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民俗別稱大全,要多文藝就有多文藝

中國民俗別稱大全,要多文藝就有多文藝

O(∩_∩)O~

中國歷代學者積累了不少的民俗資料和某些有關見解。大約成書於先秦至西漢的古籍《山海經》,記載了豐富的神話、宗教、民族、民間醫藥等古民俗珍貴資料。在東漢時期已經產生了專門討論風俗的著作,如應勛的《風俗通義》。到了魏晉南北朝就產生了專門記述地方風俗的著作,如晉·周處的《風土記》,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等。隋唐以來,全部或部分記錄風俗習慣及民間文藝的書籍就更多了。但是,具有現代意義的民俗學著作,卻產生在新文化運動之後。1920年北京大學成立“歌謠研究會”,1922年創辦《歌謠》周刊,首次揭示研究歌謠的目的是文藝的與民俗學的。1928年初,中山大學正式成立民俗學會,出版民俗學期刊和叢書,並舉辦民俗學傳習班,影響頗大。30年代前後,杭州又成立了中國民俗學會,繼承並發展了北大和中大這方面的學術工作。從20年代到40年代末,產生了壹些優秀的學者和著作,如顧頡剛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江紹原的《發須爪》,以及黃石、聞壹多等關於神話、傳說的研究論文。在抗日戰爭期間,西北的民主政權建立地區,由於毛澤東同誌提倡文藝創作的大眾化和作家的思想改造,並指出民間固有文化的優點和對它學習的重要,因而在解放區形成了搜集和運用民間文學藝術的熱潮,給“五四”以來這方面的活動註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科學起點。

全國解放後,北京成立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1950),進行采集、研究和組織隊伍等工作。到1966年以前,出版了《民間文藝集刊》、《民間文學》等刊物和許多歌謠集、故事集。在壹般民俗的調查方面,50年代後期,配合各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有關部門組織力量對國內外各少數民族的歷史、語言、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進行了比較廣泛的調查,積累了大量資料。總之,建國後17年間在民間文藝和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調查、收集、整理和初步研究方面做了許多有價值的工作。1976年10月,特別是中國***產黨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民俗學活動得到了新的、比較全面的發展。民間文藝的收集、研究工作更有進壹步的展開。民俗學的團體,也從地方到中央相繼建立起來。1983年5月,中國民俗學會在北京成立。近年來,關於壹般民俗學的資料集、論文也不斷湧現。有些大學開設了民俗學講座,民俗學社等專業性組織也在壹些大學裏出現了。1983年7月,中國民俗學會在北京開辦了聽講人數眾多的民俗學講習班。這時期有些地區博物館也建立了民俗學部或開辦民浴學資料展覽會。現在中國的民俗學事業達到了壹個新的繁榮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