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即前人用來翻閱書籍的文房雅器,為了防止手上的油脂汙損大開本古籍經卷。它也可用來看報紙,防止油墨沾染到手上。翻書杖的歷史並不十分久遠,19世紀是其盛產階段。
翻書杖的形狀通常是扁平的長條狀,以便插入書頁縫隙中,壹般長度在20~40厘米之間,超出40厘米的大型翻書杖較少見。20厘米內作為翻書杖和拆信刀都可,不過拆信刀刃身壹般較為細長,刃尖鋒利,而翻書杖刃身扁平,刃尖通常為半圓或橢圓形。
西洋各國翻書杖的結構大同小異,概括而言,主要部件為柄和刃。以材質分的話,大概這幾類:銀柄、天然材質刃,牙刃或玳瑁刃都屬於這壹類;銀柄、玉石類刃,如以瑪瑙、碧玉等做刃;柄和刃都為天然材質(或都為玉石),中間以貴金屬鑲接;通體天然材質(或玉石);通體全銀,有時柄上施以琺瑯等裝飾;其他異形結構:如手柄上帶有小折刀、放大鏡等功能性器物,手柄上鑲嵌有金幣之類;銀以外的其他金屬:如青銅或黃銅。
東方(以中國、日本為主)的翻書杖材質則使用牙和竹、木較多。
綜合而言,銀柄牙刃在西洋最為常見(後來也以賽璐珞仿牙代替真牙),東方反而罕見。以產地論,英國翻書杖的制造和使用最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