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麻木簡介

麻木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註解 4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麻木的穴位 2 治療麻木的方劑 3 治療麻木的中成藥 4 麻木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麻木 1 拼音

má mù

2 英文參考

numbnes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naesthesia [朗道漢英字典]

anesthesia [朗道漢英字典]

benumbedness [朗道漢英字典]

insensibility [朗道漢英字典]

numbness [朗道漢英字典]

3 註解

麻木為癥狀名[1]。見《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是指肌膚感覺障礙,或如蟻行感,或如觸電感,或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的表現[2]。“麻”,非痛非癢,指自覺肌肉內有如蟲行感,按之不止,搔之愈甚[3][1];“木”指皮膚無痛癢感覺,按之不知,掐之不覺,如木厚之感[3][1]。麻木由氣血俱虛,經脈失於營養;或氣血凝滯;或寒濕痰瘀留於脈絡所致[1]。治療總以補助氣血培本為主,不可專用消散[1]。若夾痰濕瘀血為患,屬重癥;高血壓病者覺拇指及食指麻木,多系中風先兆,要加強防治[1]。

《雜病源流犀燭·麻木源流》:“麻木,風虛病亦兼寒濕痰血病也。麻,非癢非痛,肌肉之內,如千萬孑蟲亂行,或遍身淫淫如蟲行有聲之狀,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麻木之狀。木,不癢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覺,有如木之厚。”《醫學準繩·麻木》:“麻屬痰屬虛;木則全屬濕痰死血,壹塊不知痛癢,若木然是也。”《張氏醫通·麻木》:“壹塊不知痛癢,陰寒益甚,或日輕夜重,脈澀而芤或弦,屬痰挾死血,宜活血行氣,二陳加芎、歸、桃仁泥、紅花、牛膝、韭汁之類。大便見黑而不作瀉者,小劑桃核承氣湯微利之。十指麻木,屬胃中濕痰死血,二陳加二術、桃仁、紅花、少加附子行經。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燎者,二妙加牛膝作丸,不應,少加肉桂。”又治渾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半身麻木,或面或頭或手臂或腳腿麻木不仁,並用神效黃芪湯(見《張氏醫通·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