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鐙.《楚辭·招魂襲》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 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雲:禮器也。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
3、豆。古籍中有記載:燈源於豆,瓦豆謂之登。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在戰國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壹種盤底中央呈*狀突起可插燈芯的細把陶質豆,它就是當時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國 古代燈具的主要形式之壹。
4、晴虹。
5、照子。
6、鳳燈 (油燈的美稱)
7、恒輝 (長明燈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