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陽消簡介

陽消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關於消渴 4.1 病因病機 4.2 辨證分型 4.3 針灸治療 4.3.1 體針 4.3.2 耳針 5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陽消的穴位 2 治療陽消的方劑 3 治療陽消的中成藥 4 陽消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陽消 1 拼音

yáng xiāo

2 英文參考

yang diabete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陽消為病證名[1]。見《景嶽全書·雜證謨》。指因火盛所致的消渴病[1]。消渴病以陽消居多[1]。

4 關於消渴

消渴(consumptive thirst[2][3])為病名[4]。是指以多飲、多食、多尿為主要表現的疾病[4][5][2][3]。出《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亦作痟渴[4]。

4.1 病因病機

多因過食甘肥及情誌失調,引起臟腑燥熱、陰虛火旺所致[5]。

4.2 辨證分型

根據癥狀及病情發展階段的不同,本病癥分為上、中、下三消[4][5]。

《證治匯補·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飲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頻。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饑,能食而瘦,溺赤便閉。下消者,腎也。精枯髓竭,引水自救,隨即溺下,稠濁如膏。”

上消者,以煩渴多飲為主,小便清利、大便如常;中消者,以消谷善饑為主,形體消瘦、煩熱便秘;下消者,以小便頻數、量多而略稠為主,口燥多飲、頭暈目花、腰膝酸軟,久則面色黧黑、畏寒肢冷[5]。

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尿崩癥、神經性多尿、急性熱病之煩渴等,均屬本癥範疇[5]。

4.3 針灸治療 4.3.1 體針

取胰俞、肺俞、脾俞、腎俞、足三裏、太溪等穴為主[5]。上消加尺澤、照海、金津、玉液;中消加胃俞、中脘、內庭、三陰交;下消加關元、行間、復溜[5]。口幹甚加廉泉、承漿;嘈雜善饑加關門、內關;目昏糊加光明、行間;頭暈加上星、百會;畏寒肢冷加灸命門、關元[5]。

4.3.2 耳針

取胰、屏間、腦、三焦、肺、脾、腎、心、肝等穴,每次酌選3~5穴,輕 *** ,每日或隔日1次[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