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炎帝的活動區域

炎帝的活動區域

炎帝部落作為早期華夏族的主幹,在其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中,其遷移和活動空間也必然是從點到面不斷擴展擴大的,已有多處地方留下有關炎帝生平、發祥地及其活動區域的傳說與歷史遺跡。其中有陜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就發祥地的說法而言:影響較大的有陜西寶雞說、湖南九嶷山說、湖北隨州說,,“黔中”(黔中即今湖南沅陵西,包括今會同)說。其中應以“寶雞說”較為確信。

其中,陜西寶雞的炎帝,是以粟作農業為主,因此他是北方粟作農業的代表和北方農業文明的奠基人,可稱為“北方炎帝”。由於炎帝時代沒有文字,更談不上史籍記載了。於是,中國各地農耕文明的奠基人。只有北方的炎帝依據傳說而名垂千古;由於各種各歷史原因,南方炎帝”(南方的農業奠基人)則因為華夏早期以北方為中心的文化傳播途徑所限,其影響範圍和知名度相對於“北方炎帝”應該是相對較少。炎帝在南方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其對華夏農耕文明的貢獻絕對不亞於北方炎帝”,因為湖南發現了早於炎帝數千年距今1.2萬年的人工栽培的稻谷。根據史籍記載和2009年5月壹些專家在湖南會同的考察,可以初步斷定,湖南民俗學者陽國勝提出的“炎帝故裏會同說”是有壹定根據的,湖南會同就是“南方炎帝”發祥地。《晉書》卷92《文苑傳·伏滔》說炎帝生於“黔中之地”,炎帝又號“連山氏”。為炎帝出生地提供了史籍上的證據。再根據陽國勝提供的《“炎帝故裏會同新說”證據材料》,參以2009年5月壹些專家在湖南會同的實地考察,“炎帝故裏會同說”的證據則更充分了。會同境內也有常羊山,它既是炎帝的出生地,也是炎帝的居住地,更是炎帝嘗百草、獲嘉谷之地。炎帝所嘗“斷腸草”,據陽國勝說,該草“據《本草綱目》記載即鉤吻,鉤吻只適宜生長在長江以南部分地區。”陽國勝還根據自己對古籍和古地名的研究和考證,認為連山就是今會同的連山;炎帝所出生的華陽之常羊山,其“華陽”指巴蜀地區(會同在其地望內),“常羊山”則指會同連山境內的常羊山。與連山壹山之隔的馬鞍鄉境內有“神農山”“神農廟”。相傳炎帝發明了“茶飲”,連山至今還完整地保存壹個“茶亭庵”(遺跡在北方炎帝故裏似未見到,會同保存的“茶亭庵”正好說明了炎帝在南方的特色)。炎帝“日中為市”的傳說廣為流傳,會同連山地區稱“日中為市”為“趕連山”。如此等等,這些都為炎帝研究打開了壹條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