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語源辭典》,山中襄太編,株式會社校倉書房1978年出版:
あびこ我孫子· 安孫子千葉縣西北部手賀沼的壹個小鎮。“我”讀“ア”,“孫子”讀“ヒコ”(連讀時“ヒコ”濁化讀為“ビコ”)。“我”的讀音是從古語來的,“孫子”的讀音是其按其意“孫之子”(比孫子還要小壹輩!)確定的。在大阪市住吉區和大阪府泉大津市也有同樣的地名。滋賀縣中部的愛知郡秦町有讀音相同的“安孫子” 地名。“我孫子” 是不是按其字面意思理解為“我孫之子”呢?如果是這樣的話,用來當地名是不是有點可笑(可見不是中國人無聊!)?不妨參考幾種說法:三島敦雄指出,在印度支那的京族語言中有“アビ(火)クク(神)”壹詞,即“火神”,所以地名的意思應該表示該處是祭祀火神之地。另外守田英二也指出在希伯來語中“Abik (Our Father,我們的祖先)”作地名時也是祭祀先祖之意。(第30頁)
《日本地名語源辭典》,吉田茂樹編,株式會社新人物往來社1981年版:
あびこ(我孫子·阿毗子)《記景行》(估計是日本的壹部古籍,沒有作更多查詢。)中出現過紀伊國阿毗子,在大阪等地被作為地名。正如《日本國語》所指出的,應該是“アビキ(網引)”(“網引”的意思是拉網)的轉化,可能是屬於物部系網引部族的地名流傳下來所致。(第46頁)
《地名用語語源辭典》,楠原佑介、蒲手理太郎編,株式會社東京堂出版1983年版:
あびこ〔安彥、安孫子、我孫子、吾孫子〕①可能是與古代“アビコ”氏族或姓有關的地名,起源於“ア(接頭詞)·ヒコ(彥,原始姓氏)(丹羽基二)。②是アバ(褫)·コ(處)的變形,地名意思是“被破壞的地方”。
《日本歷史地名大系》(全50卷),平凡社地方資料中心編,株式會社平凡社1996年版,第12卷《千葉縣地名》:
作為地名的アビコ有多種寫法,如:安孫子、我孫子,安彥,吾孫子,阿毗古等。最早見於正和二年(1313)十二月二十八日的《尼しんねん讓狀》(肥後三漢文書),中世紀常寫作“あびこ”或“アビコ”,沒有確定的漢字記述。
除以上材料外,還查到了壹些地方誌,關於千葉縣我孫子市的歷史尚革等。這些其實我也不怎麽關心,就算了。
總的來說,關於這個地名日本也沒有固定的說法。這也不奇怪,很多地名都無法考證了。比如“哈爾濱”的語源是什麽?當年《哈爾濱日報》曾登過很多討論文章,“太陽島”本來不是島,充其量是個半島,名字是怎麽來的?北京的很多地名更是如此,比如王廣福胡同,王廣福是人名嗎?原來此胡同曾名“王寡婦”,後來由於不雅,才改為今名,可問題並沒有解決,這“王寡婦”又有何典故?天知道。北京大學東門外成府路原有壹處“牛子胡同”(北京人常把人的姓加壹“子”作為怩稱,比如姓楊的稱“楊子”,當年海澱區公安分局特行科有個管事的姓牛,就被人稱為“牛子”),現在中關村大街改造把它弄沒了,省了不少的事,不然考證起來也是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