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董鄂妃怎麽死的

歷史董鄂妃怎麽死的

壹、董鄂妃真名叫什麽 歷史上的董鄂妃是怎麽死

清史稿·後妃傳》對董鄂妃有如下記述:“董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三宮,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

孝獻端敬皇後(1638年-1660年),人稱董鄂妃,內大臣鄂碩之女。順治帝皇四子和碩榮親王生母。順治十三年八月入宮,封賢妃,十二月晉封為皇貴妃。順治十七年病逝於承幹宮,年僅22歲。死後追封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董鄂妃是清廷內閣大臣鄂碩的女兒,閨名珊瑚。她本來是順治異母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嫡福晉(正式妻子),本來是可以以此貴婦人的身份,平平安安、養尊處優地渡過壹生的。但是上天另有安排:皇帝大伯愛上了她。襄親王為此羞憤而死。董鄂氏服喪剛二十七天,順治帝便召她入宮,立為賢妃。這時順治十九歲,董鄂氏十八歲,時間是順治13年(1656年)。立為賢妃後僅僅壹個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晉封為皇貴妃。而且這壹次的破格在整個清王朝的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少年皇帝為冊立皇貴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可見按照皇帝的本意,光讓董鄂氏做皇貴妃都還太不夠了,很應該把皇後的位子也讓她來坐才是。---郎才女貌,本來倒也是壹對佳偶,然而少年親王之死,卻已經註定了這場擁擠的愛情故事將以悲劇結局。

順治帝壹生有十九位後妃。活著成為皇後的兩位都姓博爾濟吉特氏。第壹位是順治生母皇太後孝莊的娘家侄女,但是小皇帝認為她“妒嫉”、“奢侈”,加上她是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挑選的,所以才兩年時間皇帝和她的緣份就到了頭,她被廢為靜妃。第二年,孝莊皇太後又從娘家接來了三位侄孫女,並將其中壹位立為新皇後。但是這位皇後雖然品貌雙全,皇帝仍然不喜歡她。過了兩年董鄂氏入宮,皇後的寶座就更是搖搖欲墜了。

然而董鄂氏是壹個冰雪聰明的女子。她深切明白自己的身份並非“正嫡”,人生經歷又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從現代人的角度看,此時的董鄂氏只是壹個少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無法決定婚姻;又在兩個強勢的男性間無力抉擇愛情。然而三百五十年前,十八歲的董鄂氏不但得不到任何諒解,還要獨自承擔著“紅顏禍水”的罪名:活著的皇帝沒人敢說他錯,死去的襄親王更沒有錯,有錯的就只能是她了。)

從前的襄親王福晉董鄂氏,現在以皇妃的身份重新走進了皇城。然而,在偌大的紫禁城裏生活著的,並不僅僅是愛她的順治帝,還有壹群因為她而失去帝寵的女人(在她們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壹個龐大的外戚家族);還有因為這起愛情事件而失去兒子的襄親王生母靖懿太貴妃;以及同樣因為這個原因而與皇帝母子失和的皇太後孝莊。

因此,董鄂妃在後宮裏從來沒有恃寵而嬌,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當她得知順治帝要找岔二次廢後,是要立自己為後時,反而苦苦為皇後求情,甚至以死相諫。為了表示謙讓,她甚至稱皇後為“母”;皇後生病,她“五晝夜目不交睫”。皇後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象是她的親妹妹死去了壹樣。對於其它的妃嬪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親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湯餵藥。她還撫養了承澤郡王的兩個女兒和安王的壹個女兒,照料這三個小姑娘無微不至,如同親生的壹樣。至於服侍太後,她更是察顏觀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無異女侍”,太後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廢寢食”;她不幹預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禮制和順治同桌吃飯;但是同時她反復規勸順治理政要謹慎小心,不可以發布錯誤的政令累及百姓;秋決犯人時,她流著眼淚請求順治要再三細查案情,不能枉殺無辜;在個人素養方面,董鄂氏的書、畫、經、史、佛學等均有相當的造詣。

結果,她的努力終於化解了皇太後的敵意,得到了皇太後的認可,到後來,太後的身邊簡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當成女兒壹樣地看待。

然而董鄂氏畢竟只有十八歲。長年過度的勞累、自責和惶恐,慢慢蠶食她的生命。

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帶給她無盡的歡樂和寄托,更讓順治帝心花怒放。所有的人都不懷疑,大清帝國的龍椅,總有壹天是要讓這個繈褓中的小小人兒坐上去的,

但是這個小人兒只給了他的父母壹百零八天的快樂,就將他們帶進了痛苦的深淵。出世壹百零八天後,還沒來得及取名的皇四子就在深邃隱秘的紫禁城裏原因不明地死去了。順治追封他早夭的皇位繼承人為榮親王,並專修陵寢。

然而死去的孩子即使被封為親王,也安慰不了活著的母親。董鄂妃產後哀痛,失於調養,喪失了生育能力。病體支離的她勉強支撐了兩年,也離開了人世。她死的時候不足二十二歲,和順治只有四年姻緣。悲痛的順治追封她為“端敬皇後”。

二、董鄂妃是怎麽死的

病逝。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氏是順治帝壹生最鐘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為皇後,合葬清孝陵。

謚號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不附帝謚,是中國最後壹位獨立謚號的皇後)。 擴展資料董鄂氏去世後第三天,即八月二十壹日,順治皇帝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後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

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後,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追封,加之謚號,謚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在禮臣們擬議謚號時,“先擬四字,不允。

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後被勸阻。

董鄂氏去世後,順治為其輟朝四個月,按照禮制,皇貴妃去世輟朝時間也僅僅是五天,為皇貴妃去世而這樣的輟朝時間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無法被超越的。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獻皇後董鄂氏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擡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

這在有清壹代,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後喪事中也未見過。孝獻皇後董鄂氏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順治為她舉辦了大規模的水陸道場,請108名僧人誦經祈福超度亡魂。

十月初八日,順治皇帝第五次親臨壽椿殿,為後斷七。 參考資料董鄂妃_百度百科。

三、董鄂妃的死因

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

孝獻皇後世稱董鄂妃,是清朝順治帝壹生最鐘愛的女子。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順治十三年(1656年)入宮,初封賢妃;壹月後晉皇貴妃,順治帝為此而大赦天下。

順治十四年生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崩逝於承乾宮,享年21歲,順治帝大為悲痛,追封其為皇後,上謚號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擴展資料:

董鄂氏原本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殤,這種打擊使得她壹病不起,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壹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壹的承乾宮。

順治哀痛至極,他以超常的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悼,董鄂氏臨終前曾囑咐:“去世後禁裝金玉之物,喪禮儉素”還未說完便亡,順治帝仍以皇後禮葬。

董鄂氏去世後第三天,即八月二十壹日,順治皇帝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後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

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後,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追封,加之謚號,謚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

在禮臣們擬議謚號時,“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後被勸阻。

董鄂氏去世後,順治為其輟朝四個月,按照禮制,皇貴妃去世輟朝時間也僅僅是五天,為皇貴妃去世而這樣的輟朝時間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無法被超越的。

搜狗百科-孝獻皇後

四、順治帝的董鄂妃是怎麽死的

順治十三年六月,奉皇太後諭:舉行冊立嬪妃典禮。

得旨:先冊立東西二宮。 同月,皇太後諭:孔有德女(四貞,育養宮中,年尚幼小)宜立為東宮皇妃。

七月,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死,禮部擇吉於八月十九日冊妃。上以襄親王逝世,不忍舉行,命八月以後擇吉。

八月二十二日,立董鄂氏為賢妃。同日遣官祭襄親王。

九月二十八日,擬立董鄂氏為皇貴妃。先於二十五日遣官祭襄親王。

十二月,正式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皇太後與太後、皇太子與太子皆無別,皇貴妃與貴妃則是兩種名分,皇貴妃次於皇後而高於貴妃,頒詔大赦。 博穆博果爾為世祖第十壹弟,死時年十六。

清初皇族常領兵出征,西洋人就稱為“滿籍軍人”,所以,陳垣、商鴻逵推測董鄂氏的本夫當為襄親王。“擇吉”所以推後,絕非因襄親王之死而“不忍舉行”。

依《清史稿》的“年十八,入侍”觀之,她的年齡還長於襄親王二歲。商氏說:綜觀官書所記宮闈情狀看,太後並不喜悅董鄂氏,第二後孝惠皇後更因董鄂氏得寵而“不當上旨”。

董鄂氏可能是入宮後指配別壹皇子,即入宮後又出宮而後入宮侍世祖。這和楊貴妃之受寵於玄宗有些類似。

所以,董妃的兒子皇四子如不夭折,那末,聖祖 順治第四子《榮親王壙誌蓋》拓片。(皇三子,佟佳氏所生)未必能繼位,宮闈間可能又有糾紛。

《天童寺誌》載世祖賜木陳忞禦書唐詩壹幅,後誌庚子(順治十七年)冬日書,詩雲: 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

此為岑參春夢詩。陳垣《湯若望與木陳忞》雲:“唐詩多矣,何獨書此以賜僧人,蓋是時董妃已卒,多情天子,念念不忘美人枕上,不覺送於老和尚發之。”

說得頗有風趣。 世祖對董鄂氏所以如此深情,或許因為得之不由正途,也即“來處不易”,玄宗之特寵楊貴妃也是壹例,都由手段上的不正常而釀成特殊深厚的戀情。

《長恨歌》雲:“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君王側。”

好像楊玉環原是待字深閨的少女而入選,這究是詩人為尊者諱的忠厚之筆,還是故弄狡獪?董鄂之入宮,就官文書看,也是以閨女而逕入後官。要之,孝莊、順治母子的情欲生活,都留下壹重疑案。

五、歷史上董鄂妃的兒子是怎麽夭折的

董鄂妃(孝獻皇後)兒子的死亡原因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只是寫的夭折。

孝獻皇後(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順治十四年十初七日(1657年11月12日)誕下壹子,順治歡喜至極,大赦天下,不料未過數月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2月25日)便夭折,追封榮親王,喪葬逾制。

擴展資料:

董鄂妃的孩子夭折後,順治很是傷心,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這已經是超越祖制了,喪葬規格逾制,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誌》,抒發對皇四子的寵愛和痛惜之情:“制曰:和碩榮親王,朕之第壹子也。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禦天於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蓋生數月雲 。爰稽典禮,追封和碩榮親王……”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董鄂妃

六、清朝順治年間,董鄂妃到底是怎麽死的

董鄂妃亦作董妃、棟鄂妃,譯自滿洲音,非漢姓董。

至於將董鄂妃與董小宛誤作壹人亦因壹“董”字,孟森等人已證偽。 根據魏特《湯若望傳》。

《湯若望傳》只是提到董鄂妃是壹位滿籍軍人之夫人。後有人提出這位滿籍軍人即為福臨異母十壹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陳垣亦作了考證。

但是也有學者考證這位滿籍軍人並非博穆博果爾。史料並無可靠的直接的關於這位滿籍軍人即為博穆博果爾的記載。

學者證偽的證據包括,《愛新覺羅宗譜》載博穆博果爾之嫡福晉並非董鄂氏,而是博爾濟吉特氏;《清世祖實錄·順治十壹年四月甲子條》載和碩親王之福晉或夫人並不是命婦,無需入伺後妃;另外也沒有史料記載博穆博果爾有側福晉;清廷在博穆博果爾死後給他以特殊的尊榮,亦能找到其他的亦有說服力的原因;根據董鄂氏之父鄂碩的升遷以及其在順治十三年閏五月十二日的壹次祭禮上竟能排在伯索尼之前等證據,推論董鄂氏應該在三月之前已經入宮,而此時距離博穆博果爾去世有四個月之久;而博穆博果爾亦有可能死於痘疹,雲雲。 附註:博穆博果爾,生於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1642年1月20日),死於順治十三年七月三日(1656年8月22日)。

詔書略引如下:“朕遵聖母皇太後諭旨,思佐宮闈之化,爰慎賢淑之求,於本月初六日,封內大臣鄂碩之女董氏為皇貴妃。贊理得人,群情悅愉,逢茲慶典,恩赦特頒。”

福臨後來說她“年十八,以德選入掖廷”,是掩飾之詞。關於兄納弟婦,即所謂治棲者,滿清初年民俗並不以為惡。

亦根據魏特《湯若望傳》。順治稱“和碩榮親王,朕之第壹子也”,亦有立為皇太子之意,見於福臨《皇清和碩榮親王壙誌》。

同上。 按制,皇帝批答奏章例用朱筆,遇皇帝、皇太後大喪改用藍筆批答二十七日,皇後之喪則無此制。

董鄂妃之喪禮有頗多破格之處。 茚溪行森,茚溪為號,行是行輩,森是名。

以上時間換算根據陳垣《二十史朔閏表》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參考資料 楊珍·《董鄂妃的來歷及董鄂妃之死》,載於《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01期。

關於順治孝獻皇後董鄂妃,社會上有各種傳說。最普遍的壹種就是說她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名妓董小宛。

豫親王多鐸出兵討伐南明時,占領南京後將董小宛帶回獻給順治。清末野史還盛傳,董小宛是被南下的洪承疇俘獲。

洪本想自己霸占,因董誓死不從,才將她送入皇宮,成了順治帝的愛妃。福臨對董小宛寵愛有加。

後來,董小宛觸怒孝莊皇太後被賜死。福 臨竟因此把萬裏江山往他的兒子玄燁壹丟,自己到五臺山出家了。

到底孝獻皇後是不是董小宛呢?經史學家多年考證,認為孝獻皇後與董小宛根本就是兩個人。 歷史上董小宛確有其人,她生於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名白,字青蓮,後來成為秦淮壹帶的名妓。

她19歲從良,嫁給江南才子冒襄(辟疆)為妾。二人感情真摯,相敬如賓。

清軍南下時,為避戰亂,夫妻二人顛沛流離,相依為命達9年之久,董小宛終因勞累過度,於順治八年(1651年)病死,年僅28歲,葬於影梅庵,當時名人贈吊的挽詩很多。當順治帝呱呱墜地時,董小宛已15歲。

到順治二年,順治帝剛7歲,而董鄂妃已22歲,7歲的皇帝怎麽可以納22歲的漢族 *** 為妃子呢?孝獻皇後是順治十三年入宮的,那時董小宛已死5年。顯而易見,董小宛絕不可能是孝獻皇後。

為什麽野史能把董小宛與孝獻皇後扯在壹起呢?原來是她們的姓中都有壹個董字,她二人又都是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在編寫野史時,為了使故事情節離奇,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或許出於對滿族統治的故意中傷,於是文人墨客采用移花接木之術,把董小宛和孝獻皇後說成是壹個人。

其實孝獻皇後姓董鄂氏是譯音,許多史書也有譯為"棟鄂"、"東古"、"東古"、"東果"的。這樣看來,她二人之間更沒有什麽聯系了。

歷史上真實的孝獻端敬皇後董鄂氏,即董鄂妃,本是順治朝內大臣鄂碩女。她十八歲時入宮。

順治十五年(1658年)生皇四子榮親王,不久愛子病逝,董鄂妃十分傷心悲痛,身體每況愈下,終於順治七年(1660年)八月病逝,時年二十二歲。入宮後,董鄂妃因其美貌和賢良,頗得順治寵愛,剛入宮壹個月就晉封為皇貴妃,死後三天就被追封為皇後,可謂紅極壹時。

但是,在順治帝死後,她的地位急轉直下,遭到了壹系列冷遇:神牌不進太廟,不系世祖謚,祭祀降格,死後沒有推恩外戚,喪儀未列入《大清會典事例》等。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是董鄂氏本人的原因,主要是以孝莊皇太後為首的滿族王貴對其生前為順治獨愛不滿,因為她順治就曾兩此廢後,而皇後卻都是孝莊皇太後的侄女和侄孫女。

因此,皇親國戚也更不滿意順治給她的皇後桂冠,覺得名不正言不順。人心不服,董鄂妃倍受冷落也就很自然了。

其實也可能還有壹個原因,從董鄂妃死後火化看來,董鄂妃可能是患上了天花,並傳染上順治,因此半年之後,順治也因出痘(天花癥)而亡,招致皇族之恨。 另外,關於董鄂妃還有壹個傳說,壹些史學工作者經過考證,認為孝獻皇後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而博穆博果爾正是順治帝的同父異母弟。

主要依據就是欽天鑒洋人湯若望在回憶錄中的壹段記載: 順治皇帝對於壹位滿。

七、董鄂妃怎麽死的 董鄂妃簡介 順治最愛的女子董鄂妃

董鄂妃壹般指孝獻皇後。

孝獻皇後(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順治帝妃嬪,世稱董鄂妃。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姊,貞妃族姐。

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壹月有余,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氏是順治帝壹生最鐘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為皇後,合葬清孝陵。謚號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不附帝謚,是中國最後壹位獨立謚號的皇後)。

八、歷史上的董鄂妃究竟是怎樣的人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個歷史之謎,壹直眾說紛紜,主要有兩個版本。壹是說董鄂妃就是壹代名妓董小宛。但這個版本很快就被歷史學家們否決。還有壹個版本則真實性比較高,據《清史稿》後妃傳記載,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

董鄂妃確實嫁了兩次,第壹次是襄親王,第二次則是順治皇帝。

董鄂氏在順治十年入選秀女,被指配給襄親王,那年董鄂氏16歲。襄親王名叫博穆博果爾,是皇太極的第11個兒子,順治的同父異母弟弟。也因為這個,便註定了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愛情悲劇。順治皇帝與他第二個皇後大婚時,按照當時清代的規定,王爺們的福晉要進宮侍宴。

順治皇帝由此與襄親王的福晉董鄂氏相識相愛,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也因此憤而自殺。博穆博果爾死的同年,順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韙,把董鄂妃接到宮中,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順治皇帝還壹度要廢第二任皇後,而冊封董鄂妃為皇後,可由於皇太後和大臣的反對,以及政治影響,他無奈只好作罷。可是,董鄂妃在宮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寵早已超過那個平庸的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