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ì shí liú
2 桑科植物地瓜的莖葉·《中醫大辭典》·地石榴地石榴為中藥名,出自《滇南本草》,為《貴州民間方藥集》記載的地瓜藤之別名[1]。
2.1 地石榴的別名地枇杷、地石榴、地板藤、霜坡虎[1]。
2.2 來源及產地桑科植物地瓜Ficus tikoua Bur.的莖葉[1]。分布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四川和廣西西部、陜西南部[1]。
2.3 性味苦,涼[1]。
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熱利濕,止咳,消腫[1]。
1.治小兒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痢疾,黃疸,水腫,尿路感染,白帶,風濕痹痛[1]。煎服:15~30g[1]。
2.搗敷治癰腫瘡毒,跌打腫痛[1]。
3 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中醫大辭典》·地石榴地石榴為中藥名,出自《湖南藥物誌》,為蕭步丹《嶺南采藥錄》記載的菍地[質疑]地菍?之別名[1]。
3.1 地石榴的別名地茄、地稔、地石榴[2]。
3.2 來源及產地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全草[2]。分布江西、福建、廣西、廣東等地[2]。
3.3 性味甘、微澀,涼[2]。
3.4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血[2]。
1.煎劑噴喉、滴鼻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2]。
2.治腸炎,痢疾,消化道出血,肺膿瘍,尿路感染[2]。
3.治痛經,產後腹痛,血崩,帶下,盆腔炎[2]。煎服:9~15g(鮮品30~60g)[2]。
4.治外傷出血,癰腫疔瘡,蛇咬傷[2]。鮮品搗敷[2]。
3.5 化學成分葉含鞣質7.4%[2]。根含酚類、鞣質、糖類、氨基酸[2]。
3.6 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