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關註文言文的思想內容

如何關註文言文的思想內容

1. 幾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

《馬說》:托物寓言理,幾千裏馬不遇伯樂,來比喻賢才難遇明主,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和諷刺。

《小石潭記》表達了作者在幽深冷寂環境中的孤淒悲苦之情。

《嶽陽樓記》作者借作記之機,含蓄委婉的規勸滕子京要心存高遠,也表達了自己寬闊胸襟。

《醉翁亭記》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高潔誌趣。

《滿井遊記》通過寫作者早年在北京滿井遊歷的事,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夠繼續出遊的美好願望。

好累~我壹個字壹個字打上來的。我們這學期剛學完這些東西。

希望能幫到妳!

2. 對文言文的認識從內容情感分析

“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指作者的思想主張,以及作者對文中人、事、理的看法評價,是作者的感情態度在文中的反映,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觀點態度”,就是把作者在文中或直露、或含蓄、或集中、或分散的觀點態度分析、推理、概括出來。高中文言文主要考查傳記類文章,因此必須了解所寫人物的品質和功德,註意文中作者的簡評性文字,如“孝甚”“剛直”等,註意記敘文中議論性的句子以及議論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等。

作者在文章中表述自己的觀點態度壹般有以下兩種形式: 間接表達――可能借敘述人物、事件時選用的有褒貶色彩的詞語來表現作者的情感傾向,也可能借助文中的壹個人物說出來,還可能借轉述別人的評論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直接表達――通過議論性文字中的中心論點、分論點,記敘性文字中的議論抒情句,說明性文字中的評述性語言來表現。

如《史記》中的文章結尾常有“太史公曰”等評價性語言。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觀點態度”常見的命題角度主要有兩種:(1)依據文章有關材料,分析作者的基本觀點態度。

(2)分析文章的有關內容,推理、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考查時多與“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合並在壹起,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二、答題方法 做這類題壹定要整體閱讀原文,根據具體語境分析文章中心和觀點態度。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1.借“題”解“文”。

文言文中用來命題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關鍵語句,試題中對文章分析概括的文字,壹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借“題”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壹個重要技巧,通過“倒讀法”,可以巧妙尋找到解題的鑰匙。

2.篩選法。弄清選項中的“觀點態度”所指的具體對象、文句範圍,就是要看選項中列舉的作者觀點態度是針對哪壹個人物、哪壹件事的,議論性文字體現在哪裏。

再將選項列出的“觀點態度”與文中篩選出的相應的“觀點態度”加以比較,得出正確選項。 3.概括評價法。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是通過對人物、事件的記敘、議論評價來表現的,因此就要從人物的言行、事件的敘述中,概括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將這種評價與選項中的評價比較辨析,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選項。 4.抓題眼法。

認真審視題幹,抓題幹中的關鍵信息,明確要求,仔細比對,綜合分析,從而找出正確答案。

3. 如何閱讀文言文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二者應是有機的統壹,而且“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葉聖陶語)。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根本目的在於教會學生學習。從根本上講,文言文教學實質上就是指導學生閱讀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創造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這裏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向大家介紹壹種比較切實可行的程序化的文言文閱讀方法――五步閱讀法。

壹、預讀 其主要目標是:讀準字音,準確停頓,把握節奏;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具體做法是:(1)查閱工具書,結合註釋給生字生詞註音。(2)根據教師範讀或課文錄音清楚準確地朗讀課文。(3)結合課文註釋和語文工具書,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4)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5)通過解題和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征。

二、抄讀 其主要目標是:熟悉課文,自學存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具體做法是:(1)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2)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3)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4)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5)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三、解讀 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語言分析,具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傾向。具體做法是:(1)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2)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3)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4)課堂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分析解答課後“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四、品讀 其主要目標是:就思想內容、章法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藝術風格等方面對文章進行文學和美學的鑒賞性閱讀。具體做法是:(1)從文體特征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壹種“類型”的基本特征。(2)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征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3)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五、誦讀 其主要目標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培養素質。具體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力求熟讀成誦。(2)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準確記憶。(3)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4)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5)指導寫作讀後感想或思想評論,以求陶冶情操.

4. 文言文要註意什麽

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

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

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