛書”壹直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濫觴,亦即“河洛文化”。河,黃河;洛,洛河。洛河發源於陜西省洛南縣洛源鎮,流經近800公裏於河南省鞏義市匯入黃河。

《易·系辭上》所載“河出圖,洛出書”,“洛出書”,即傳說夏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於洛河,龜背上有裂紋,形如文字,大禹便取法而作《尚書·洪範》“九疇”。

在《漢書·翟義傳》中,是這樣來記載河圖洛書的:“河圖雒書遠自昆侖,出於 重壄 ……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

河圖洛書是中國個陰陽五行術數的源頭。由河圖而衍生的《周易》、由洛書而衍生的《洪範》兩書,神秘、神奇、博大精深,直到現在人們都在解讀其奧秘,它們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有著獨有的、極為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還是在數學、美學、文學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更具有世界意義和影響力,是無可辯駁的中國文化的淵源,其功大焉,獨壹無二。

因此,河圖洛書與中國文化有關,與教育無關。

再次感謝。

“鳳鳥至”,“河圖出”是說明時代?與教育有關嗎?

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森嶼嶼,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問題我認為提問者是想問“鳳鳥至”,“河圖出”這句話最早出自何處。

“鳳鳥至”,“河圖出”的出處

鳳鳥是中國傳說的神鳥,也被稱作鳳皇。鳳凰最在是在孔子時期的《尚書·益稷》中:“《蕭韶》九成,鳳皇來儀。”鳳鳥在戰國時期現在《山海經》南次三經:“五采而文,名曰鳳皇。”《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五采鳥三名:壹曰皇鳥,壹曰鸞鳥,壹曰鳳鳥。”(按此記載,我們可以把五采鳥都可認為是鳳凰屬之鳥)其次在《山海經·海內西經》中也有記載:“孟鳥在貊國東北,其鳥文赤,黃,青,東鄉。”另外,在《山海經·海外西經》中:“滅蒙鳥在結匈國北,為鳥青,赤尾。”上述文獻中記載的皆為鳳鳥的早期出處。

河圖最早是出自先秦文獻中的神話傳說“河圖洛書”。而河圖洛書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被國人認為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稱其為“宇宙魔方”,也被人們認為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的起源。其中河圖本意是指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河圖中的河實質“星河”也即為銀河,宇宙等。這也足以說明河圖其寓意極多極廣,炫妙無窮,深奧無盡。而洛書主要指天地空間變化的脈絡圖案。

河圖洛書相傳最早收錄於《尚書》中,隨後在《易傳》中,以及諸子百家也多有論述,但實際考證卻很難找出具體時間。

由此我們可知,鳳鳥與河圖在夏商周時期已經出現,且二者所代表的意向皆為祥瑞的征兆,

考究其出處,我們不難發現孔子說的“鳳鳥至”,“河圖出”其實是與教育無關的

而“鳳鳥至”,“河圖出”二者壹起出現則是因孔子在其《論語·子罕》中提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孔子的話大意為:鳳凰不出現,黃河中也未曾出現八卦圖,我已經沒有希望了。

根據語義理解,孔夫子說的鳳鳥即鳳凰,帝舜時和周文王時都出現過,鳳凰預示時代的興盛和事業的成功。河圖據傳為伏羲氏時期曾在黃河中出現的壹條龍馬,背上有壹張圖。後被伏羲氏畫八卦時用的即為此圖,在古代這也被隱喻為聖明君主出現的征兆。由此我們可知,孔子的這句話是在感嘆政治,盡管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但此言論與教育並無關聯,是孔子對時局的失望亦是對自己政治抱負難以實現的慨嘆。

這也說出孔子在生命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道心卻未完成的無力感,讓人不禁感嘆孔子的聖人之仁,壹生都在周遊列國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未果才投身教育。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翻閱了很多古籍資料,究竟"鳳鳥至"、"河出圖"產生於什麽時代?但遺憾的是,目前所查閱的文獻資料也沒有壹個確切的記載,只是停留在許多的猜測階段。

"河圖" 、"洛書"的名稱,最早見於巜尚書.顧命》。日:"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又見於《論語.子罕》、《管子.小匡》、《墨子.非攻》 、《禮記.禮運》以及《周易.系辭傳》等先秦古籍中。

從這些典藉的記載中有壹個最大的收獲就是無論什麽時代,只要"鳳鳥至"、"河出圖"便會有壹位聖人出現。

比如伏羲、黃帝、帝堯、大禹、文王等時代都曾出現"鳳鳥"、"河圖",而這幾位都是 歷史 上的聖人。他們的出現預示著壹種天命,總會在他們那個時代出現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祥瑞景象。

而在《論語.子罕》中載:"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孔子說這話的時候正處亂世,他急切的希望能出現壹位聖人以安定天下大亂,能有壹個太平盛世。這也反映了孔子作為壹代教育家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所以從這些 歷史 典藉中我們也可以推斷:"鳳鳥至"、"河出圖"代表的是壹種天命,或者說是壹種使命與責任。對國家來說是壹種祥瑞、太平和安定。至於和教育方面好象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教育工作者具有孔子先生那種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卻是要提倡的。

《尚書?顧命》篇中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鳳鳥至,河出圖,古人謂乃聖人受命而王之兆。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

鳳鳥:指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神鳥,祥瑞的象征。傳說舜帝時和周文王時都曾出現,出現就是表示天下太平,預示著時代的興盛、事業的成功。

河圖:傳說伏羲氏時代曾在黃河中出現壹條龍馬,背上有壹張圖,就是後來伏羲氏畫八卦時所根據的河圖。黃河就出現圖畫,是聖明君王出現的壹種征兆。

洛書:古稱龜書,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圖象,象征意義同河圖。傳說後來大禹治水,河伯獻河圖,宓妃獻洛書,使得大禹終於戰勝了洪水。

孔子發出“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的千古慨嘆。

他是將鳳鳥與河圖的再現看做是聖王出現的象征。然而,孔子的思想主張亦難以實現。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孔子的這壹聲感嘆,發生在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此時孔子年七十有壹,回到魯國也已經三年了。

這三年,孔子序書傳禮記、刪詩正樂、作春秋、序易彖、系、象、說卦、文言等,壹心整理文化。

孔子已知其心中王道理想不能實現,故托求在文化教育事業上,接續傳統文化,教育弟子,以待後人開創新的局面。

據《左傳》記載: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

意思是:魯國西狩於大野時,叔孫氏的駕車人子鉏商捕獲到了壹只麒麟,由於不識麒麟,居然認為其很不吉利。

《孔子家語》記載說,“折其前左足”,看來是傷害了這只瑞獸,可能還致其死亡。孔子聽說後,前去觀之,壹眼就認出這是麒麟。

麒麟來的不是時候,又淒慘死去。

這使孔子更加哀嘆“吾道窮矣”,這壹聲感嘆,正是孔子當時這種心緒之體現。

當時,諸侯爭霸,連年征戰,致使民不聊生。對於孔子這樣壹個堅持了壹生夢想的垂暮老人的打擊是無比殘酷的。

終其壹生,孔子的思想未能得到當時 社會 統治階層的采納,致使孔夫子在感嘆和傷痛中逝去。

但後世卻沿用其思想長達二千余年,孔夫子知道後,也許會甚感欣慰吧。

孔子為了恢復禮制而辛苦奔波了壹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禮的恢復似乎已經成為泡影,於是發出了以上的哀嘆。

鳳鳥至河出,是三皇時代舞鋼,壹元開起頭,不信到舞鋼市,妳管妳滿意

此話出自孔子的《論語》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意思是:孔子說:“鳳凰鳥不飛出來,黃河裏不出現祥瑞圖,看來我是沒有辦法了!”

這話屬於個人牢騷,但這也是孔子針對當時禮崩樂壞的時代發出的感嘆。

鳳鳥:古代傳說中的壹種神鳥,據傳在舜和周文王時代都曾出現過,它的出現象征著“聖王”將要出世,預示著時代的興盛、事業的成功。

河不出圖代表“無賢無聖”。

據記載,伏羲氏時代曾在黃河中出現過壹條龍馬,背上有壹張圖,這就是後來伏羲氏畫八卦時所根據的“河圖”,它的出現也象征著“聖王”將要面世。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辛苦奔波了壹生,晚年回到魯國,看到理想的實現似乎已經化為泡影,於是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周易·說卦》說:“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孔子對於聖世的期許是用“鳳鳥”、“河圖”等符號的出現來表征的。

孔子的感嘆,壹方面是對於他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感到傷心,壹方面也說明他對太平盛世、理想 社會 的渴望,以及對於這種渴望不能實現的痛苦和哀嘆;最後壹方面也表明他對時局的深刻見解,孔子通過觀察當時 社會 的現象,深切地覺察到,要出現太平盛世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真的有“聖人”降世。

沒想到,孔子壹語中的,他去世後幾百年,仍然是逞戰亂頻仍、幹戈不息,天下壹片混亂,直到秦滅六國;“聖人出”,才出現天下壹統的局面。

“吾已矣夫”,表達了孔子對當時 社會 深深的失望。

透過孔子的感嘆,可以看到作為教育家的孔子那種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情懷。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似乎與政治沒有太大聯系,但在國家危難之時,教師既要關心國家大事,又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政治立場,不可能只顧埋頭教書,不問政治,否則就會在處理各種事務時陷入迷茫。生當亂世的孔子,壹生抱定自己的德政的理想,雖到晚年明知道這壹目標不能實現,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為時代培養人才,並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學生身上,這是壹個真正教育家的情懷。

原文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講的是

舜在世時有鳳凰飛到宮廷裏,周文王時鳳凰在岐山鳴叫,伏羲時龍馬背負“河圖”從黃河中出現,伏羲根據圖上從壹至十的數字畫出了八卦圖。如果國家有聖明的君王,那麽天地間就會變得平和安詳,所以祥瑞才會像這樣響應。春秋時期,沒有聖明的君王,孔子難以施展自己的抱負,所以感慨說:“我聽說有聖賢君王的朝代,鳳凰和河圖都會出現,如今鳳凰不飛來了,就不是舜和文王那樣的時代。黃河中不出現八卦圖,就不是伏羲那樣的時代。沒有聖明的君王,誰會重用我呢?完了,我的抱負不能夠實行了啊!”從這可以看出,聖人的進退關系到國家的盛衰。春秋時期,有孔子這樣的聖人,卻沒有被重用,這就是周朝衰弱並且難以振作的原因啊!

風烏至,河出圖,不僅僅是教育,而是直接與天下國家的命運有關。

風烏,河圖,吉祥物。風烏、河圖出現,國家興旺,風烏、河圖不出現,天下國家衰亡。如《中庸》所曰;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之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故《論語.子罕篇》孔子很失望,曰;“鳳烏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不過,《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曰的不同:“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論語》裏有“風烏”無“洛書”,《史記》裏有“洛書”無“鳳鳥”。也不知哪壹句是孔子曰的真話。

不管孔子怎麽曰的,風烏,河圖,洛書,都是吉祥物,直接關系到天下國家命運。

鳳烏沒出現過。河圖、洛書,宋代出現了:黃河裏跳出壹匹背上刻著符的馬,河圖。洛水裏爬出壹只殼上刻著符的龜,洛書。道教畫的,驅邪鎮妖的符箓。

可惜,孔子死的早,沒見到宋代的河圖洛書,辨別壹下真偽。

鳳鳥,鳳凰。其實與龍壹樣,子無虛有。不過,鳳,鵬,同韻,鳳鳥即鵬鳥。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朋通假鵬,說通假悅。朋,不是朋友之朋,而是鵬烏,有鵬鳥從遠方飛來,孔子才高興。古代交通不便,書上也沒有孔子在遠方結交過什麽朋友。

“鳳鳥至”,“河出圖”是指古代帝舜時和周文王時。該詞語原出自《論語?子罕》,原文為: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以矣夫。白話譯為:孔子說,’鳳凰不飛來了,黃河中沒有出現圖畫,我這壹生也就完了吧!’。隱語是講,當下缺少象舜、文王這樣的聖君明主,我生不逢時,無人賞識,沒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