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泛稱東南方蠻族為“越”,北方蠻族為“胡”。早在商、 周時期,就有被稱之為“越”的古民族,生活在現今中國的東南及南部地區。秦漢時,相關史籍則泛稱中國南方的民族為“越族”。
根據目前考古學的證據,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很可能就是古越族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現在的考古學家也普遍認為,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各地的以幾何印紋陶為主要特征的文化遺存,可能也是由古越族所創造出來的。時間上從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壹直延續到商周秦漢時期,空間上則遍布於中國東南地區及嶺南壹帶。
雖然在今天已經找不到壹個名字叫做“百越族”的民族或族群,不過,百越文化事實上卻透過種種不同的方式,在很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語言、習俗)裏面留下了種種痕跡。
問題二:百越之地具 *** 置 百越之地是指廣東 廣西 福建和越南的地域,越南就不在這說啦,百越之地的廣東和福建經濟發達,已經走在國內前列,而廣西卻非常落後,是跟廣西的民族文化和素質有很大相關的。
問題三:秦代以前的廣東是越族人聚居的地區,被稱作百越之地 秦代以前,廣東的土著居民是古越族。史書稱他們為“百越”,因為越族並不是壹個單壹的族群,而是由許多小族群組成的,分支極多,系統復雜,分布在 *** 粵壹帶,故有“百越”之稱。他們的生存能力和智慧壹點也不比中原人差,公元前214年那場南北戰爭中,曾經把秦始皇派來攻打嶺南的“王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連主帥屠睢的腦袋也被他們砍了下來。
當然,以秦王朝當時的實力,最終還是把嶺南征服了。秦始皇勒令南征的軍隊都在當地安家落戶,開邊殖民,誓要把中原的政教風化推廣到這片荒蕪之地上。
這是歷史上中原人口第壹次大規模南遷。最早進入嶺南的新移民,自然占盡先機,在最肥腴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安營紮寨,他們就是廣府人的祖先。
趙佗始建南越國
趙佗建立南越國時,由於推行“百越和集”政策,土著越人的命運比美洲的印地安人好得多,他們不僅沒有被趕出家園,相反,在南越國擁有相當大的權勢。史書上第壹位有名有姓的土著越人,很可能就是呂嘉。他從輔助趙佗開始,三朝為相,位極人臣。呂氏宗族全都與王室聯姻通婚,男子盡娶王侯之女,女子盡嫁王侯宗室,可謂權傾朝野。他們的子女,實際上都是中原人與土著越人的混血兒。
趙佗是廣東歷史上壹位偉大人物,把他奉為嶺南的“人文始祖”,亦不為過。他統治南越國長達60年,即使中原史官也不得不承認他“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但如果說他是在河北出生的,不能算土著越人的話,那麽,他的子女都在南越出生,再也沒有回北方定居,可以算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了。趙佗死後,由長孫太子趙胡繼位,這是歷史上第壹位廣東人稱王。
1983年,人們在廣州象崗發現了趙胡的墓葬。墓中出土文物品類繁多,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漢墓。古墓原址現已興建博物館,正門***用了1300多塊紅砂巖砌築成高大的石墻。左右是兩幅巨型浮雕,兩個身高8米的男女越人,頭頂日月、赤足踏蛇,凜然有如守護神―――廣東越族先人的形象,大約就是如此的吧。
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鼎足而立
公元716年,大庾山梅關驛道被打通。從此,越梅嶺,下湞水,便成為北方入粵的主要線路。唐五代時期,北方幹戈雲擾,大地烽火,中原人紛紛南逃避難。壹部分從梅嶺進入南雄,在珠璣巷棲身。這裏就成了壹個中轉站,大批移民經由這裏再散往廣東各地;另壹部分則從福建進入粵東,在潮汕平原落地生根,逐漸形成廣東第二大族群―――潮汕人。
百姓門口百家姓。我們從珠璣巷的各姓族譜中,可以追尋出這些北方移民的根,來自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浙江、江蘇、湖北、甘肅、安徽等不同地方。他們對修族譜是非常重視的,希望子子孫孫都記住自己的根。我們知道,全國姓氏排列的前五位,乃“張王李趙遍地劉”,而在廣東則是“陳李黃何張,歐周胡馬梁”。據2000年4月的調查,僅羅定市壹地,就有508個姓,大部分姓氏的來源,都可以追溯到珠璣巷。
最後遷入廣東的是客家人,他們是在“靖康恥,猶未雪”的南宋末和“忽必烈吞金滅宋”的元代初,才大規模南下,珠三角和潮汕平原早已被先到者占據,只好在粵東北山區落腳。客家人常常自稱“無處為家,天下為家”。這句話既可理解為鼓勵族人四海漂泊,也可理解為鼓勵族人在客鄉落地生根。而我相信是後者。
凡歷朝衰亂之秋,亡國之際,像兩晉五胡十六國、安史之亂、殘唐五代、宋末、南宋末、明末、天下土崩瓦解,便會有大批難民,扶老攜幼,杖履相隨,從北方逃亡廣東,其中不少是中原的豪門大族、宿學舊儒。廣府、潮汕、客家這三大族群,鼎足而立,構成了廣東人的主要成分。
不少客家人的門口,至今依然貼著“河南世澤,渭水家聲”之類的對聯。這讓我想起海豐縣,也有很......>>
問題四:為什麽越國不去占領百越之地? 百越之地有兩個定義,壹個是長江以南,非中原人的地區都叫百越之地,還有就是長江下遊以南到海邊這壹塊,越國不是不想占,而是他沒空占,越國地盤不大,人口不算太多,在古代沒有人,占了下來開發不出來還是沒什麽用,還不如去占領開發成熟的區域,當時越國和楚國爭霸就是為了長江流域幾個城池,還有百越之地經過幾次中原南遷避禍才發展的,但是都是傾壹統中原的國家力量來辦的,秦時趙佗,申屠初次進入,漢唐時大開發,五胡亂華時又壹次大規模遷移,這個地區到了南宋完蛋才算完成開發成為成熟地區
問題五:中國古代的百越之地為什麽不適合北人居住 當時南方農耕文明未普及,由於是丘陵地帶,山林眾多,原始森林也多,野獸縱橫不說,最重要的是瘴氣,也就是在濕熱條件下,數萬年來植物腐化形成的甲烷等有毒氣體,很容易使不習慣的人生病死亡,所以北人談之色變。
問題六: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南是什麽用法 南 向南,名詞做動詞。向南占領百越等地,設為桂林郡、象郡。――――新華詞典
個人認為向南應該是副詞 修飾取,其實取才是動詞。
問題七:天行九歌百越之地是什麽地方 長江以南,皆為百越。中國長江往南的地方古代人就叫百越,簡稱百越之地,古代南稱越,名為百越
問題八: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出自哪裏? 南 向南,名詞做動詞。向南占領百越等地,設為桂林郡、象郡。――――新華詞典
個人認為向南應該是副詞 修飾取,其實取才是動詞。
問題九:百越,百越民族主要有哪些文化特征 百越又稱為百越族,是居於現今中國南方和古代越人有關之各個不同族群的總稱。文獻上也稱之為百粵、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在先秦古籍中,對於東南地區的土著民族,常統稱之為“越”。如呂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則曰越”。在此廣大區域內,實際上存在眾多的部、族,各有種姓,故不同地區的土著又各有異名,或稱“吳越”(蘇南浙北壹帶)、或稱“閩越”(福建壹帶)、或稱“揚越”(江西湖南壹帶)、或稱“南越”(廣東壹帶)、或稱“西甌”(廣西壹帶)、或稱“駱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壹帶),等等。因此,“越”又稱被稱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越即粵,古代粵、越通用。越與粵,古音讀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語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數、約數,而不是確數。百越是對南方諸族的泛稱。夏朝稱“於越”;商朝稱“蠻越”或“南越”;周秦時期的“越”除專指“越國”外,亦同樣是對南方諸族的泛稱。周朝稱“揚越”、“荊越”;戰國稱“百越”。《漢書?地理相關信息分布的區域有哪些?test(拒絕)深圳土地面積有多大?美國時間與中國時間差是多少吖?我大概什......北烏頭的資源分布有哪些?草烏頭的產地中哪裏的產量最多?誰推薦壹本關於地理的書呢?適合六年級的......什麽是蛛網膜?蕈的作用有哪些?水毛射是什麽氣候與疾病有什麽聯系嗎?腦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反思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鳥馬方綜合癥誌》註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裏,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戰國以前,《周禮:職方氏》中最早出現“七閩”名稱。閩即古代東南地區越族的名稱。許慎《說文解字》說:“閩,東南越,蛇種”。《漢書 ?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記載淮南王安諫伐閩越書說:“越非有城郭邑裏也,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以地圖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過寸數,而間獨數百千裏,阻險林叢弗能盡著。”“夾以深林叢竹,水道上下擊石,林中多蝮蛇猛獸。”從這些記載來看,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結寨散居於山川要塞、深林叢竹之中,溪谷之間,而且數目眾多。《周禮,冬官考工記》又出現“吳、粵”名稱。《逸周書?王會解》又有“東越”、“歐人”、“於越”、“姑妹”、“且甌”、“***人”、“海陽”、“蒼梧”、“越區”、“桂國”、“損子”、“產裏”、“九菌”等名稱。宋朝人羅泌的《路史》又具體解釋了百越的族稱有:“越常、駱越,甌越、甌皚,且甌、西甌,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蒼吾、越區、桂國、損子、產裏、海癸、九菌、 稽余、北帶、仆句、區吳,是渭百越。(參考黃現[撰《試論百越和百濮的異同》、《壯族通史》 ) 現在居住在中國南方屬於壯侗語系和苗瑤語系的各個民族,不論是在語言上,或者是在文化習俗上,都與古代的百越族有壹定程度的淵源關系。此外,也有某些學者認為,在現今中南半島的壹些民族,比如說泰國的泰族、老撾的佬族、緬甸的撣族、越南的京族和芒族、甚至屬於南島民族的臺灣原住民,也都和百越族有相當程度的密切關聯。 起源 根據有關文獻的記載,早在商、 周時期,就有被稱之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國人泛稱東南方蠻族為“越”,北方蠻族為“胡”),生活在現今中國的東南及南部地區(王東 2003,3)。根據目前考古學的證據,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很可能就是古越族所創造出來的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了稻谷、稻草和稻殼的堆積,是當時世界發現最早的稻作文化,後來在黃河流域的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和長江中遊流域的彭頭山遺址等地發現了更早的稻作文化。此外,現在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