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是哺乳動物頭部表皮及真皮特化的產物。表皮產生角質角,如牛、羊的角質鞘及犀的表皮角,真皮形成骨質角,如鹿角。哺乳類的角可分為洞角、實角、叉角羚角、長頸鹿角、表皮角等五種類型。
洞角,由骨心和角質鞘組成,角質鞘即習稱之為角,成雙著生於額骨上,終生不更換,有不斷增長的趨勢。洞角為牛科動物所特有。
實角,為分叉的骨質角,無角鞘。新生角在骨心上有嫩皮,通稱為茸角,如鹿茸。角長成後,茸皮逐漸老化、脫落,最後僅保留分叉的骨質角,如鹿角。鹿角每年周期性脫落和重新生長,這是鹿科動物的特征。除少數兩性具角如馴鹿,或不具角如麝、獐之外,壹般僅雄性具角。
叉角羚角,是介於洞角與鹿角之間的壹種角型。骨心不分叉而角鞘具小叉,分叉的角鞘上有融合的毛,毛狀角鞘在每年生殖期後脫換,骨心不脫落。這種角型為雄性叉角羚所特有,而雌性叉角羚僅有短小的角心而無角鞘。
長頸鹿角,由皮膚和骨所構成,骨心上的皮膚與身體其他分的皮膚幾乎沒有差別。
表皮角,完全由表皮角質層的毛狀角質纖維所組成,無骨質成分,為犀科所特有。角的著生位置特殊,在鼻骨正中,雙角種類的兩角呈前後排列,前角生於鼻部,後角生長在頷部。
2.角,民族樂器,原為西北少數民族樂器,最初可能是用牛、羊角制成,後來進壹步改用竹、木、皮革、銅等做成彎角狀。
角大約在漢代流入中原,在鼓吹樂中應用頗廣,它的形制在漢魏時期為曲形角。現存漢鼓吹樂圖片中吹奏的角形體很大,已經是人工制造的號角。河南鄧縣南朝墓出土兩塊鼓吹樂畫像磚,其中壹塊是四人奏樂圖,其中兩人擊鼓,另兩人吹奏的彎曲狀的樂器即是角。
唐宋時期,角為竹筒狀,唐代段成式《觱篥格》:“革角,長五尺,形如竹筒,鹵簿、軍中皆用之,或竹木,或皮。”宋代陳旸《樂書》所載“雙角”為曲形狀獸角狀,“警角”為竹筒狀。
明清時期則有銅角,明代王圻《三才圖會》:“古角以木為之,今以銅,即古角之變體也。其本細,其末鉅,本常綱於腹中,用即出之。為軍中之樂。”清代鹵簿鼓吹大樂中所用的就是這種銅角,近代通稱為“號筒”。江蘇江寧明代沐英墓曾出土實物壹件。
3.在數學上,①.角的靜態定義:具有公***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公***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②.角的動態定義:壹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壹個位置旋轉到另壹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所旋轉射線的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開始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始邊,終止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終邊
4.角還是人民幣的單位之壹,1元=10角,1角=10分。
5.角 飲酒器,形制與爵相似,但無流和註。最初當為普通飲酒器皿,供低級別貴族使用。角的出土和傳世數量遠遠地少於爵,商周之際發展為造型精美的禮器,流行於周中期之前,之後開始衰落。角是從爵演化出來的壹種新型酒器,大量出現於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際。其用途與爵相同,亦是飲酒器。《禮記.禮器》說:"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考工記.梓人》引《韓詩》雲:"壹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壹般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觚、爵組合,但有時以角代爵,如安陽殷墟第160號墓就是十觚與十角相配,在河南鹿邑商周之際的大墓中也有類似現象。雖然角與爵用途相同,但其數量卻少得多,而象晨肇寧角這樣帶蓋的角就更少見了。現在所說的角,是宋代金石學家對無流而具兩翼若尾的爵形器的習慣稱謂,其容量與爵相若。
6.角,就是龍角。在現代的星座組織系統中,角宿屬於室女座,其中較亮的角宿壹和角宿二分別是壹等和三等星,現代稱它們為室女alpha及室女zeta。黃道就在這兩顆星之間穿過,因此日月和行星常會在這兩顆星附近經過,古籍上稱角二星為天關或天門,也是這個原因。
角
①拔罐工具和方法。指古時用獸角制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五十二病方》載:“牡痔居竅旁,大者如棗,小者如棗核(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鬥米頃,而張角,xx以小繩。”參見拔罐療法條。
②五不女之壹。又名角花、角花頭。多指陰蒂過長。參五不女條。
③星宿名。《素問·五運行大論》:“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
④音決(jué),五音之壹。角為木音,屬肝,其音調暢中正,長而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