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怎樣消費、鑒賞、購買國畫?
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壹個國畫市場大繁榮的時代。 宋朝也是國畫藝術的壹個高峰時代,是山水畫、花鳥畫成熟的時代。宋朝的文人雅士們熱衷於國畫,出現了大量文人畫。 根據《圖繪寶鑒》記載,在各種史料中,宋朝有姓名可考的畫家超過了800多人。 北宋著名畫家範寬 1、宋朝人對國畫的消費需要和消費動機 消費需求,反映了消費者某種生理或心理體驗的缺乏,直接表現為消費者獲取商品或服務的消費對象的欲望。從唯識論的角度講,消費需求是欲心所俱審慮思,只是希望去消費,但還沒有促成行動。到了消費動機時,已經是欲心所俱動發思,希望和動機開始動身發語,促成行動完成消費。 宋朝人對國畫的消費需求,直接表現為宋朝人獲取國畫消費對象的欲望。 簡單說,就是宋朝人喜歡國畫,想買壹幅或幾幅國畫掛在家裏。 宋朝國畫消費需求有多樣性。 宋朝的中國畫有壹個重要轉變,就是山水畫和花鳥畫占據了主導地位。 中國畫,從漢朝到唐朝,壹直是以人物畫為主,山水多是當作人物的背景。如晉朝顧愷之的《洛神圖》,描繪了三國曹植的 《洛神賦》的內容。《洛神圖》裏面有幼稚、簡單的山峰、樹木等內容,大小完全不成比例,甚至山比人矮,樹與人壹樣高,山與樹只是對人物故事的壹種陪襯,或者用於分隔畫面。 《洛神圖》摹本 人物畫興盛的時代,與儒家思想緊密相關。 儒家以人為本的理念,反應在繪畫中,就是要通過畫面教化人的倫理、感情。 儒家創始人孔子 古代歐洲宗教盛行,古希臘羅馬時代以諸神為繪畫的主要內容,中世紀以宗教人物畫為主要內容,中國唐朝儒家社會以人物畫為主,兩者道理是相通的。 從漢武帝尊崇儒術開始,壹直到唐朝,儒家的主流是經學。經學是對儒家經典五經的註疏章句,多是壹種死板固執的學問,滿足於對經典每個字句的解釋。到了唐朝,形成了《五經正義》,達到了經學的頂峰。 但經學內部也存在著矛盾和流變的可能,經學分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古文經學把經典當作歷史典籍,今文經學把經典當作聖人的語錄而不斷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解釋。 今文經學的六經註我的精神,遭遇了魏晉玄學、隋唐佛學的沖擊,儒家進行了反思和回應,最終在宋朝形成了程朱理學、王安石新學等學派。 魏晉玄學推崇《老子》、《莊子》、《周易》,希望返樸歸真。士人們傾向於玄學,仰慕陶淵明歸隱山林,再加上當時險惡的政治環境,南北朝時逐漸出現了山水畫的萌芽。 陶淵明 所以說,中國山水畫的出現,受到道家思想影響。 唐宋年間,儒釋道三家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使人們的思想異彩紛呈,形成了多樣化的精神樣式,繪畫上也表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 甚至出現了融合三教,三教合流的思潮。 範寬《溪山行旅圖》 中國山水畫的巔峰之作是《溪山行旅圖》,其畫者北宋範寬曰: 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 ,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 範寬的心路歷程正是三教融合的產物,師人是儒家 ,師物是道家,師心是佛家。 從師人,以人為師;進壹步師物,以大自然為師,道法自然;最後以諸清澈崇高的心靈為師。 宋朝人普遍對國畫有象征性消費需求。 消費的象征,借助消費國畫表達和傳遞自己的社會意義和信息,包括自己的地位、身份、個性、品位、情趣和認同,主要是表達自己。 象征的消費,不但消費國畫商品本身,而且享受這些商品所象征的的社會文化意義,包括美感、檔次、身份、地位、氛圍、氣派、情調等,主要是享受國畫的藝術美感和氛圍。 1857年,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提出了恩格爾系數,認為隨著家庭或個人的收入增加,收入中用於食品支出的比例將逐漸減少。 壹般認為,恩格爾系數40%-50%為小康家庭,50%-60%為溫飽家庭。 宋朝富裕的市民家庭和農村二等戶以上的家庭,存在大量的小康家庭,他們在當時的國畫藝術氛圍下,除了食品支出外,還有壹定財力去消費藝術作品。這就促成了宋朝國畫的大繁榮。 2、宋朝國畫的價格 宋朝的國畫是壹種藝術商品,商品最重要的特性是價格。 現代的拍賣形式,多有炒作成分,幾個藏家相互炒來炒去,提高價格。 目前國畫拍賣價格最高的,是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 · 篆書四言聯》,2011年成交價4.255億元人民幣。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 · 篆書四言聯》 李可染的《萬山紅遍》,2012年拍賣成交價是2.9325億元人民幣。李可染的這幅畫,刻意模仿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構圖中的突兀山峰和垂流直下的瀑布,極為相似。 李可染《萬山紅遍》 北宋佚名的《子母猴》,在2011年拍賣出了3.62億元人民幣的高價。 北宋佚名《子母猴》 宋朝的國畫價格普遍高於唐朝。 張彥遠的《論名價品第》記載了唐朝的畫價: 董伯仁、展子虔、鄭法士、楊子華、孫尚子、閻立本、吳道玄屏風畫壹片值金二萬,次者售壹萬五千。 這裏的壹金不是壹兩黃金,而是壹枚銅錢。 唐朝頂級畫師的壹幅畫才20貫銅錢。唐朝壹貫壹千文,壹文銅錢的大米購買力相當於現在壹元人民幣。 唐朝頂級畫師的壹幅畫相當於2萬元人民幣。 在今天僅相當於壹個二流國畫家的作品價格。 宋朝的國畫價格就比較可觀了。 仁宗年間,唐朝流傳下來的閻立本的《太宗步輦圖》賣到了700貫。 這是前朝的古董,還不能說明問題。 五代花鳥畫大師黃筌的《梨花臥鵲圖》壹度市場價達到了數百貫。 黃筌《蘋婆山鳥圖》 徐熙是南唐到北宋初年的另壹位花鳥畫大師。 趙明誠和李清照看到壹幅徐熙的《牡丹圖》,索價200貫,無奈囊中羞澀,惆悵而歸。 徐熙《牡丹圖》 到了南宋,徐熙「 ”野逸”趣味的花鳥畫更受追捧,他的壹幅《芙蓉圖》賣到了1750貫。考慮到南宋的通貨膨脹,南宋中後期的物價是北宋中後期的3倍左右。徐熙的《芙蓉圖》換算成北宋中後期的價格相當於600貫,相當於今天大約60萬元人民幣。 壹般說來,在各自的時代,宋頂級畫師的畫作比唐朝頂級畫師的畫作,售價要高出數倍乃至十倍左右。 國畫價格的提高,說明了兩個問題: 壹是,在宋朝國畫藝術地位的提高。宋朝士大夫在詩詞中提到國畫的頻率遠超唐朝時期。 二是,宋朝畫師的社會地位比唐朝有所提高。因為畫價高了,畫師掙的錢多了,謀生的能力也相應地提高了,可以擺脫對權貴和宗教的依附地位,可以更自由地觀察山水花鳥,創作水平也大大提升了。 隋唐佛教大都受到皇室的推崇,在晚唐五代發生了從貴族化到民間化的轉向。宋朝的佛教不斷向民間發展,禪宗和凈土宗獨盛。 反應在繪畫上,是壹些宗教畫的低價普及。 宋仁宗年間有壹位著名畫僧,善於畫慈氏和觀音菩薩,每幅索工價500文。相當於今天數百塊錢買壹幅畫,很多普通的市民百姓都能買得起。 3、宋朝的哪些人喜歡買畫? 宋朝的皇室是名畫的第壹買家。宋朝的皇帝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書畫愛好者,最頂級的就是文藝青年宋徽宗,宋徽宗本人就擅長書畫。 宋徽宗 宋徽宗主編的《宣和畫譜》,***收集畫家231名,畫卷6396軸,是中國當時空前的美術巨著。宋徽宗在當親王時,就不斷收集名畫,當上皇帝後更加變本加厲: 及即大位,於是酷意訪求天下法書、圖畫。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宋徽宗搜集的名畫毀於壹旦。 《宣和畫譜》 宋高宗趙構南渡後,隨著局勢穩定,他對名畫的追求不亞於他的老爸宋徽宗,「 ”故紹興內府所藏,不減宣政”。 米芾 宋朝的收藏家也是名畫的重要買家。北宋末年著名書畫家米芾在《畫史》中說: 好事者與賞鑒之家為二等。賞鑒家謂之篤好,遍閱記錄,又復心得,或自能畫,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貲力,元非酷好,意作標韻,至假耳目於人,此謂之好事者。 著名的金石書畫鑒賞家趙明誠、李清照夫婦,曾遇到壹幅徐熙的《牡丹圖》,要價200貫,可惜趙明誠沒多少錢,只得兩人相對惆悵數日。 李清照 名畫收藏家死後,家中藏畫往往被不肖子孫變賣。成都王祖德客死秦州,家裏人將他收藏的「 ”黃筌、郭熙山水、李成寒林,凡十軸,聞已持出議價”。 宋朝的市場經濟發達,很多商業場所購置名畫,增加自己的風雅之氣,吸引顧客。 酒店、熟食店、藥鋪、茶坊等,是購置名畫最多的地方。 《夢梁錄》記載: 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 《都城紀勝》記載: 大茶坊張掛名人書畫,在京師只熟食店掛畫,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 金國的元好問也記載: 劉壽之買南中山水畫障,上有朱文公元晦淳熙甲辰中春所題五言,得於太原酒家。 4、宋朝人怎樣買畫? 除了直接向畫家訂制、私人之間交易名畫外,宋朝還出現了專業、半專業的書畫交易場所。 宋朝取消宵禁、打破坊市制度後,店鋪貿易極度繁榮。 宋徽宗時期,北宋的東京開封繁華之至,人們可以在街道上隨意開設店鋪。 《清明上河圖》局部 大內附近的街道,以及內城東北、東南,還有西邊的主要街道,是店鋪聚集區,有專門賣畫的店鋪。 《東京夢華錄》記載: 街北都廳驛,相對梁家珠子鋪,余皆賣時行紙畫。 (東角樓街巷)以東街北曰潘樓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 南宋臨安城有四百十四行鋪,出現了專門賣屏風畫的市肆。 宋朝還有定期的廟會貿易買賣書畫。 北宋東京的大相國寺廟會,是北宋最大的定期集市。 大相國寺 《東京夢華錄》記載: 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 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回憶了她和新婚丈夫趙明誠的壹段快樂生活,是在相國寺廟會淘寶: 予以建中辛巳歸趙氏,時丞相作吏部侍郎,家素貧儉,德甫在太學,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後二年。從宦,便有窮盡天下古文奇字之誌,傳寫未見書,買名人書畫,古奇器。 趙明誠還在太學讀書,是個窮學生,每次逛相國寺廟會前,先拿衣服在當鋪裏換錢。 《水滸傳》中也多次提到大相國寺廟會。林沖妻子張氏在逛大相國寺廟會時,被高俅的養子高衙內看中。高俅為了養子,陷害林沖,最終把把林沖逼上梁山。 寒林平野圖 宋仁宗景祐年間,著名山水畫家李成的孫子李宥,當上了開封府尹。他讓大相國寺的僧人惠明幫助購買爺爺李成的畫作,惠明也是壹個書畫鑒賞大家。凡是李成的畫作,李宥出價比市場價高壹倍,人們紛紛拿出李成的畫賣給李宥。以至於最後書畫市場上再也難以見到李成的真跡了。 參考文獻: 李華瑞,探尋宋型國家的歷史,人民出版社,2018.12 米芾,《畫史》 《宣和畫譜》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吳自牧,《夢梁錄》 漆俠,宋代經濟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本文為原創,如果覺得有點意思,敬請點壹下關註並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