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第壹種是源於《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第二種說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天帝、祭祖的活動,而當時也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第三種說法是起源於祭祀儀式,因為我國南方地區在重陽節仍然有重陽祭竈的習俗。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壹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壹起,九九歸壹,壹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壹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