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Kiyoshi Inoue)生前指出,“釣魚島等島嶼最遲自明朝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個事實不僅中國人認可,琉球人和日本人也認可。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澤在《概論》壹書中明確記載了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並稱谷米山(Kumi島)“琉球西南邊界的鎮山”,相當於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日本人高橋莊五郎也指出,釣魚島等島嶼的名稱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臺灣省附屬島嶼——花皮嶼、棉花嶼、彭佳嶼的名稱相同,而日本並未使用“嶼”的島名。
日本政府稱釣魚島屬於沖繩縣。但沖繩被日本吞並前,琉球王國有36個島嶼,包括釣魚島。1785年,日本人林石平在他的《三國誌概論》中附上了壹張琉球三十六島的地圖,用不同的顏色標註了釣魚臺、黃薇山(黃薇島)、赤尾山(赤尾嶼)。1805的琉球三十六島日本地圖,也是把琉球三十六島壹個壹個圈起來,而中國臺灣省的釣魚島、黃薇山、赤尾山,則是和花瓶山、彭家山並排畫的,上面還特意畫了壹個小圈,以示與琉球三十六島不同。
據中國學者居考證,1838年前後,負責接待清朝冊封使節的琉球人,錯誤地將那霸外海“清涼尖列島”中的“久場島”和“久市島”名稱套用到黃尾嶼和赤尾嶼,不僅誤導了當時的清朝冊封使節,還被1885年的日本明治政府用來覬覦釣魚島。如果屬於同壹個地方,顯然不僅被清國的中山原大使知曉,而且各自都有名字作為琉球航海的目標。所以是否和這個大東島壹樣,在考察的時候對申辦還是有疑問的。“由於日語動詞在賓語之後,釣魚島被日本改為‘釣島’,但二戰後日本壹些官方文件和地圖仍使用黃尾嶼、赤尾嶼等中國島嶼名稱。
日本將釣魚島改名為“尖閣列島”,在英國海軍水陸記錄圖中首次翻譯為“尖閣列島”,1900年稱為“尖閣列島”。這比中國的命名至少晚了500年!
2013年4月,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試圖為“購買”釣魚島募集捐款時,約6543.8+0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072萬元)被用作資金,失去了效用。2016東京都知事建議日本政府建設釣魚島。中國最早發現並開發釣魚島,通過先占取得主權。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捕魚、采藥、避風、休息的地方。中國人民直到明朝才發現、使用和命名它。中國的古書如《庚戌書》、《隨風而別》等完整記錄了中國漁民在這壹海域的航線。在1895之前的五個世紀裏,中國壹直在順利地行使這些權利。
琉球原是明清的藩屬國,向他們朝貢。明清兩代都曾派遣使節冊封琉球國王。《使琉球記》等官方文獻詳細記載了經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前往琉球的航海經歷,並多次確認中國與琉球的邊界。歷史事實表明,釣魚島不屬於琉球。
中國政府對釣魚島進行了有效的統治和管理,鞏固了主權。1171年(南宋第七年),鎮守福建的將軍王大有在澎湖設下軍營,派兵駐守各島。臺灣省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在內,均屬澎湖軍事管轄,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晉江管理。1562(明代)《海圖編繪》和1863(清代)《黃晴王朝中外統壹地圖》都有明確的界定和標註。1786年,日本仙臺藩屬林士平制作的《琉球王國完整地圖》中將釣魚島列嶼列入其中,並註明這是中國到琉球的水路。1884年,日本福岡人山口四郎聲稱“發現”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並向日本總務省申請納入日本國界線。日本內政大臣山縣有朋就此事致信外交大臣井上馨。井上馨在1885回復:“這個島離清朝的疆域很近,和以前勘測完成的大東島方圓比起來,很小,清朝已經給它命名了。”針對井上馨的建議,山縣有朋回復沖繩,拒絕立即在釣魚島立國標,並在信中強調該事件“不應為媒體所知”。
1885年,日本得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有豐富的鐵礦資源,欲將其竊取。據日本《產經新聞》3月19日2065438報道,為加強國際社會對日本擁有釣魚島、獨島等爭議島嶼主權的認識,日本外務省開始統壹標註這些島嶼的英文名稱,並標註在日本政府發行的英文地圖上。
日本首相官邸認為,這種混亂的標註“不利於日本政府向國際社會宣示對這些島嶼的主權”。為此,決定制作統壹的英文標簽。
日本外務省表示,東京奧運會將於2020年舉行,屆時將有大量外國遊客來到日本。因此,外交部將敦促民間地圖出版機構遵循政府的指導原則,在釣魚島等島嶼的英文標註上采用日本政府的統壹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