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簡介

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簡介

太上玄門功課經序竊以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墻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復元始之性。獲修仙之路。得以曉自然之心。是故道者住叢林。焚香火。三千日裏勤功十二時中無怠。朝夕朝禮聖容當輸自己之誠。?勤祝厘。國祚必獲升仙之慶。且夫功課者何為者也功課者功課也。課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賴先聖之典也。誦上聖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元和經之為經。是前聖之心中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誦之誠者。則經明。行之篤者。則法驗。經明則道契於內。法驗則術彰於外。,經明法驗而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此是住叢林者之規範。升仙者之梯蹬。非叢林無以陶镕大眾之德性。非梯蹬何以希求出世之真仙。若肯誠心修道二六時中刻刻提斯時時檢點。在世端能出世。居塵自可離塵。回出是非之門。直達無為之路。逍遙宇宙。出入虛無。自由自在。無滅無生。方寸不立壹塵妙用直超三際。若此者了自心壹念之誠出世上三途之苦。履長生之道路。脫苦海之迷津。既無前愆之可懺。亦無後過之可悔。無前愆之可懺者。意誠也。無後過之可悔者。心正也。心正則無惡孽。意誠那有災殃。無惡孽則立到天堂。無災殃則出離地獄。功高宇宙。德契虛皇。禳災而災消。祈福而福至。無求而不應。有感以皆通。課誦諸品仙經及群真寶號。故凈口凈心凈身而有咒安天安地安神而有章。皆有次序。更無躐等。雖是隨堂之功課。實為祝, 國祚之大猷。朝夕誦念。晝夜妄疲。直候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方是出家之上事。大丈夫之道德也。是為序。(清…壹清道人) , 凡誦經者。切須齋戒沐浴。嚴整衣冠。誠心定氣。叩齒演音。然後朗誦。慎勿輕慢。交談接語。務要端肅。念念無違。隨願禱祝。自然感應。獲福無量。先念步虛。後誦咒章。 ,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道眾登壇分班序立三禮畢主經吟步虛)

澄清韻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無妖塵,冥慧洞清,大量玄玄

(主經三稱三舉)

大羅三寶天尊

題綱

靈音到處,滅罪消愆,寶號宣時,扶危救難,將當有開壇演教之偈 仰勞道眾,隨聲應和。

吊掛

上壇齊舉步虛聲,祝國迎祥竭寸誠 (跪禮)

當日陳情金闕內,今朝香靄玉爐焚,皇圖鞏固山河壯,帝道遐昌日月明,萬民瞻仰堯舜日,歲稔豐登樂太平。

香供養 (起身)

常清常靜天尊 (打躬拜禮)

大啟請贊

真心清靜道為宗,譬彼中天寶月同,,凈掃迷雲無點翳,壹輪光滿太虛空,,上藥身中神氣精,人人具足匪虧盈,,能知混合回風道,金鼎黃芽日日生。

小啟請贊

道場眾等,人各恭敬, 恭對帝前,諷經如法。

(眾道跪誦經咒)

凈心神咒

太上臺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凈,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急急如律令

凈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

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賁,氣神引津。,心神丹元,令吾通真,思神煉液,道氣長存

急急如律令

凈身神咒

靈寶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臟玄明。

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身形。

急急如律令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 普告萬靈。 嶽瀆真官。 土地祇靈。

左社右稷 。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 。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 。備守壇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 。保衛誦經 。皈依大道。 元亨利貞。

急急如律令

凈天地解穢咒

天地自然。 穢氣分散 。洞中玄虛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 普告九天。

乾羅答那。 洞罡太玄 。斬妖縛邪 。度人萬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誦壹遍 。卻病延年。

按行五嶽 。八海知聞 。魔王束首。 侍衛我軒。

兇穢消散。道氣常存。

急急如律令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學。 心假香傳 。香爇玉爐 。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 。仙佩臨軒。 令臣關告 。逕達九天。,急急如律令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萬氣本根 。廣修萬劫 。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 。惟道獨尊 。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 。養育群生。

受持萬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衛 。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 。役使雷霆。 鬼妖喪膽。精怪忘形。

內有霹靂 。雷神隱名 。洞慧交徹。 五氣騰騰。

金光速現 。覆護真人。

急急如律令

開經玄蘊咒

雲篆太虛。 浩劫之初 。乍遐乍邇 。或沈或浮。

五方徘徊 。壹丈之余 。天真皇人。 按筆乃書 。

以演洞章 。次書靈符 。元始下降。 真文誕敷 。

昭昭其有 。冥冥其無。 沈苛能自全。 塵勞溺可扶。

幽冥將有賴。 由是升仙都。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仙人葛公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授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授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授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 *** 三界。升入金門。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正壹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持誦不退。身騰紫雲。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

稽首歸依眾妙道。 至心恭敬二玄真。

今運壹心心所議。粗識此經經所因。

空 *** 空無有性。 有無無有色空均。

慧風出自天尊力。 掃除心界不遺塵。

唯願神光常擁護。證明今日守心人。

今日守心何所證 。不失凡身得道身。

爾時

元始天尊在七寶林中。五明宮內。與無極聖眾。俱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觀無極眾生。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回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欲海。沈滯聲色。迷惑有無。無空有空。無色有色。無無有無。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天尊告曰:汝等眾生。從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色即是。 *** 無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識無空法洞觀無礙入眾妙門。自然解悟。離諸疑網。不著空見。清凈六根。斷諸邪障。我即為汝說是妙經。名為護命濟度眾生。傳教世間。流通讀誦。即有飛天神王。破邪金剛。護法靈童。救苦真人。金精猛獸。各百億萬眾。俱侍衛是經。隨所擁護。捍厄扶衰。度壹切眾生。離諸染著。,爾時,天尊即說偈曰:視不見我。聽不得聞。離種種邊。名為妙道。

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

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

爾時

天尊在禪黎國土。與大道真仙萬萬大千人諸天尊及諸天龍鬼神。盡來 *** 。受吾約束。世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有年災月厄遊城赤鼠之厄。天羅地網之厄。命窮算盡之厄。疾病纏綿之厄。落水波濤之厄。虎狼蚖蛇之厄。水火盜賊刀兵生產之厄。山林樹木社稷之厄。土石橋梁之厄。毒藥咒詛之厄。惟願今對,玉皇天尊。大道真聖。懺悔解禳。度脫身中災厄。壹壹解散。勿為留難。敕諸天神王。並降聖力道力。承斯經力恩力。衛護弟子受持念誦此經。已後解禳陽九百六之災。三衰八難九橫五苦之厄。如求如願。所履平安。出入行藏。所求利益。所願遂心。於是眾等聞說此經。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太上靈寶天尊說禳災度厄真經

無上玉皇心印妙經

上藥三品 。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 頃刻而成。 回風混合。 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 壹紀飛升。 知者易悟。 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 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 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 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 氣合體真 。不得其真。 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 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 精依氣盈。 不雕不殘。 松柏青青。 三品壹理 。妙不可聽。 其聚則有。 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 竅竅光明 。聖日聖月。 照耀金庭。 壹得永得 。自然身輕 。太和充溢。 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 。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 誦持萬遍 。妙理自明。

無上玉皇心印妙經

玉清寶誥,誌心皈命禮

三界之上。梵氣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郁羅蕭臺。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凈泓。玄元壹氣。混沌之先。寶珠之中。玄之又玄。開明三景。化生諸天。億萬天真。無鞅數眾。旋鬥歷箕。回度五常。巍巍大範。萬道之宗。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寶誥,誌心皈命禮

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余梵氣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歷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玉宸道君 靈寶天尊

太清寶誥 ,誌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氣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

彌羅寶誥,誌心皈命禮

太上彌羅無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闕太微玉清宮無極無上聖廓落發光明寂寂浩無宗玄範總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天皇寶誥,誌心皈命禮

紫微宸極勾陳天宮九光寶苑之中五氣玄都之上體元皇而佐司玄化總兩極而***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權衡廣推大德統禦星辰之躔次毋失常經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勾陳上宮 天皇大帝

星主寶誥,誌心皈命禮

大羅天闕。紫微星宮。尊居北極之高。位正中天之上。佛號金輪熾盛。道稱玉鬥玄尊。璇璣玉衡齊七政。總天經地緯。日月星宿。約四時行黃。道紫垣萬象宗師。,諸天統禦。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萬星教主。無極元皇。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後土寶誥,誌心皈命禮

九華玉闕七寶皇房承天稟命之期主陰執陽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敷蓄於柔順利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嶽瀆是依山川鹹仗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承天效法 後土皇地祗

神霄寶誥,誌心皈命禮

高上神霄府凝神煥照宮會元始祖氣以分真應妙道虛無而開化位乎九霄之上統理諸天總乎十極之中宰制萬化宣金符而垂光濟苦施惠澤而覆育兆民恩溥乾元仁敷浩劫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 *** 王

南極長生大帝 統天元聖天尊

北五祖寶誥,誌心皈命禮

大道開先玄元闡化教垂今古諡號東華接漢室之將軍隱終南而仙契過化每超於劫運示現長在於塵寰啟唐朝之英賢悟神仙之秘訣飛劍貨藥警化無方金廷丞相之高標寶印力辭之勇決霞裾上陟南北統宗天復挺於人豪道遍通於四海發金蓮之七朵演仙派於十方長生理被於古今玄妙天垂於率土恢弘至道廣度愚迷

慈悲濟苦 全真祖師

東華紫府 輔元立極大道帝君

正陽開悟 傳道垂教帝君

純陽演正 警化孚佑帝君

海蟾明悟 弘道純佑帝君

重陽全真 開化輔極帝君

五祖藏道天尊

南五祖寶誥,誌心皈命禮

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跡於天臺壹脈濬通於劉祖采瓊花之仙異著悟真之丹書道付杏林不日還元之編集法通雞足俞琰丹髓之書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無方施雷雨於掌中蘇生民於世外德彰南海獲瓊玉之英標道遍遐荒飫法言之靈妙龍虎羅浮之跡武夷玉隆之書過化多方真文備著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範模誓願弘深

慈悲仁聖祖師

悟真 *** 真人

杏林翠玄真人

道光紫賢真人

泥丸翠虛真人

瓊琯紫 *** 人

五祖藏道天尊

七真寶誥,誌心皈命禮

道先壹氣世顯七真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轉還丹之訣甘泉潤物變朽回春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衛州變化坐十載以成真壁間墨跡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異三井有多生之記壹時著顯化之功磻溪六年龍門七載道功備而名聞時主丹符錫而掌握神仙石上談玄空中飛蓋元主屢宣而問道甘霖克日以濟民早窮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訣。卦圖斯演至道大成清靜散人探玄得道蓬萊仙路億劫獨持

慈悲濟苦,全真祖師

丹陽抱壹 無為普化真君

長真凝神 玄靜蘊德真君

長生輔化 宗玄明德真君

長春全德 神化明應主教真君

玉陽體玄 廣慈普度真君

太古廣寍 通玄妙極真君

清靜淵真 玄虛順化元君

七真演化天尊

普化寶誥 ,誌心皈命禮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行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心三界群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至皇至道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人心多散亂 壹念皆純真

欲求無上道 大眾轉天尊

大眾轉念 雷聲普化天尊

轉畢回壇上香跪誦

中堂贊

向來誦經 念念存誠 千真拱聽 萬聖通靈

應元合氣 普化分形 九天有命 三界遵行

消災懺罪 請福延生 功圓行滿 大道證盟,丘祖懺悔文

經功浩力不思議 回向十方諸聖眾

願見真心求懺悔 河沙罪障悉消除

懺悔眾等自從曩劫乃至今生。假火風地水以成形。戀香味色聲而觸法。貪嗔嫉姤惡口妄言。殺盜邪淫恣情縱欲。逆辱父母悖負君師。不敬天地神祗。呵風罵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遂致報對升沈。輪回展轉。受諸苦惱。無有休停。皆由壹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認六塵之幻。沈溺愛河。今而既獲人身。叨親正教。豈非千生慶幸。壹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若夫似前流蕩必竟迷失本來。壹墮冥途。化為異類。 是故思沈淪苦發清凈心。皈奉聖真。特求懺悔。既憐愚昧。原赦罪愆。解釋報冤。蠲消魔障。所覬命逢昌運。名註丹臺。際遇真師。親聞至道。精修妙行。增長善芽。盡節玄門。怡神真境。他日運應滅度。自性不致昏迷。徑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還證上乘之道。承侍虛皇尚。

願國安民豐時和歲稔 願真風丕闡道化興行

願兇惡化賢邪魔歸正 願兵刑罔措囹圄空閑

願沈滯升遷冤仇和釋 願參玄學者悟道成真

願歷劫宗親俱皆超度 願歷世師友同證真常

願所有眷緣增崇福慧 願所傷物命早生人天

願絕食酒葷不相殺害 願持身端正不履邪淫

願悉破慳貪悉除險峻 願言無誑妄行貴真誠

願弱己饒人潛忍忿怒 願慈心下氣恭敬壹切

願不墮邊夷不隨邪見 願結交仙友棲集清虛

願智慧開明神通恢廓 願廣行方便普濟群生

願永斷執迷鹹歸至道

塵劫有盡。我願無窮(三遍)

端望,帝真曲垂濟度皈命禮謝

無上虛皇至真三寶

壹者壹人有慶 二者二景齊明

三者三農樂業 四者四序和平

五者五祠鞏固 六者六合澄清

七者七星臨照 八者八節安寍

九者九泉開泰 十者十類生成

十壹者福留善信 十二者大道興行

壹切神光普照。壹切眾聖留恩

壹切有情賴善。壹切正果成真

普天均樂 四海同春

聞經悟道 罪滅福生(陽日) 重三遍

聞經悟道 叨列南宮(陰日) 重三遍

小贊韻 (眾道起身贊韻)

誦經功德 不可思議 諸天諸地轉靈機

皇王壽天齊 大道慈悲 萬化樂雍熙

大道慈悲 萬化樂雍熙

向來禮念諸功德 全賴慈悲為主盟

仰瞻仙仗隱空玄 法部真靈常擁護,靈官神咒

仰啟神威豁落將 都天糾罰大靈官

火車三五大雷公 受命三清降鬼祟

手執金鞭巡世界 身披金甲顯威靈

綠靴風帶護身形 雙目火睛耀天地

頃刻三天朝上帝 須臾九地救生靈

銀牙風嘴將三千 虎首貔貅兵百萬

走火行風前後衛 穿山破石捉邪精

祈晴禱雨濟世間 附體圓光通事意

治病驅邪如電閃 收瘟攝毒伏群魔

飛騰雲霧遍虛空 號令雷霆轟霹靂

三界大魔皆拱手 十方外道悉皈依

弟子啟請望來臨 大賜雷威加擁護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土地咒

經壇土地 神之最靈 升天達地 出幽入冥

為吾關奏 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書上清

向來誦經功德 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賜福消災。同賴善功。證無上道。,壹切信禮。誌心稱念。

常清常靜天尊 不可思議功德,三皈依 誌心皈命禮,生生世世。得聞正法。無上(道經師)寶。當願眾生。常待天尊。永脫輪回。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遇朔望誦四恩三宥),大皈依

四恩三宥同歸大藏靈文八難九幽俱入元始凈海 願以此功德莊嚴無極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師資與父母法界同宗親見存增福壽過去早超升 見前清凈眾各用皈命禮,誌心皈命禮,太上(道經師)寶。十方諸天。九十九億九萬九千十方國土。歷刦度人清靜真壹不二法門。本師教主,十方常住(道經師)寶。(寶珠說法元始天尊、玉宸道君靈寶天尊、混元皇帝道德天尊),祝壽文,伏以黃冠羽服。神居雲水之鄉。寶篆仙經。誠答乾坤之德。小心翼翼。大德昭昭。爐焚真香致恭上啟,三清道祖十極高真。萬象森羅。二儀列宿。諸天諸地諸山諸水億聖千真。群仙品職。玄門啟教演派師尊。南宗北派。五祖七真。天下名山洞府。古今得道先賢。宗壇有禱。無鞅仙靈。是日朝元真宰。當令神員。城隍社令。管界正神。捧香散花。金童玉女。值壇功曹。符使傳誠。引奏仙官。雲空過往。采訪明神。經方主執。護法威靈。悉仗真香。普同供養。以今奏為,中華人民***和國 省 縣,觀焚修弟子 某 茲者,恭逢天運 年 月 日 吉旦良辰,謹率清流登臨 寶殿諷誦仙經稱,揚聖號延奉高真。恭祈景貺。伏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萬民樂業。五谷豐登。世界永久和平。更祈本觀香火綿遠。教法興隆。道眾修真。有遇進道無魔伏念弟子眾等爰從前世。迨及今生。或三業以索纒。或六根之沈滯。是非海濶。人我山高性虧恬淡之純心昧沖和之粹。五臘三元。莫識懺禳之禮。四始十直。罔明悔過之儀。匪賴恩光之下映曷令魔障之永清。與道有緣。度人無量。滔滔源流於仙派綿綿不墜於真風。再願眾等。師資同學父母宗親普天黎庶。檀越信民心地虛明性天昭朗劫運可逃而厄難可免。安處塵寰而動與吉會再冀刀兵八難。無辜殺戮。饑饉殍凍餒死亡離鄉別土。殞於道路。既往超虛無之境。見存享安樂之鄉。仰憑道力。為上良因。誌心稱念。,玄都萬壽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