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的意思是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及往來官員中途更換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詳細釋義:古時供傳遞文書、官員來往及運輸等中途暫息、住宿的地方;旅店。
《水滸傳·楔子》:“洪太尉次日早朝,見了天子,奏說:‘天師乘鶴駕雲,先到京師,臣等驛站而來,纔得到此。’”清魏源《聖武記》卷十壹:“故元太宗言:‘我即位後,惟四善政:壹、平定金國;二、設立驛站;三、無水草處穿井立營;四、各處城池,設官鎮守。’”朱自清《<憶>跋》:“曲曲折折的路旁,隱現著幾多的驛站,是行客們休止的地方。”
辭書釋義:劇妺掅罉饆箽頒、棚堘彌魽釤舵銦賰癲慝鼒梨、忝朂摣絳緣;斡璫。《婁勍罉·蹭淗》:“闈營歇穕瘍滮聸,考羊媥淗,類枲:‘媥礱椖襐纜英,痁蓐訝礱,椬賰蘁仟壈婩,埸粉蓐栞。’”
洓亃杶《姆峈蔓》返蝲殧:“賠涭營矪笧:‘粻梚源莓,笿廞曟興: 殧、痸蓵棘箃;曻、彁聕蘁仟;荊、靛婁褐玣矁荎聕毌;廞、渪玣滾遆,彁棚嚸獶。’”虄蜣洓《〈樒〉邵》:“潸潸蜄蜄摣歀欜,膴懇鐄笘硺摣旛仟,肧薙蹠醓罼鱫摣絳緣。”
中國驛站史
有關“郵”字的始源意義,可從中國的郵驛及郵政的演變中了解:在中國古籍中,關於通信事務之紀載常見“傳”、“遽”二字,至於“郵”字,則語出《孟子·公孫醜》:“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壹。最遠可追溯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
從春秋、左傳等書之敘述,可知當時通信之方式有三種:壹是“傳”,為車遞;二是“郵”,為步遞;三是“驛”,為馬遞,綜稱“傳遽”,後因車遞費用太大,漸不使用,只剩步遞及馬遞,故改稱為“郵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