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柿樹的用途和分布怎麽樣的?

柿樹的用途和分布怎麽樣的?

柿樹在植物學分類上屬於柿科柿屬,全世界約有250種,我國擁有30種。其中,經濟價值最大的有食用柿。柿樹生長旺盛,能適應各種土壤,壽命長,產量高,病蟲害少,栽培管理容易,投工少,成本低,收益大。柿果色澤艷麗,姿態美觀,滋味甘美,營養豐富,歷來是很受群眾歡迎的大眾化水果之壹。柿餅可代糧充饑,故有“木本糧食”之稱。柿果不僅是珍貴食品,而且還是稀有中藥。如柿霜對治療肺熱燥咳、咽幹喉疼、口舌生瘡等癥有顯著功能。柿葉還可加工成柿葉茶,適於患有肝炎、腎炎、冠心病積高血壓等病人常年飲用,具有穩定血壓、軟化血管和消炎去熱的療效。柿漆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可見,柿樹及柿果用途十分廣泛。

我國是柿樹的故鄉,野生柿樹在雲南、四川、湖北、江蘇、浙江等地皆有分布。今天,我們所栽培的柿樹,是我國勞動人民把野生柿樹培育而成的。在我國,人們栽培柿樹大約開始於周朝,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古籍《尚書》、《神農本草》、《爾雅》等均有記載。長期以來,通過人們的采集和選擇,特別是采用了嫁接技術,培育出琳瑯滿目的柿品種。目前,全國各地栽培的品種約有200-300個。這些品種由於長期受地理條件的影響,因而反映在生物學特性上各有差異,大致可分為北方型和南方型兩群。北方型柿樹耐寒力較強,喜涼耐旱,果實皮層薄,果色淺黃;南方型則耐寒力較弱,抗旱力差,果皮厚、果色濃。

柿樹原產於氣候溫暖的長江流域,生長要求的溫度較高,但也具有相當的抗寒能力,其栽培適宜區的年平均氣溫必須大於9℃,絕對最低溫必須在-20℃以上。如果溫度降至-20℃以下,柿樹就會因凍害而死亡。如1948年,陜西西安壹帶,出現-22℃低溫時,使多數柿樹被凍死。柿樹又是壹種喜光照果樹,只有在陽光充足的環境條件下,才能生長良好、品質佳。所以,柿樹栽培應選擇在向陽坡為宜。柿樹屬於較耐幹旱的果樹,常栽在丘陵坡地等水分較少的土地上,仍能正常生長。通常栽植於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的地區,則可以不加灌溉。但是,座果期正值炎夏來臨,如久旱不雨,必須及時灌溉,以防落果,保證豐產。柿樹的根系發達,吸水、吸肥能力強,對土壤適應性強,無論山地丘陵,或沙薄瘠地都能生長。但壹般以質地較粘重、土層深厚、呈中性的土壤為宜。

由於柿樹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因而分布極廣。除極寒冷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區外,其余各省、區均有栽培。其分布北界大致沿燕山山脈南麓至昌平轉向太行山東麓南下,經山西壺關—隰縣進入陜西宜川—洛川—邠縣—長武向西直抵甘肅平涼;西界北起平涼,沿六盤山東麓南下,經天水至四川甘孜,直達雲南省境內。在這兩條線以南、以東範圍內,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上,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光熱、水分及土壤等自然條件都有利於柿樹生長發育,特別是陜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西南部及河南、山東兩省中部,這裏氣候冷涼、幹燥,更有利於柿樹生長。栽培的柿樹產量高,品質佳,馳名全國。如大磨盤柿,單果重達200-300克,果肉橙黃,汁液甜膩,耐運易貯,鮮果可貯至來年二月。產於陜西富平的尖柿,單株產量多達1500-2000斤,果色橙紅,果肉致密,漿液濃,味甘美,大部分無核,最適於加工柿餅。此外,還有河北易縣的甜心柿和山東青島的金瓶柿,也是適於鮮食和加工柿餅的優良品種。

我國柿樹的地理分布,不僅受緯度制約,而且也與海拔高度密切相關。緯度越高,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如位於北緯27-28°的四川安寧河流域,柿樹分布上限達2800米。而到了北緯33°59′的陜西太白山,則分布於海拔760米處。這主要是由於緯度升高而溫度遞減的緣故。

目前,我國的柿子生產遍布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北京、天津、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陜西和甘肅等18個省(市、自治區)。1985年全國柿子產量達1359,6萬擔,比1982年的964.8萬擔增長40.9%。其中,約占全國柿子總產的72.3%。盛產於陜西、河北、河南、山西和山東五省,尤以陜西產量最多,約占全國17%。其次,是河北和河南,分別占全國的15%和13.6%。