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莢姓的姓氏來源是什麽?

莢姓的姓氏來源是什麽?

莢姓人口數量較少,2014年全國人口普查,莢姓排名第350名。

莢姓是壹古老的姓氏,據史料記載是堯之後,黃帝後裔,多源流。

其壹支發源於山西,平陽族(今山西臨汾縣西南)。近祖唐叔虞(周成王弟),始祖晉大夫莢成僖子(莢成系邑名,以邑為氏,後子孫姓莢、成及復姓莢成)。郡望:平陽。至今最少2600余年。

(註:1、平陽,堯都,古唐虞之地,內有平陽、羊舍、高梁邑,前453年始屬韓國。2、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其弟叔虞為唐國國君,其子繼位後,遷居平陽晉水之傍,改國號為晉。3、晉文公在位時間前636年-前628年,開始在君之下設卿、大夫、士。大夫世襲,有封地。4、三家分晉從前453年開始。前403年,即周烈王二十三年,魏、趙、韓三家封為諸侯,前376年晉靜公被滅,晉結束)

其二支源於周成王姬誦定鼎郟辱(郟邑,後世稱汝州,今郟縣),其子孫改稱郟氏,尊周成王姬誦為得姓始祖,至今約3500余年。後有子孫因故改為莢姓。郡望:滎陽、武陵。

(註:周成王在位時間:前1042年—1021年,周成王七年定鼎郟鄏。史料記載:“周成王定鼎於郟壓鄏,蔔世三十,蔔年七百,天所命也”)

其三支出自韓相俠累之後(近祖姬昌),後因故改為莢姓。該支俠、莢同宗同源,尊俠累為得姓始祖。至今有2400余年。

其四支源於羋姓,出自楚王孫郟敖,其葬於郟城,其子孫以郟為姓,至今有2500余年。後有部分人因故改成莢姓。郡望:襄陽。

(註:郟敖前544-前541在位,《史記.四十八》、《資治統鑒.八.陳涉世家》記載郟敖葬汝洲郟城。《左傳》註:“不成君,無號謚者,楚皆謂之敖”。另有說法湖北襄陽也有郟城,但無確證)

莢姓來源純正,無其它姓氏和少數民族基因流入。目前古籍記載的多指第壹支。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莢姓家譜中記載的為第二支,即郟去耳加草為莢。郡望:武陵郡。

附典籍記載:

1、《漢書.藝文誌》.《世本》(戰國時史官修撰)。《世本二》(孫馮翼集本)記載:“莢氏.晉大夫莢氏僖子"。漢南陽宋忠註《世本》:”莢氏.晉有大夫莢成僖子。

2、《姓氏急就篇》(宋王應麟撰,收入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壹)。記載:“莢氏.世本晉大夫莢氏僖子.王僧孺百家譜.荀永之娶平陽莢氏”。

4、《戰國策》名俠累,壹雲即莢氏,音莢。

5、《百家誌》(王僧孺.南朝梁官吏[公元465-522年])。記載:王荀永之娶平陽莢氏。

6、《風俗通.姓氏篇》(東漢泰山太守應劭著)。記載:“莢氏,莢成僖子.晉大夫也.見世本”。

7、《通誌

卷二十五.氏族略第壹》(北宋鄭樵[公元1104-1162年]著)記載:“莢氏,莢成僖子.晉大夫也.見世本”。

8、《姓考》:春秋時莢成僖子之後。

9、《姓苑》(南朝宋.何承天著):古代郡望在平陽郡。

10、另外,《廣韻》、《姓解》、《元和姓纂》(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書,林寶修撰)、《古今姓氏書辯證》等書也有記載。

11、胡寅(公元1098-1156年)詩《挽楊訓母莢氏》

戚戚秋風飐旐旌,送車千輛咽佳城。令妻壽母名兼美,

孝子慈孫禮備成。望士有詩歌紼綍,梵坊無侶獻鐃鉦。

更慚樸語書銘石,萬壹幽光久更明。

參考資料鏈接: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