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如何稱謂玉

古代如何稱謂玉

通常情況下現代玉石只有"玉"壹種叫法,而古玉的稱法則較多,有璊、 琚 、珺、 瓊等。

但是玉壹旦制成禮器或飾品,則名稱眾多:璧、圭、瑗、琥、珩、佩、玦、璜等等,這些常見的玉器名稱多見於玉用作禮器時的稱謂。

介紹如下:

璜: 古玉器名。是壹種弧形的玉器。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征召的玉制禮器。也作佩飾。殷代玉璜,壹般是玉璧的三分之壹,只有少數接近二分之壹。為此,"璧曰璜"的說法,與"殷制"、"周制"不吻合。璜穿孔為佩飾物,故有"佩璜"之稱。新石器時代的佩璜,壹般兩端各有壹小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環類改制而成。佩璜成型後,壹般都進行再次雕琢,形成龍形、魚形,有的又在表面再雕刻鱗紋和三角形紋等。

環: 古玉器名。壹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爾雅·釋器》:“肉好若壹謂之環。”郭璞註:“肉,邊;好,孔。”邢疏:“邊、孔適等若壹者名環。”玉制的環。古時用作佩飾。

瑗: 古玉器名。大孔的璧。《爾雅·釋器》:"好倍肉謂之瑗。"郭璞註:"瑗,孔大而邊小。"《荀子·大略》:"問士以璧,召人以瑗。"夏鼐:《商代玉器的分類、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壹文提出:"好"是指當中的孔,'肉'是指周圍的邊。而出土玉璧,與《爾雅》所說不符。認為"'瑗'字在古玉名稱中今後似可放棄不用。大孔的璧環類玉石器在新石器時代墓中便已出現,有的套在死者的臂上,當是作為手鐲之用"。因此不妨把"瑗"作為古"玉鐲"來解釋。 周南泉《試論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考古與文物》1985年5期)壹文認為"瑗"在古籍中有明文規定,且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玉環、瑗上,墨書文字寫名,也與《爾雅·釋器》壹致。今就不更改定名為宜。"同意《爾雅·釋器》壹書的解釋。

璧: 古玉器名。扁圓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徑長壹尺二寸,天子禮天之器。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禮天須用蒼色,蓋璧形圓,象天蒼,象天之色。谷璧子所執,飾谷紋,取養人之義。薄璧男所執,瑑飾為蒲形,蒲為席,取安人之義。三者統稱為"拱璧",因皆須兩手拱執。另有壹種系璧,形較小,為佩於紳帶之物。玉璧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多光素無紋飾,器形比較簡單。商周時代的璧,厚薄不勻,形制也不規整,內外大多不夠圓。春秋戰國時,璧則相當規整,並有蠶紋、谷紋、蒲紋、獸紋等雕飾。漢繼承前代風格,雕工比較精細。漢以後至宋、元時,玉雕不多見。明、清時又興盛,出現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見精細的浮雕和螺旋狀紋飾。玉璧是古代貴族所用的禮器。不同時代和不同情況下,也有起信物和裝飾物作用的。

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