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命出”中的“天命”指的是“畏天命”和“知天命”,詳細介紹如下:
1、簡介:《性自命出》是郭店楚簡儒家文獻之壹,本篇存簡六七枚,簡兩端削成梯形,簡長三二五厘米,編線兩道編成間距為壹七五厘米。?
2、內容簡介:《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荊門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在沙洋縣紀山鎮搶救性清理發掘了郭店壹號楚墓。有禮器、樂器、車馬器、生活用器、喪葬器,最引人矚目的是八百余枚竹簡,壹經公布於世,即在海內外學術界掀起了研究簡牘熱潮,許多專家學者為之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
3、原文:凡人雖有性,心亡奠誌,待物而後作,待悅而後行,待習而後奠。喜怒哀悲之氣,性也。及其見於外,則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於情,情生於性。始者近情,終者近義。知情者能出之,知義者能內之。凡性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聲, 弗扣不鳴,人之雖有性,心弗取不出。
4、意義:心性學說是儒家理論開展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長期以來學界對先秦儒家心性理論的發展過程卻並不明晰。《性自命出》作為郭店楚簡儒家類文獻的重要篇章,蘊含豐富的心性思想,其中關於性命相通、性情壹致、心取性出、身心壹致等觀點,對理解孔孟之間百余年間儒家心性學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