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嘉興紫城的歷史

嘉興紫城的歷史

王宓舊址

嘉興紫城是嘉興府所在地,也是太平天國廷王府舊址。

名字源於嘉興紫城,建於三國吳黃龍三年(231),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紫城周長二裏十步,高厚壹尺二尺,占地七萬五千平方米。唐朝末年,因在子城外修築雒城,原城改名為子城(另外,子城四周都種了梓樹,以前叫子城,後改為子城)。

郊區結構

從三國到清朝,紫城是嘉興(秀洲)政府或軍政所在地。據光緒《嘉興誌》記載,元代分城墻正門有李偉,宋代城上建有天王殿、箭樓等建築。子城碉樓重建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它是壹座磚木結構的三層建築,雙檐歇山頂,花裏胡哨的屋頂,四個小脊鋪著水,墻角雕著龍頭,回廊有飛檐,這在中國古代是很特殊的。城東有箭棧,至今保存完好。

現存子城

現有紫城、橋樓為1990改建,長約100米。城墻為磚石結構,城上有垛,城門放在其下。門是木制的,有石獅子守衛著門。往城裏看,可以看到荷城的景色和南湖的煙雨。

老紫城

舊時燕子城外有壹座彩帶橋,河邊種有楸樹,風景秀麗。唐代的劉禹錫,宋代的張喜安、沈括、呂蒙老都有膾炙人口的作品。夢露《披雲亭》詩雲:“城角看海,春風幕暖飄。雲煙斷於茫茫大江,塔數百座。”

太平天國時期,子城修建了王庭府。1860年6月,陳炳文、王庭、太平天國李秀成忠君陳坤書攻占嘉興。第二年,陳炳文大興土木,並在這裏修建了旗津王庭府。到1864年,嘉興被潘和程雪琪攻陷時,還沒有完工,可見其工程之浩大。上世紀80年代,在中山路姚氏老宅發現8幅太平天國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