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坐法_摘自靜坐與永生
作者:嘉賓(202.110.xxx.xxx)
儒釋道的坐姿
儒釋道的禪定姿勢有96種,包括睡覺的幾種姿勢和方法。通常使用的姿勢,比如佛教中的各種門派,修煉冥想,大多采用七足坐法,也簡稱蹲法,俗名全足坐法。
宋以後的儒家——新儒家,因為有了程顥(明道)這位大宗師,改變了佛道修行禪定的心態,跟隨禪宗大師的努力修行禪定,寫了壹本書《質書》,主張在“靜”中開始人性的修煉。他的弟弟程頤(宜川),二級高手,有“尊主”相伴。此後儒家也提倡靜坐。但是,他們采取的靜坐姿勢就是通常的靜坐,所謂靜坐就是。至於道教,有時使用佛教的七種坐臥姿勢,有時穿插許多不同的形式,以滿足生理需要和煉氣修脈的作用。壹般來說,儒釋道的靜坐姿勢無非就是這種方法。
七條腿的坐姿
所謂七足坐法,是指四肢七分(如附圖所示):
①兩足動物的腳(Biped feet)。如果不能雙盤,就用單盤。或者把左腳放在右腳上,這叫壹廂情願的坐著。或者把右腳放在左腳上,這叫金剛坐。開始坐的時候,單個菜做不到的時候也可以蹺二郎腿。
(2)脊柱直立。讓後面的每個關節都像算盤壹樣。但如果身體虛弱或生病,壹開始就不要太死板,也不要太用力。
(3)左右手綁在腹部下(小腹下),平放在髖骨上。掌心向上,右手手背平放在左手掌心,大拇指輕輕靠在壹起。在佛教中,這叫“手印”,這種手勢也叫三昧印(意為固定印)。
(4)左右肩微開,使之平坦適度,不允許沈肩(果兒+丹)。
(5)頭部挺直,後腦勺微微後縮。前頜內收(不降低),頸部左右動脈導管的活動可稍受抑制。
(6)眼睛微睜,似閉似開,似半閉半閉。隨意看桌子前面七八尺,或者壹尺二。(比如平時用眼工作的人,冥想開始時最好先閉眼。)
(7)舌頭輕微舔上顎(參考27頁附圖),就像還沒有出牙的嬰兒處於深度睡眠狀態。
附帶註意事項:
(1)安靜坐著的時候,壹定要放松全身的腦神經和肌肉,不能有緊張感。最好微微壹笑,因為人在笑的時候,神經會自然放松。
(2)初學者吃完飯不要打坐,以免幹擾消化。同時,也不要在餓的時候打坐,以免分心。
(3)冥想時空氣必須流通,但風不能直接吹向身體。
(4)靜坐時,光線不宜太暗,否則容易頭暈;光線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5)氣候寒冷時,保暖包裹膝蓋和後腦勺。即使在熱天打坐,也不要露出膝蓋。
(6)初學者不宜靜坐時間過長,以短時間多次數為原則。
(7)第壹次坐禪時,大多不能雙套,還是單套好。上菜時必須在臀部加墊。坐墊的高度取決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舒適永遠是原則。如果墊子太高或太短,會讓妳緊張。至於坐墊的硬度,也壹定要適中,否則會造成身體不適,影響冥想的心情和效果。
描述:
(1)兩腿兩板坐是最正規的七腿坐法。
(2)坐著的時候也要加個坐墊,除非氣脈完全貫通,否則不能用坐墊。
(3)初學者大部分情況下是坐不住的,可以酌情使用下圖所示的其他坐姿。
描述:
(1)坐墊約兩三寸。根據每個人的舒適度進行調整。
(2)兩條腿坐不住,就用單盤。隨著每個人的生理狀況,自由選擇金剛坐(右腳放在上面。輸入音符)或隨意坐。(左腳放在地板上。輸入註釋)
(3)如果妳不能壹個人坐,或者壹個人坐到腿都麻了,還想繼續努力學習,可以用以下任何壹種姿勢。
描述:
(1)坐在危險的位置壹直是儒家使用的靜坐姿勢。
(2)佛教徒提倡的吉祥睡姿。如果孕婦用單盤對腹部施壓,可以改用吉祥臥位,也可以隨意為自己選擇更舒適的坐姿。
關於七足坐法的傳說
根據佛經中的記載,這種七足坐法早已失傳。後來有五百羅漢,修行多年,從未安身。雖然我知道這種坐姿古已有之,但總是不著邊際。有壹次,在雪山深處,他們發現了壹群猴子。他們以這種方式打坐,他們仍然學習,所以他們獲得了阿羅漢格羅夫納。這個神話傳說無法考證。總之,是符合生物自然規律的,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個姿勢,總的來說,很像胎兒在母親子宮裏的靜止姿勢,安詳安詳。
叉手坐姿與健康效應
壹般來說,人體的神經系統是以脊柱為中心,從左到右交叉分布的。隨著意識的支配,它分化成肢體和感官的運動。就像壹棵樹的枝幹,根據它的中央主幹,向外散開,枯萎。七種坐姿手腳彎曲時,左右氣血可以過於分散,回到原來整體的圓極,相當於說采用這種姿勢,左右人體的電能可以互通,可以減少分散的作用,恢復體質的原始運動。
七腿坐姿由於雙腿彎曲,雙手交叉過多,可以減輕心臟負擔,所以休息時間越長,對恢復心臟功能的作用越大。
關於大腦的健康功能
在七足坐法的靜態姿勢中,頭頂壹定要挺直,大腦微微向後,這樣腦垂體才能恢復正常,沒有壓迫。因此,腦垂體平衡的內分泌活動會影響淋巴腺、甲狀腺和腎上腺恢復健康。
其次,下頜輕微後壓,可以減緩左右動脈管向大腦輸送血液的工作,減少腦神經的緊張和思考,有恢復正常血壓的作用。
關於間腦和眼、耳、鼻、口的其他細節這裏就不贅述了。
用腳和健康彎曲膝蓋
有人懷疑,坐在腳上不僅對人體健康有害,甚至會因為腳部血管受到壓迫而致病。所以長時間坐著不動,會有麻木的現象。這是壹個誤解。其實人的健康和腿腳有很大的關系。中國古代的道家醫學理論認為“精氣來源於腳底”,這並不容易,也不合理。壹個人的健康長壽絕對和他的腿腳有關。所以嬰兒和兒童的活動都在雙腳上。壹過中年,腰部以下和雙腿逐漸無力,喜歡叉著腳或者踮起腳尖坐著。人的衰老和死亡大多是從腿部開始,逐漸走向軀幹和頭部。雙腿彎曲坐著不動,感覺到腳和腿的麻木,恰恰說明腳和腿的神經和血管不通暢,證明妳的健康有潛在問題。所以放開腿,等麻木感過去,妳卻從未體驗過快感。如果持之以恒,能做到氣血通暢的坐在腳腿上,保證腳腿上行到背部和全身,會有很大的快感,但不會想從座位上下來,松開腿。
其次,我們必須明白,人體就像壹株植物。壹棵樹,它的根在土壤下蜿蜒,只有當它從土壤中獲得陽光、空氣、水和養分時,才能茁壯成長。有人在嗎?但與植物相反,他的根在腦袋裏,他的土壤是空的。人體的腳就像人參的枝幹,把它卷起來,就相當於把壹根人參或松枝卷成壹個結,這樣它的生發能力就不會散在外面,它會回到自己的根上,培養自己的本源,從而更加健壯。因此,屈膝不僅對人體健康有害,而且從正確的練習來看,對健康長壽也是絕對有益無害的。
2.1有圖,可以自己找原文。
鼎輝初訓中間有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