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代官員在家中有沒有自己飲食的規定?

歷代官員在家中有沒有自己飲食的規定?

中國的飲食文化是和權力掛鉤的,史料顯示先秦時期的飲食禮儀政策相當完備。從菜品種類到烹飪口味,從吃法到盛宴等等,在分類上都有嚴格的規定。鼎,是周代流行的青銅餐具,是衡量社會地位的象征:君主用九鼎,清朝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壹鼎或三鼎。《禮記·豆子》也是如此。李雲含天子三十豆,六王子,二王子,八博士,六博士。對食物的消費有嚴格的限制。楚語下,父語體現;

天子吃得太快,牛羊都有。王子吃牛,清朝吃羊,醫生吃貘,學者吃煎魚,庶人吃蔬菜。這種劃分來自古代的記載。尚書。洪範說:“唯君是福,唯君是權,唯君是玉食。”也就是說,只有君主才能稱王稱霸,吃玉食。禮記。知望說:“諸侯不無緣無故殺牛,大夫不無緣無故殺羊,士不無緣無故殺狗,庶人不無緣無故吃寶。”

直到清朝,這種程度的飲食規定達到了頂峰。以皇家宴會為例,皇帝宴會桌有40道菜;女王壹等宴會桌減為32桌;嬪妃二等宴桌每桌二人,三等宴桌每桌三人,每桌菜數減少到15。皇帝和皇後吃不完的菜,往往是給大臣吃的。

禮儀是不斷變化的,但總的精神是不變的:我官比妳大,我權比妳大,我吃得比妳好。

世界上最大的官是皇帝——其實神仙只是皇帝的仆人。最大的神仙也和皇帝有本質的等級差別,最厲害的是皇帝。所以中國的飲食文化悠久精致,皇帝口中也有體現。

孫中山先生說:中國現代文明進化了,壹切都落後了,但飲食的進步還是落後於文明國家。中國發明的食物在歐美大量存在。而且中國優秀的烹飪方法也不是歐美能比的。“這是極其。同時,孫先生指出,這種飲食文化的成熟,顯示了中華文明的成熟。這是值得商榷的。其實中國的飲食文化之所以達到這樣的巔峰,就像中國的“性文化”達到巔峰壹樣,是壹種極權制度。

為什麽會看到?當齊桓公厭倦了美味的食物,他想改變他的口味——這麽說吧,他想在齊桓公吃人肉。他有壹個朝臣叫怡雅,是壹個出色的廚師。齊桓公把他的意思告訴了怡雅,怡雅馬上回家殺了兒子,做了嬰兒湯給齊桓公喝。

中國的國王有如此大的權力,他可以想吃什麽就吃什麽。他吃山珍海味就吃野味,吃野味就吃人味。這種吃食物的欲望被無限放大。所以,中國的美食很難稱霸全世界!

在食物發展史上,皇帝和貴族對它的推動作用最大。而最好的食物總是先出現在帝王貴族的豪華宴會上。

中國的宮廷膳食被稱為天廚,代表了不同時期飲食文化的高峰。

不吃上等的米飯,也不吃剁碎的肉——對食物非常挑剔

中國的餐館經常聲稱他們有宮廷秘方烹制的菜肴。甚至街邊小攤也經常把圓圓的丸子說成貢丸,把黑黃酒說成貢酒,以吸引大眾。電視上做的食品、保健品廣告,往往極力與皇帝扯上關系,往往讓假皇帝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以此誘導大眾。

即使說到吃,武俠小說也總是以宮廷菜肴為主。比如《射雕英雄傳》裏,寫的是九指乞丐洪七公蹲在宮殿的房梁上三個月,吃著宮殿裏的山珍海味,臨死前還不忘宮廷菜肴,鴛鴦烏鎮燉。

從周代開始,皇室在飲食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常能夠遵循孔子“食不厭精,食不厭細”的教導。

在周代的宮廷中,有壹個龐大而完善的餐飲管理和服務機制,包括負責糧源的機構和負責屠宰烹飪的機構等六種機構。六類機構還包括22個單位,2307人。

在李周。據《天官》記載,周天子用膳時“食六谷,食六祭,飲六清糧,用八種食,用八種食,用二十壇醬”,中國烹飪史上有“八寶”之說,始於當時。但當時的八寶並沒有後世的奢侈和“極惡”。(根據註釋,這八寶是煮的:肉醬油米飯;春木:肉醬燜黃米;海豚罐頭:烤、炒、燉乳豬;大炮:烤、炸、燉母羊羔;珍珍:烤牛肉、羊、鹿裏脊;汙漬: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幹;肝凈油:烤狗肝裹凈油。)

強大的漢皇室在飲食方面當然比周朝走得更遠。漢武帝擁有當時中國最完備的飲食管理體系。掌管皇帝日常事務的官員中,有與飲食活動有關的太官、堂官、道官。分別是“主飲食”、“主餅餌”、“主米選擇”。這是壹個龐大的官僚體系。在官令之下,有七個官員,包括負責各處供奉食物的官員,管理日常飲食的官員,掌管的官員。太官和唐官各有3000名奴婢,每年皇帝和後宮的夥食費達2億元。

這筆支出相當於漢朝兩萬中層的財產。每日支出54.8萬元,相當於2700多石好米或91000斤好肉。漢代的禮儀制度規定,天子“飲食須有八珍之味。”他們“富貴可口,品味人間。”節日的變化對漢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漢末男子徐幹說:“炎烈之夏”,連貴族都覺得“體如畫,水如泉湧,扇不靈,酒席鮮。”而飲食生活的季節性限制,被皇帝和後妃們降到了當時的最低水平。冬天,皇帝可以享用洋蔥、韭菜等春天才出產的蔬菜,這些蔬菜價格不菲。官方“蓋著房子,沒日沒夜地生火,等著溫度增長。”炎炎夏日,皇帝和後妃都是“硬冰常倒,冷換敘。”

盛唐也是美食上的盛世,燒烤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什麽是“燒烤”?據舊唐書記載。《蘇宣傳》:“臣第壹次拜官,作出獻食之例,謂之燒尾。”也就是說大臣剛上任的時候,為了感恩,向皇帝獻上了壹頓盛宴,叫做“燒尾巴”。

燒烤奢侈到什麽程度?

清記載了魏菊園舉辦燒烤時留下的壹份不完整的食物清單。在菜單中,有58種菜肴和20多種糕點。菜品32種,北方有熊、鹿、驢,南方有浣熊、蝦、蟹、蛙、龜,還有魚、雞、鴨、鵪鶉、豬、牛、羊、兔。

比如在宴席上,有壹種看盤,就是工藝菜,主要用來裝飾和欣賞。其中有壹種看菜叫“素蒸音部”,是用素菜和蒸面做成壹組蓬萊仙歌舞者,有70件。妳看,做壹道手藝菜需要多少時間和精力。比如壹款名為“金銀花切平”的蛋糕,就是把蟹黃和蟹肉挑出來,放在蒸卷裏,然後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塊。再比如壹道菜叫“桐牛腸”,是用羊骨髓等輔料做成香腸等食品。燒烤裏的湯也很精致,比如“涼拌蛤蟆湯”,也就是蛤蜊湯,不過要涼了涼著吃。比如用貉子肉做的,冷卻後切碎涼著吃,類似肉凍,等等。限於篇幅,只能簡單介紹壹下菜品。

這58種菜肴並不是“燒烤宴”的全部菜單,而只是其中的陌生。由於悠久的歷史和簡短的記錄,燒烤宴會的確切整體規模和豪華程度超出了我們今天的真實知識。

宋代的宮廷飲食也以奢靡好色著稱。如皇帝“總吃百品”,“半夜傳飯,即千。”至於酒席,更是奢侈到了驚人的程度。如宗申,晚年醉心於深宮宴飲,往往“壹次宴遊費用十萬以上”歷史上仁宗曾有壹次內宴,是“十分二分”,只嘗了二十八個蛤蜊。當時壹只蛤蜊值1000元,這讓仁宗“壹次兩萬八”。

明朝的宮廷飲食也很奢侈。比如正月十五,宮裏的元宵就很講究——糯米磨成細面,再用核桃、糖、玫瑰花填滿,再卷成酒,大小如核桃。16日,宮中賞燈活動更盛。《明故宮史》記載“天下繁華,鹽采於此”。此時宮中的蔬菜有滇南的雞宗、五臺山的天花羊肚、東海的海草,如石花菜、龍須菜、海帶、鹿角、紫菜等。江南的蒿筍爛筍,遼東的松子,薊北的黃花金針,中都的山藥土豆,南方的青苔,武當的黃帝筍,黃精,黑精。北山有各種核桃、棗、玉蘭、曼青、蕨菜,還有其他蔬菜、幹鮮果品、土特產等等。舉個例子真的很難。

雖然上述朝代的宮廷食品已經極為奢侈,但與清朝皇宮的食品相比只能算是九牛壹毛,數以千計的美味佳肴也只是到了清朝才達到頂峰。

清朝的禦膳,歷朝歷代的經驗,全國的精華,美得不得了。

據記載,清宮的夥食由內廷管轄,內廷由三個太監掌管,十個太監掌管,壹百個太監掌管。“我們專事餐飲,吃各種宮殿,時令宴席,和侍從坐在壹起。”(註18)那時候,故宮的飯廳不計其數。這個伺候皇帝吃喝的禦廚有多少人?沒有準確的統計,只知道“養心殿禦廚”有上百人。

“禦膳坊”菜肴的原料來自五湖四海,來自世界各地,有渤海對蝦、黃河鯉魚、鎮江鰣魚、陽澄湖螃蟹、南海魚翅、海南燕窩、東北熊掌、山東鮑魚...

宮廷膳食的工作程序要求特別高。比如有壹道菜叫“清湯虎膽”,是用小興安嶺公老虎的睪丸做的,形狀有小茶碗口那麽大。制作時需要用熬好的雞湯微煮三個小時,然後去皮,浸泡在加了調料的汁液中,再用特制的鋼刀和銀刀做成紙壹樣的薄片,以牡丹花的形狀放在盤中。

皇帝不僅在宮裏吃得好,出門也吃得差。如南巡時,河北懷柔縣壹位姓郝的地主接待,每天吃喝開銷達十幾萬元。

慈禧,中國事實上的末代皇帝,生活奢侈,愛排場,胃口發達,美食是她最大的愛好。她的私房菜“西餐廳”比光緒皇帝的“禦膳廳”還要大,能做出4000多種菜肴和400多種小吃。慈禧每頓飯,用的菜要擺三桌,往往有100多種。她老人家雖然胃口很好,但面對這幾百道菜,她實在不好意思,所以大多只是看壹眼,就完好無損地從她眼前消失了。

慈禧夏天還是愛吃西瓜,只是在瓢中央吃壹點,壹天可以用350個西瓜。

更值得壹書的是,她老人家當年把國家大事搞得壹團糟,八國聯軍沖到了Xi安。去了Xi安之後,我還是不懂得節儉,卻想方設法把世界各地的燕窩、魚翅組裝起來,還得吃那上百種山珍海味,壹天200兩銀子。出航後,回京途中,1900,11到達曲沃縣侯馬鎮(今侯馬市),曲沃縣命令王廷英搞好高縣兩鎮,在高縣設三宮,改侯馬為宮,其他地方45處。

如上所述,清朝的皇帝壹頓飯通常要用100多種菜肴。當他們遇到節日或宴請王公大臣時,他們宴請的盛況是怎樣的?

這個可以重點說壹下上面提到的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兼具滿漢風味的盛大宴會。是清代皇室貴族和政府舉辦的宴會,在普羅大眾中並不多見。規模宏大,程序復雜,充滿了中國的美味佳肴,南北風味兼備,菜肴超過300種,是中國最負盛名的古代宴會。北京皇家大飯店曾將滿漢全席分為蒙古親潘宴、朝臣宴、壽宴、千宴、九白宴、時令宴六種。比如蒙古親潘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嫁入皇族的蒙古親戚而舉辦的皇家宴會。壹般在正殿設宴,滿清壹、二等大臣陪同。例如,朝臣的宴會在正月十六舉行,即元朝的第二天。當時皇帝親自下令大學士和九大貴族中有功勛的人都要參加。宴席在無首廳舉行,宴席之後是宗室宴的儀式。都是用高腳椅,寫詩喝酒,每年都有。蒙古王公等人也參加了。皇帝用這個來幫助自己的臣子,同時也是臣子貢獻的象征形式。

滿漢全席集天下之精華,用料不分東西南北,鳥獸,山珍海味盡在口中。清代滿漢全席包括所謂的山、海、鳥、草“四寶”。山八寶指駝峰、熊掌、猩紅唇、猴腦、猩紅唇、象鼻、豹胎、犀牛尾、鹿筋;海八珍指燕窩、魚翅、川烏、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娃娃魚);八珍鳥指的是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草八珍指的是猴頭菇、銀耳、竹蓀、驢窩菇、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馨。

乾隆沈嘉年間(公元1746年),江蘇儀征縣有壹個叫李鬥的人,寫了壹篇《揚州畫船記》,裏面有壹份滿漢全席菜單。

滿漢全席可謂是中國極權飲食文化幾千年實踐的成果,在美食方面可以說達到了人類所能享受到的巔峰,至今無人能超越。——去年5438年6月+10月,有商家在Xi安花36.6萬元吃了壹頓酒店做的滿漢全席。其實所謂的滿人宴當然不是真正的滿人宴,因為有些東西,比如熊掌、紅唇,是不太可能得到的。那麽,也可以看出,真正的滿漢全席應該價值人民幣。

當時香港金鷹皇冠假日酒店推出法國宮廷菜肴,有九道菜,每道698元。大家都知道法國菜是歐美最貪得無厭的美食,但是比起中國的滿清宴,法國菜遠談不上奢華!

從商朝的酒池肉林,到清代的滿漢全席,中國人民可以說為統治者擺出了令人驚艷的盛宴。

從皇帝的1200個禦女,到明清兩朝的3000個後宮,中國人民真的為統治者鞠躬盡瘁,甚至連自己心愛的女兒都被獻給了國王的快感。

魯迅說:“中國所謂的文明人,其實不過是安排給富人享用的壹場人肉盛宴。所謂的中國,其實只是壹個廚房來安排這場人肉盛宴。這個說法也沒錯!只是把財主放在掌權者身上,把皇帝放在掌權者身上更合適!

我看了《中國飲食全史》和各種相關筆記、野史,看到了很多關於權臣奢寶的記載,卻很少看到古代的富人在飲食方面是怎樣的奢華景象。換句話說,有錢人的奢侈品還是遠不如有權人的奢侈品。以下是壹些富人和權貴在飲食上奢侈浪費的例子:

比如《世說新語》中記載晉武帝司馬燕的女婿王績,用人乳餵豬,所以他家的蒸豬蹄非常好吃,讓皇帝大吃壹驚。

比如明朝宰相張,當時第壹權臣,下令下葬,政府官員“都跪著迎接”他路過的地方,“牙板上的食物”是100多種產品,他還以為沒地方蹲呢。蓋巫溪人可以是吳坤,老實又甜,說“我到這裏才吃飽。”所以吳國的人民能夠招募。可見張先生對口味的要求,並不比皇帝差多少。

清代姚的《竹葉亭雜記》記載了陜西壹個喜歡吃驢肉的大官僚。養幾頭肥驢。當他想吃驢肉絲時,他讓廚師從壹頭活驢身上取壹塊肉,直到驢流血,然後用燒紅的鐵板烙上,以止血。此時,驢活蹦亂跳,痛得不理它了。

薛福成《清代翟勇筆記》記錄了道光年間南河總督奢靡殘忍的飲食習俗。書上說:總督府家炒的豬裏脊肉比其他人家的好吃多了。但是沒人知道為什麽。宴會後,壹位客人去後院解手時,看到院子裏有幾十頭死豬露在外面。經詢問得知,總督裏脊之所以這麽好吃,是因為其制作方法不同。制作方法如下:選好豬後,把豬關在室內,仆人用竹竿打豬的背,豬跑來跑去,直到它的血聚集在它的背上,就把豬殺了取它的腰肉,其余的不用。壹頓飯要殺幾十頭豬。省長主廚說:才幾個月,就殺了幾千頭豬。

據李月瑞《春日冰室野騎》記載,道光年間南河總督為了吃到所謂好吃的鵝掌,先把鵝放在壹個小鐵籠裏,底下堆壹堆炭火,旁邊放醬油和醋。鵝從高溫中跳出來,喝了醬油和醋。他死的時候手掌有幾寸厚,油脂全在裏面。所以他吃了自己的手掌。也是這位總督,還有另壹種吃駝峰的殘忍方式:把開水澆在背上,把駱駝燙死,把全身的精氣都集中在背上。然後把駝峰切掉,做成好吃的。

這是權貴的殘忍吃法。

為什麽中國有錢有勢的人對飲食的要求比富人高,想法也比較古怪?這是因為中國壹直是壹個權力社會。這樣的社會有錢人怎麽敢這麽囂張?也是因為有錢人來錢不易,自然會珍惜。另外,我也深信,古代那些占據壹方的官員、王子、諸侯、軍閥才是真正的有錢人,沒有權力的有錢人的財富永遠比不上有權有勢的人。

所以魯迅所說的中國所謂的文明人,其實只是壹場安排給富人享用的人肉盛宴。所謂的中國,其實只是壹個廚房來安排這場人肉盛宴。“改成”中國所謂的文明人,其實只是安排給他們有權有勢的人享用的壹場人肉盛宴。所謂的中國,其實只是布置人肉盛宴的廚房。畢竟中國壹直是權力社會,不是商業社會!

中國的統治者壟斷了暴力手段,所謂名城,殺戮英雄;又要集天下之兵,聚鹹陽,賣前鏑,鑄為十二金人,以削弱天下之民。而采愚昧之策,所謂廢王之道先,焚百言,以愚昧為也。——這兩項政策是秦始皇首創的,但歷代統治者壹直沿用。石矛也有壹句詩:歷代都在搞秦政治。也有說祖龍(指秦始皇)還沒死的。它在哪裏?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