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造紙術是由東漢蔡倫改進的。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指南針的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具體人不詳。火藥是中國漢族煉丹家孫思邈發明於隋唐時期。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擴展資料:
四大發明的影響
1、造紙術影響
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意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壹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意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
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壹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範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印刷術的影響
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11世紀以後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
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修道士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壹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3、火藥的影響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藥,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制造火藥、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制造火器。
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藥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制造火藥、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火藥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壹。
4、指南針的影響
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百度百科-四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