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酸菜”起源歷史
1.古籍中記載的酸菜
關於“酸菜”的形成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西周時期。據《周禮》記載酸菜又稱為“菹”,這個字的含義就是酸菜或腌菜。“饋食之豆,其實葵菹”,也是《周禮》中有關酸菜的表述。
《管子·輕重甲》中也有:“請君伐菹薪,煮沸水為鹽”;而《釋名》中對“菹”的解釋更為透徹,“菹,阻也。生釀之,遂使阻於寒溫之閑,不得爛也”,這其實也寫出了腌制酸菜的具體方法。
“生釀之”指的是將新鮮的白菜,直接制作成酸鮮的酸菜。而“遂使阻於寒溫之閑,不得爛也”,則是說在腌制酸菜的時候,壹定要將其放在隔寒、熱之地,這樣腌制出來的飯菜才不會腐爛。而且從口感方面來講不僅特別酸爽,最重要的是還特別清脆。
南朝農學家賈思勰,其編著的《齊民要術》中,曾將這種腌制的酸菜稱為“菘”,就是大家比較常見的白菜。在這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中,不僅詳細介紹了古人使用白菜,腌漬酸菜的工序和多種方法,而且還指出酸菜是北方人,飲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美食。
酸菜作為壹種延續了三千多年的傳統食物,不僅見證了古代飲食文化的發展歷史,而且也在壹定程度上,彰顯出了生活在北方地區古代先民的飲食習俗。人們之所以會腌制酸菜,其實與當時的生產率較低,以及人們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2.東北人吃酸菜的歷史
《詩經》中也曾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說法。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酸菜在先秦就已經出現。事實上如果大家認真翻閱古籍,不難發現早在幾千年前的漢朝時期,東北人其實就已經吃上了酸菜。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雲:“菹,酢菜也”。“酢”就是變酸、腐敗的意思,當“菹”“酢”了之後就變成了酸菜。
另外《周禮》還曾提及“七菹”,即“韭、菁、茆、葵、芹、箈、筍”。這七種蔬菜不僅是當時社會中的家常菜,而且也是制作酸菜的主要原料。尤其是北魏時期《齊民要術》對酸菜的記載,更加堅定了東北人吃酸菜的史實。
因為北魏是由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而當時所處的地域就是遼闊的東北大地。賈思勰身為北魏的農學家,他在《齊民要術》中記錄的農業知識,想必也壹定是東北地區的食俗。所以經過多方論證可以得知,東北人應該是吃酸菜的鼻祖。
二、腌漬酸菜習俗
北方人腌制酸菜的時間,壹般都會選擇秋末冬初,因為這個階段,正是白菜豐收的大好時節。北方地區的冬季既寒冷又漫長,再加上當時社會根本沒有溫室大棚技術。所以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老百姓,為了能夠吃到蔬菜不得不,想方設法的發明蔬菜儲存技術。
“酸菜” 作為壹種以白菜為原料的特色食物,制作方法不僅非常簡單,而且被腌制成酸菜的大白菜,也可以長期保存。這不僅可以讓北方老百姓,在冬季的時候依然可以吃到蔬菜,而且作為壹種東北特色菜肴,隨著時間發展的過程中,也成為了壹種飲食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