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隴右的地域特色是什麽?最好有古籍記載的引用,謝謝!~~~

隴右的地域特色是什麽?最好有古籍記載的引用,謝謝!~~~

隴右文化萌芽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大地灣文化,中經大地灣中晚期和馬家窯文化,至齊家文化時期,由於氣候變冷,以西戎、氐、羌為主的 畜牧文化代之而起。接著,周人興起隴東,秦人崛起天水,以農牧並舉、華戎交匯為特征的秦文化興盛起來,奠定了自先秦至隋唐隴右地域文化的基本形態和格局。宋代以來,伴隨單壹農業經濟形態的形成,隴右文化由農牧並舉轉向農耕文化形態。隴右文化歷經千百年來的流變整合和融通積澱,浸潤了深深的地域性烙印。它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第壹,開放性與兼容性。隴右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在水分、熱量和植被等地理因素上屬於典型的過渡性自然帶,這為隴右地區發展農業、經營畜牧或半農半牧經濟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隴右地區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而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薈萃的舞臺和擴散傳播的橋梁。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互補,既為隴右文化不斷註入新鮮血液和異質養料,又在域外文化本土化進程中使隴右文化得到重塑與改造。這種自然、人文環境,使隴右文化具有了開放、兼容的優勢和極強的滲透性與包容性,從而既促進了隴右文化的發展,又為中華文化源源不斷註入活力和新鮮血液。 第二,尚武精神和功利色彩濃厚。隴右地區亦農亦牧的自然環境,多民族雜居、文化融合的人文環境,加之中原王朝與周邊部族在隴右壹帶的爭奪與分立,使隴右民風以好勇尚武著稱。先秦時期的西戎、氐、羌等民族,以遊牧射獵和強健勇猛見長。秦人入居隴右後,在長期與西戎的爭奪與交往中,形成了粗獷悍厲、勁悍質木、果敢勇猛的民族氣質。秦人輕死重義、獎勵耕戰的價值追求和不畏艱險、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構成秦文化的壹大特色和優勢,也奠定了隴右地域文化的原生形態。這壹文化特征成為隴右地域文化中長期傳習和內在積澱的壹種文化基因。 第三,質樸性。秦漢以來,隴右文化中的儒學成分和禮儀價值體系,始終是其文化的主體。但是,與中原儒家文化相比,隴右儒學更註重簡約實用而較少繁文縟節。長期的文化融合與多民族交錯雜居,使隴右文化兼具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之長。隴右高原曠野、荒涼蒼桑的環境條件和少數民族弛騁遊牧、勁悍質直、率真活潑的人文氛圍,***同影響和造就了隴右人質樸無華的文化特點。體現在生活習俗中,農業耕牧的簡單粗放、房屋民居的窯洞板屋、土房熱炕,飲食習慣上的多面少菜、粗茶淡飯,服飾上的簡約樸素,無不是樸實風尚的直接反映。 第四,保守性。唐宋以降,伴隨中原王朝疆域的拓展和西北邊防地帶的外移,中原漢文化圈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不斷擴大。明清以來人口增加、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重、自然災害頻發等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導致隴右成為“隴中苦瘠甲天下”的貧困落後之區。長期的生存壓力和嚴酷的自然條件,使隴右人在群體心理和文化觀念上趨於封閉和保守。戀守故土、安貧樂道、隨遇而安的宿命觀念和保守心態,濃厚的家族、小農意識,重農輕商、淡泊內向的價值追求,以及淳樸簡約的行為習尚,根深蒂固地作用於隴右人,又從他們的觀念和行為中壹再表現出來。加之中國經濟、文化重心的東移和絲綢之路的衰落,隴右文化既走向趨同,又被邊緣化。這既加大了它與中原文化發展的差距,又強化了其封閉性。 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實質 追尋我們民族的根,有幾個偉大的名字是無法回避的,他們就是“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伏羲位居“三皇”之首,中華文明史上壹些重大的發明創造如畫八卦、結網罟、興嫁娶、創樂器等都附著在伏羲身上,因此伏羲也就成了文化的化身,古往今來被尊稱為“人文始祖”,民間稱“人宗爺”或“人祖爺”。當然,現代意義上的伏羲文化內涵更加廣泛,凡和伏羲事跡相關的事或物,諸如祠廟遺跡、民情風俗、軼聞傳說、史籍記錄等都屬於伏羲文化範疇。 關於伏羲的傳說至遲在春秋戰國之時即口傳心授,長久流傳於黃河上下、大江南北。秦漢以降,伏羲開天辟地第壹帝的地位確立,其事跡及相應的文化通過三個層面傳播:其壹,典籍傳承層面,經、史、子、集各類典籍代不絕書;其二,圖像傳承層面,伏羲女媧交尾像被廣泛采用,頻頻出現在墓室雕刻、建築物彩繪、工藝品加工等各種藝術形式中;其三,祭祀傳承層面,從官方到民間都是設祠祭祀,綿延不絕。由此,形成了內容博大的伏羲文化,而對伏羲的欽崇自然而然成了幾千年來信仰民俗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